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早古生代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早古生代

早古生代zaogushengdai

显生宙的第一个代为古生代,又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距今6~4亿年,划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和志留纪。寒武纪因首先在英国的坎布连地区 (日译寒武,我国沿用) 研究而得名 (A·Sedgewick,1835); 奥陶纪是根据英国北威尔士一个古民族名称而命名 (C·Lapworth,1879),因为此民族的居住区地层发育良好; 志留纪是根据英国东南威尔士一个古代民族居住的地方(日译志留,我国沿用) 这一时代地层出露良好而命名 (R·Murchi-son,1835)。
❶海生无脊动物时代: 从寒武纪 (距今6~5亿年) 开始,发生了广泛的海侵,海洋中出现了很多门类较高级的动物,只寒武纪就发现动物化石2500多种,其中以三叶虫 (占60%)、腕足类 (占30%) 等为主。后来,笔石类、珊瑚类、头足类、棘皮动物也很繁盛。因此,早古生代是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从元古代进入古生代,地球上动物界出现一次巨大的飞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叶虫是比较高级的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形体大小不一,一般长数厘米,大部分游移于浅海底,以其他动物或其尸体为食料。其躯体各部分结构已经分化得很好,可以横分为头、胸、尾三部,又可纵分为中轴和左右肋叶三部分,所以叫三叶虫。头部结构复杂,有一对眼睛; 胸部有若干个胸节; 尾部也有各种形状。头胸尾三部都有多节的附肢。我国已经描述过的三叶虫有1200多种。其中有些是很好的标准化石,如图中莱氏虫(⋲1)、德氏虫(⋲2)、蝙蝠虫(⋲3)等都是。三叶虫以寒武纪为最盛,到古生代末就完全绝灭了。腕足类是具有两片硬壳的浅海底栖动物,两壳一大一小,但每一片壳是左右对称的。这种动物多数可以从两壳后端伸出一条肉茎,用以插入泥沙,固着海底生活。腕足类在整个古生代都很繁盛,如图中扬子贝是中奥陶世的标准化石。到中生代以后就衰落了,目前海洋中只剩下不多的种属。笔石是已经绝灭了的小型群体海生动物,开始出现于寒武纪末,特别繁盛于奥陶纪和志留纪,演化很快,形体多种多样,是很好的标准化石。这种化石多保存在页岩特别是黑色页岩里,很象是笔迹,因此叫笔石。珊瑚是生活于温暖、清澈浅海中的一类腔肠动物,单体或群体,可以分泌灰质形成隔壁和外壳等硬体,种类很多。头足类是软体动物中构造最复杂的一类,头上生有许多触手,和现在的乌贼等属于同类,可以在海水中漂游,但当时头足类具有一个锥形外壳,壳内分成许多房室,外形象动物的角,故称角石。如我国北方的珠角石和南方的直角石都是中奥陶世的标准化石。从奥陶纪开始,出现了脊椎动物的无颌类的鱼类;植物界也从志留纪开始由原来的以海生藻类为主,出现半陆生的裸蕨植物,这些都说明一个新的时代即将来临。

早古生代部分化石

A. 莱氏虫 (⋲1); B. 德氏虫 (⋲2); C. 蝙蝠虫 (⋲3);D. 扬子贝 (O2); E. 对笔石 (O); F. 单笔石 (S);G. 直角石 (O2); H. 珠角石 (O2)



❷海洋占优势的时代:元古代末期,在陆壳范围内已经形成了许多稳定的古地台,它们是中国地台(包括中朝地台、扬子地台、塔里木地块等)、西伯利亚地台(又称安卡拉地台)、俄罗斯地台(包括俄罗斯、波罗的海沿岸、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加拿大地台(包括美国中北部、加拿大地盾、格陵兰地台)、巴西地台、印度地台(包括印度中南部)、非洲地台(包括非洲除北部及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马达加斯加岛、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地台(包括澳大利亚中、西部)。在这些地台之间,是相对活动的地槽区。进入早古生代,许多地台特别是北方的各个地台发生海侵,尤以奥陶纪海侵规模最大,大片面积变成了陆表浅海,当然也有些地方,如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区、波罗的周围等,一直屹立在海面以上。总之,从寒武纪到志留纪,代表一个从海侵到海退的巨大旋回,而每一个纪又各代表一个次一级旋回。所以从整体看来,早古生代是海洋占优势的时代。但是,与此同时,当北方各地台发生不同程度的凹隐,海水内侵,形成汪洋泽国时,而南方的巴西地台、非洲地台、印度地台、澳大利亚地台则以上升为主,长期屹立海面之上。根据其构造、地层、古生物等分布特点,认为它们是联合在一起的,称为冈瓦纳古陆(因印度中部的冈瓦纳地方得名),也称为“南方古陆”。总之,这种南升北降的对立形势,反映了地壳发展过程中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不过,这里所说的南北,是就今天的地理位置来说明的。而有很多实际情况,例如代表干燥炎热气候的奥陶纪膏盐沉积广泛分布于西伯利亚中北部、中国北部、澳大利亚中西部,代表炎热温暖气候的志留纪蒸发岩、红层、珊瑚礁等,也广泛分布于北美北部、东欧、西伯利亚北部和东北部,以及澳大利亚许多地方,而在南美西部则发现冰川沉积物及冷水型生物群,等等,都无法用今天的地理位置进行解释。根据古地磁数据推测,当时北极位于北太平洋,南极位于非洲南部,而赤道正好通过北美洲北部、格陵兰、北欧等地。

❸加里东运动和陆地面积的扩大:早古生代阶段,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曾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早古生代,特别是志留纪末期的构造运动,称加里东运动。早古生代的构造阶段称加里东构造阶段。加里东是苏格兰的古称,有关命名皆源于此。在这一阶段中,有些活动地区发生褶皱隆起,如介于中国地台和西伯利亚地台之间的蒙古地槽的一部分,北美地台东部阿巴拉契亚地槽的北段和南段,澳大利亚地台东部塔斯马尼亚地槽的南段等,都有褶皱活动;特别是位于北美地台和俄罗斯地台之间的加里东地槽全部褶皱隆起。显而易见,由于某些地槽范围的缩小和消失,陆地面积相对扩大,必然引起地理环境和生物界的重大变革,意味着早古生代结束和晚古生代即将来临。
☚ 显生宙   加里东运动 ☛
000001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4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