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农林水产省蚕丝试验场The Sericulture Experiment St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Fisheries of Japan日本蚕业科学研究中心。该场前身蚕种制造所于1911年5月建立,所址在东京府丰多摩郡杉并村。当时的主要任务为生产供给原蚕种和关于蚕丝业的试验调查。1912年改名为蚕业试验场,以试验研究蚕种为工作重点。1937年改名为蚕丝试验场,增加制丝和绢纤维研究内容,1980年1月所本部迁移到茨城县筑波郡。 1981年全场职工总人数为540人,其中科技人员332人。行政机构设置有计划联络室和总务部两个管理部门。研究机构设置了8个部、53个研究室以及东北支场(福岛市)、中部支场(松本市)、关西支场(绫部市)、九州支场(熊本县)、新庄原蚕种试验所(新庄市)、宫崎原蚕种试验所(宫崎市)等6个支场所。全场有土地面积507 507平方米,桑园面积859 343平方米,建筑面积68 836平方米,拥有从事蚕丝业研究的各种良好的条件、设备和先进的测试手段。 1983年12月编制缩减后保留4个部、29个研究室。❶栽桑部(设桑育种法、桑育种、桑生理、桑栽培、桑病害、桑虫害、土壤、桑营养等8个研究室); ❷蚕育种部(设蚕遗传、蚕种1室、蚕种2室、原种制造等6个研究室); ❸养蚕部(设蚕生理1室、生理2室、养蚕法1室、养蚕法2室、人工饲料1室、人工饲料2室、蚕病1室、蚕病2室等8个研究室); ❹加工利用部(设茧质评价法、制丝自动化、制丝生产管理、绢丝特性、衣料素材、化学加工、利用开发等7个研究室)。 为了适应蚕丝业面临丝绸需要量的增加和强化国内蚕丝业生产,该场的主要研究任务是:❶以开发技术革新为目标,开展长远性的基础研究; ❷以确立高效能的养蚕技术体系,选育推广优良的蚕桑品种和研究适应不同地区的标准技术; ❸制丝和绢加工的研究,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丝绢品质、扩大丝绸用途为目标,以适应丝绸需要的变化情况。为此,开展14项重大课题的研究:品种选育、桑树栽培技术、桑园土壤和肥料研究、桑病虫害防除技术研究、桑和蚕的灾害防除技术、蚕的饲料研究、蚕品种选育、蚕种研究、蚕的生理及生化学研究、养蚕技术研究、养蚕经营研究、蚕的病虫害防除研究、制丝技术研究、绢纤维加工技术研究等。 建场70多年来,在蚕丝业应用技术和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自1970年育成桑农林1号以来,选育出6个桑品种。在进行杂交育种的同时,采用了γ射线辐射育种、细胞培养等新的育种技术,进行新品种选育。蚕品种的选育与改良卓有成效,使蚕茧产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实用限性品种育成与推广,为提高蚕种生产劳动工效提供了科研成果。茧层重比现行品种高1倍等特殊基础蚕品种先后育成。在养蚕技术研究方面,自1955年确立了以蚕病防除技术为基础的、以全年条桑育为主体的机械化养蚕技术体系,导致养蚕经营规模的扩大和劳动生产效率的迅速提高。自1960年蚕的人工饲料试验成功以来,取得了重大进展,小蚕人工饲料育的普及率逐年提高,同时开展了原蚕人工饲料育、桑叶贮藏、栽桑与养蚕分离的养蚕技术体系的研究。应用昆虫激素调节蚕的生长发育,增加收茧量和节省养蚕劳动力的研究已实用化。桑、蚕的遗传、生理、生化学以及生态、病理等各个学科,采用最新的研究手段,不断向纵深方面发展,为蚕丝开发新的技术,积累了较宏厚的基础和贮备。制丝研究由于发明了生丝纤度感知器而实现了自动缫丝,使缫丝效能大幅度提高,继而开创了缫丝工程全自动化的新局面。丝加工的研究在茧丝物理性状、化学结构、丝的利用加工等方面作了系统研究。 该场编辑出版《蚕丝试验场年报》、《蚕丝试验场报告》、《蚕丝试验场汇报》、《蚕丝研究》、《蚕丝试验场资料》等刊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