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日本血吸虫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um又称血吸虫病。日本分体吸虫(Schistosoma japanicum Katsurada,1904)寄生于人和家畜和某些野生动物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引起的寄生虫病。见于牛、羊、猪、马、犬等以及啮齿类动物。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流行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已得到控制或消灭。日本分体吸虫雌雄异体,线状,成熟后均为雌雄合抱状态。雄虫粗短,乳白色;雌虫细长,灰褐色。虫卵椭圆形,淡黄色,内含毛蚴,侧面有小刺。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在水中孵出毛蚴,钻入中间宿主钉螺,发育产出大量尾蚴逸出螺体。当家畜入水时,经皮肤或粘膜受到侵袭。也可经胎盘感染。黄牛和水牛犊大量感染时,病状明显,往往呈急性,表现体温升高达40~41℃以上,不规则间歇热型,精神萎顿,呆立不动,先腹泻,继而下痢,里急后重,粪中带粘液血液或块状粘膜,有腥恶臭,重者贫血衰弱而死亡。少量感染的慢性病例发育迟缓,瘦弱不堪,常成为“侏儒牛”,母牛不孕或流产,或无症状成为带虫牛。病变主要是虫卵沉积于肝,肠等组织形成虫卵结节;肝肿大或萎缩、硬化;肠系膜静脉中找到虫体。以粪便沉淀孵化法检出毛蚴为主要诊断手段,血清学试验作为辅助性诊断。治疗药物有吡喹酮、硝硫氰胺(7505)、敌百虫、六氯对二甲苯、没食子酸锑钠等。宜采取综合预防措施,进行粪便管理,用水管理,消灭钉螺,安全放牧,防止病牛调动,积极治疗病牛。 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 Japonica系由日本血吸虫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在我国流行很广,危害十分严重。人因接触有该虫尾蚴存在的疫水而受染,牛、羊、犬等家畜及各种鼠类为贮存宿主。急性者主要症状是发热、腹痛、腹泻和咳嗽,大便可带粘液或血液。慢性者可无明显症状,晚期血吸虫病表现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候群,患者常因上消化道出血或肝昏迷而死亡。儿童可因发育受阻而出现侏儒症。诊断主要是从粪便或直肠粘膜内查见虫卵,免疫诊断试验如环卵沉淀试验等,亦有一定价值。用吡喹酮治疗有特效。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