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日本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日本Japan

国名。中国清朝史籍称蜻洲、东国。在今太平洋西北部,与亚洲大陆隔海相望。古称大八洲国、蜻蜒州、苇原中国、丰苇原瑞穗国等。公元前42年,崇神天皇将其建国的地方称为大和,此名长期成为日本国名。古代中国和朝鲜则称其为倭国、大倭国。公元645年日本孝德天皇继位,统一日本全境,为区别以前的大和政权,将国名正式称之为日本国,意思为日出处之国。710年迁都奈良,史称奈良时代。794年迁都平安,史称平安时代。12世纪末期开始武士阶级掌权,史称镰仓幕府。1274年和1281年两次遭元朝入侵。1467年后进入长达百年的战国时代。16世纪中叶葡萄牙人到此。16世纪末,丰臣秀吉两次入侵朝鲜, 均失败。1603年建德川幕府。1868年后实行明治维新,开始走向近代化。1931年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1945年战败投降。首都东京都。日本自古就同中国有频繁交往。

铃木虎雄/藤野岩友/大矢根文次郎/吉川幸次郎/目加田诚/星川清孝/中岛千秋/小川环树/高木正一/松本雅明/船津富彦/竹治贞夫/前野直彬/冈村繁/铃木修次/小尾郊一/桑山龙平/伊滕正文/一海知义/浅野通有/中岛敏夫/藤原尚/林田慎之助/横山伊势雄/兴膳宏/小南一郎/稻田耕一郎

