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幼儿科学教育riben de you’er kexue jiaoyu
“自然”曾是日本幼儿园的重要课程,在1964年日本颁布的《幼稚园教育要领》中明确规定了幼儿园“自然教育”的任务:
❶爱护周围的动植物,热爱自然。
❷对周围的自然现象有兴趣并愿意进行观察和研究。
❸掌握必要的简单的技能,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
❹对数量和图形等感兴趣。其自然教育的内容具体可以分为自然常识、数、理、化以及日常生活知识几个方面,目的是让幼儿适应生活。在日本的自然教育中,特别重视培养幼儿对自然的兴趣和情感,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技能,注意对幼儿进行切合实际的教育。他们的自然教育包括了数量和图形的教育,但不提掌握社会科学知识。随着日本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日本的幼儿科学教育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自然教育”改为现在的“环境教育”,幼儿园的课程也由原来的“自然”课程改为现在的“生活”课程。这主要体现在日本文部省于1990年颁布的《幼稚园教育要领》和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环境教育着眼于培养幼儿认识大自然与自己生活的周围环境,培养幼儿积极主动的态度和适应生活的能力。其目的有三:
❶让幼儿熟悉周围环境,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培养幼儿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关心与兴趣。
❷让幼儿自主地接触周围环境,珍惜和爱护这种环境。
❸在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观察、思考和处理当中,丰富幼儿对物质世界的性质和数量等的认识。内容包括10个方面:通过接触大自然的活动,让幼儿领悟自然界的宏大、美丽和奥妙;认识由季节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界与人的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兴趣,让幼儿积极参加小朋友之间的游戏活动;让幼儿接近周围的动植物,建立亲密的感情,加以爱护;使幼儿对周围的物品形成爱惜的态度;让幼儿学会利用身边的物品当做玩具进行游戏的能力;引起幼儿对玩具和用具的结构和构造的兴趣;在生活中注意数量和图象形状;产生对与生活有关的信息和设施的兴趣;通过幼儿园内外的节日活动,让幼儿认识国旗。在进行教育中注意通过对周围现象和动植物的认识过程养成幼儿的主动意识,使幼儿产生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珍惜,培养幼儿的公共道德意识和对事物的探究意识;在生活中通过幼儿自身的体验自然地养成对数量的认识、兴趣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