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痛痛病”事件1955年,首先在日本富山县发现了“痛痛病”患者。一开始患者只觉得劳动之后,腰、手、脚等关节处发生疼痛,而洗澡或休息过后又感轻松,无其他症状,就认为是劳累的原因,没有引起重视。两三年后,这种疼痛感无法消失,而且逐渐发展到全身其他关节部位。经医生诊断,或说神经痛,或说骨头痛,谁也无法准确诊断。逐渐患者感到行动不便,连呼吸也觉得痛。最后,骨骼软化萎缩,自然骨折,一直在极度衰弱和剧烈疼痛中挣扎直至死亡。有的病人,无法忍受这种骨痛的折磨而自杀。经过医学的研究,有的骨骼折断多达73处,身长缩短30cm,惨不忍睹。经科学家分析,当地米中镉含量已达0.4μg/m3,对人体健康已产生威胁。百姓长年吃这种“镉米”,喝这种含镉高的“水”,呼吸含有镉尘的有毒气体,久而久之就产生了“骨痛病”。1965年以后,由于“骨痛病”在日本迅速蔓延,日本当局不得不进一步调查,结果发现日本很多土地的镉含量都在15 μg/m3以上。整个日本有43个地区7500多hm2土地受到镉的污染。骨痛病患者280人,死亡人数已达3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