☚ 李谢维奇   铃木虎雄 ☛

日本

 儒学在大和时代东渡日本,经过飞鸟、奈良、平安时代的早期发展,一度于镰仓、室町时代成为禅宗的附庸,到江户时代达到全盛,并加以日本化,可以说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到了近代,儒学在日本反而遇到新的危机与挑战。发生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进入资本主义时代的起点。明治维新不仅使传统的社会、政治秩序开始解体,也使传统的文化道德秩序趋于瓦解,儒学处于西方文化的激烈冲突之中。明治新政权最初积极倡导“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一方面是向先进的西方学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另一方面对旧有意识形态、佛教、神道和儒学持批判态度。在1872年8月发表的《公布学制之布告》中说儒学“鹜于词章记诵之末节,陷于空理虚谈之歧途,其论虽似高尚,但能身体力行者甚少”。根据新学制,实行儒学教育的私塾和“寺子屋”大多被关闭,各藩的藩学也纷纷停办。1877年以前,席卷日本思想界的是资产阶级的启蒙思想,其主要内容就是引进西方的哲学、伦理、政治、法律、历史、教育等思想,全面批判以儒学为主的封建意识形态。他们引进法国思想家孔德的实证主义,提倡“实学”,批判儒学是“虚学”;引进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穆勒的思想,提倡功利主义和快乐说,批判儒学宣扬“克己”的禁欲主义;引进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天赋人权”说和“社会契约”论,提倡“独立自尊”,反对儒家的封建纲常为表现的等级观念和服从道德;引进德国的君主立宪主义,批判儒学思想维护的君主专制。在启蒙学者中,对儒学展开最尖锐而有系统的批判的是福泽渝吉,他在《劝学篇》和《文明论概略》中批评儒家的名分论和忠孝道德并进而批判儒学“一半是属于有关于政治的学问”,“是造成了社会停滞不前的一种因素”。
 日本的启蒙思想家虽对儒学进行了批判,但由于他们自幼即受儒学熏陶,所以在介绍西方新思想时也借用儒学概念,而且其思维模式仍深深地打着儒学的印迹。值得注意的是,虽有一些启蒙学者批判了儒学的伦理观,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启蒙学者将其儒学批判的重点仅置于儒学的自然哲学,并未完全否定儒学伦理观的普遍意义,这不仅反映了日本启蒙思想家对儒学批判的不彻底性,也是此后日本统治阶级复兴儒学道德的前兆。“文明开化”时期的日本启蒙思想运动,是拖着儒学尾巴的儒学批判运动。
 但是,明治初期的启蒙思想运动毕竟冲击了儒学等东亚文化的意识形态,在培植日本民族的科学自然观与政治主体意识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由此而产生的自由民权运动自1874年始,轰轰烈烈达十余年之久,自由民权思想家鼓吹人权与人权的彻底解放,也激烈抨击儒学。最具代表性的自由民权思想家植木枝盛的批判,主要指向作为儒学社会基础的父权家长制的家族制度。他在《兄弟论》中说:自古以来重视长幼秩序的思想“可谓专制思想的分脉”。在《男女及夫妇论》中,他谴责男尊女卑之陋习,大声疾呼“妇女们,抛弃儒学,撕毁四书五经及小学之类。它们都是你们的仇敌”。
 与此同时,除了这种对于东方文化的严肃思想批判外,也泛滥着抛弃传统、全盘西化的风潮,而对西方文化浅薄而抱残守缺的理解,自会带来一些社会弊端,使得并非保守派的人也感到“世风日下”了。
 东西方文化冲突,最根本的是不同民族深层文化心理的冲突。它在最敏感的伦理道德领域,表现最为突出。随着功利主义、快乐说等西方近代伦理学说的传入日本,儒学的道德哲学和行为规范不再是无可置疑的预设,这样人们就在不同观念与规范互相撞击中陌于失范的迷惘与混乱状态,于是一些人开始怀念昔日的安定与秩序,以为如今发生的是邪恶的膨胀与历史的倒退,呼唤儒学伦理的回归。元田永孚(1818—1891)和西村茂树(1828—1902)就是传统派中的代表人物。前者力图原封不动地复活儒学,后者则致力于旧物翻新。他们围绕学校的德育方针与欧化派展开论争,成为当时举国瞩目的焦点,元田永孚是九州熊本出身的儒者,1871年,被召为天皇“侍读”(儒学教师)。他利用明治天皇作招牌,辅以因自由民权运动的高涨而明治政府愈加趋向保守的政治态度,元田永孚起草的《教学大旨》对“文明开化”的攻击,对儒学道德的提倡一时占了上风。1883年,宫内省向全国各学校和一般民众颁发了元田永孚编写的《幼学纲要》。《幼学纲要》以“孝行”说起,至“勉行”止共二十条。每条都先引用《孝经》和“四书五经”的语句,然后再叙述中国和日本历史上的事例,还附有插图。《幼学纲要》的颁布,表明儒学的伦理观已在学校德育中占据重要地位。1884年,元田永孚又发表《国教论》一文,主张以儒学为“国教”,他说:“扩充之以孔子道德,补益之以欧学格物,用之为国教。”这说明,元田永孚也认为儒学的自然哲学已失去效用,需“补益”以“欧学格物”,但他要原封不动地恢复儒学道德的统治地位。1885年,伊藤博文当上日本首届内阁总理大臣,为了修改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伊藤博文继续推行欧化政策。于是关于德育方针的论战又起,在这次论战中传统派的代表人物为西村茂树,他与元田永孚不同,注意用西方近代哲学理论对儒学加以改造,以使儒学适应西方近代思想日益深入人心的新时势。1886年,他写了《日本道德论》,把复兴儒学道德看成是根本国策。他认为至今世界上有两种“教”即“世教”和“世外教”。儒学和西洋哲学是“世教”,以“道理”为主;佛教和基督教则是“世外教”,以“信仰为主”。由于“世外教”只能取得下层社会人民的信仰,因而“世教”更宜于作为“国教”。西村茂树承认西洋哲学在“学理的微妙”和“研究的精密”上优于儒佛、基督教。但是,他认为西洋哲学不宜作日本的“国教”,因为它偏重知识,缺乏安定人心之术,特别有轻视君主、父母的缺点,即认为西洋哲学缺乏适应日本国情的伦理观方面的内容。而儒学之中的“忠孝之教”,对于“维护万世一系的天位:端正君臣的地位,美化国民的风俗,不是其他诸教所能及”,但他也承认儒学有许多缺点,不适应当今时代,如在理论上不如西洋哲学严密,儒者大都保守,儒道有过度尊重尊属的毛病,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厚古薄今,不是“以理为师”而是“认人为师”等。所以他主张“采取二教(儒学与西洋哲学)精华,弃其糟粕”,由此而“合成”“天地的真理”,以为“日本道德的基础”。经过改头换面的儒学主张《日本道德论》,比元田永孚的全面复古说,更为适应自由民权运动以及加强天皇制统治的政治需要,因而很快便成为中学各级学校的教科书。1890年,明治天皇公布《教育敕语》,复治儒学道德政策由此完成。《教育敕语》对教育本身谈论并不多,主要阐述了儒学伦理观和日本国民对天皇的义务。因而实际上是规定了儒学是学校德育的方针,而且要将其作为日本国民的道德准则,成为培养“忠臣良民”的手段。儒学的自然观与认识论在西方近代科学发展的面前已显得很不精确,因而丧失了吸引力和有效性,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败下阵来。儒学作为思想体系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日本,也不再像江户时代的儒学那样居于官学的地位,但是,其伦理观却经改制加工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中取胜。
