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日本明治维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取代德川幕府的明治政府,在人民群众和外来势力压力下以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为口号开展的以西方国家为榜样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 ☚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 世界市场的形成 ☛ 日本明治维新 日本明治维新1868年开始发生在日本的一次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世纪中叶,日本遭到欧美列强的入侵,封建锁国的大门被炮舰打开,使本来已经激化的阶级矛盾更加尖锐。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内阶级关系发生了变化。商人的经济实力迅速增长,武士的特权地位日益下降,以下级武士和商业资产阶级为核心,以农民为主力军的倒幕势力在全国掀起了倒幕运动。1868年1月3日,倒幕派成立了以天皇睦仁为首的明治政府,同时开始了推翻德川庆喜为代表的幕府势力的国内战争,并于次年取得胜利。明治政府以天皇名义颁布了《五条誓文》和维新《政体书》,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 的方针下,推行了一系列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 奉还版藉和废藩置县,消除封建割据势力,统一货币和行政区划,改革原有等级制度,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 允许土地买卖自由,颁发土地证,确立土地私有权,推行地税改革,确保政府的财政收入,加速资本积累;殖产兴业,推行奖励“百工” 的政策,引进外国先进设备和技术,办“模范企业”,发放“劝业贷款”,大力扶植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普及初等教育,振兴职业技术学校,创办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进行军事改革,用“武士道”精神和军国主义思想使军人成为天皇的驯服工具,等等。明治维新是日本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大转折,也是它避免沦为欧美列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转折点,是日本近代史的开端。但维新后的日本,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中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致使它后来走上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道路。 ☚ 越南光复会 大久保利通 ☛ 日本明治维新19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改革运动。19世纪50年代,统治日本的德川幕府在西方强权威胁下不得不宣布“开港通商”,被迫与西方国家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日本成为半殖民地从属国。这加剧了日本国内的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加剧了日本民族危机。1868年,日本要求改革的中下级武士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成立了明治政府,在“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口号下,以西方先进国家为楷模,对日本社会、经济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其主要内容有: (1) “废藩置县”,取消封建领地,由中央政府任命各府县知事,建立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2) 改革封建等级制度,取消武士特权,政府对原领取世袭和终身俸禄的武士发给产业基金,使其变为大量现金和公债的持有者,促进其向土地和企业投资;(3) 改革教育,输入西方先进文化技术;(4) 实行“地税改革”,承认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权,实行全国统一的单一地税;(5) 创办和转卖国营企业,扶持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发展。日本明治政府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并从西方先进国家大力移植资本主义近代产业和近代经济制度,迅速开始了工业革命。日本明治维新扫除了大部分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封建障碍,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进程,成为日本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的重要标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