 然而,从根本上说,在日本历史上长期发生影响的儒学伦理观,是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儒学的伦理观是重义轻利的,日本启蒙思想家也曾致力于批判贱商意识,但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被誉为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利用原有的儒学知识,并对其重加解释,寻找到了传统伦理观与近代资本主义伦理观的结合点。他年轻时曾正式受业于儒学者尾高忠淳,后积极参加政事活动,1873年因与当政者不合,投身于工商业,成为声名卓著的银行家和企业家。自1873年到退休的1916年为止;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并写成《论语讲义》、《论语加算盘》等书,宣传他的“道德经济合一论”。涩泽荣一对《论语》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德之,不处也”进行了再解释。首先对前半句话加以积极评价,又对后半句话加以重新解释,认为如果“以其道德之”,就不应笼统否定。个人或企业追逐利润、增殖资本,如果对增强国家的实力有益,就是光荣的,即符合“大义”。就这样,他以国家利益为媒介把道德与经济、“义”与“利”、“士魂”和“商才”统一起来,从而把旧的贱商的“义利”观,转变为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伦理观。这种“论语加算盘”的理论得到了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接受,对日本工商业的发展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明治维新后,日本恢复了民族独立,却又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军国主义在其恶性发展的过程中,与儒学也结下了不解之缘,主要表现在国内,军国主义者利用以儒家德目为基本内容的武士道精神毒化日本人民的思想;在国外,则以建设“王道乐土”作为侵略亚洲各国的宣传工具。日本军国主义者对儒学道德的恶用和涩泽荣一的“论语加算盘”论,给人们提供了儒学思想负、正面价值运用上的值得深思的例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学术界对儒学的研究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有的一些为军国主义服务的机构多数被取消。新中国成立后,日本学术界的一些人士,出自友好的目的研究儒学的人也不在少数。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日关系的发展,中日交往越来越频繁,日本对中国的研究也日益加强。据1978年出版的《日本全国大学职员录》记载,日本1977年全国四百三十余所大学中,从事中国文史哲方面教学的讲师以上的研究家共一千三百二十二人,分别开设近两千五百门中国问题研究课程,如加上其他方面的研究人员约在三千到三千五百人左右,有影响的千人左右,权威性的学者有吉川幸次郎、贝冢茂树、阿部吉雄等人。这些人中有不少人来过中国,有的人过去还参加过侵华战争,战后有的人则参加日本文化交流活动,一些经历过战争苦难的学者,则成为战后日本学术文化界的民主进步力量,如井上清、安藤彦太郎等人,一些中青年研究家也逐渐成长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有关资料作不完全统计,日本的儒学研究情况如下:主要的儒学研究机构有斯文会、大东文化大学东洋文化所之“日本儒学研究组”、东洋文化振兴会讲座、中国文史哲研究会、无穷会东洋文化研究所、东方文化学院、东方文化研究所、东方学会、日本中国学会、怀德堂讲座等,这些机构有研究通史的,有研究专题的,也有研究专人、专著的。儒学研究内容有翻译儒经,注释儒经,专题研究儒经,专门研究某一儒学家,研究中、日、朝儒学关系,研究儒学通史,研究断代儒学史,研究儒经某一经中的某些篇章,专题研究儒学某一方面的问题(如伦理、哲学、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编写丛书或大系。儒学研究方法上既注意对儒家著述的研究,也注意到中国作实地考察,许多人来过中国,如井上清来华近三十次,时间长的在华达二十五年之久;此外还经常在国内或国际上举办或参加有关儒家思想的讨论会。对于儒学的研究日本政府也给予一定的支持和资助,如文部省曾拨款100万日元进行“朱子的综合研究”,1967年文部省拨款250万日元从事“中国类书所引经文及诸子的分类集成”的编纂;1964和1966年井上顺理先后获20万日元从事“关于《孟子》传入日本及日本接受过程的研究”和“日本接受《孟子》的历史研究”。国内外学者大多认为日本是翻译中国古籍最多也是除中国之外世界上儒学研究最发达的国家。
 马克思主义传入日本之后,以户坂润和永田广志为代表的一批早期的社会主义者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家,为了批判地继承历史遗产和与日本统治阶级利用孔子思想进行反动宣传的卑劣行径作斗争,也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对孔子思想进行新的研究和评价。他们写了《日本意识形态论》、《日本哲学思想史》等著作,在《日本哲学思想史》一书中,永田广志就本着他在该书序言中所说的对“过去的文化既不可一概否定,也不应一味赞美”的原则,对孔子及儒学进行了新的研究,较系统地介绍了孔子思想在日本的传播和影响,以及儒学在日本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成为日本儒学研究队伍中一支异军突起的力量。

高野竹隐/森槐南/森川竹磎/久保天随/神田喜一郎/花崎采琰/中田勇次郎/小川环树/长田夏树/田森襄/村上哲见/青山宏

☚ 研究专家   高野竹隐 ☛

日本【同义】总目录


日本倭奴
外国

外国

外(外域) 番(番邦;番地;外番) 边国 异国 异域 异邦 异地 异乡 异族 异方 海邦 海表 洋邦 殊域
远方,异域:殊方
外国的:洋(~人;西~;东~;外~)
中东国家:天方(~夜潭)
东亚、南亚、东南亚国家:泰东
印度:竺(竺国;竺干;干竺;天竺) 梵方 梵表 西天(~取经) 天督 身毒 贤豆 西宇 西番 佛国 香城 香国 婆罗门
有关古代印度的:梵(~文;~语)
日本:和(~服;~文) 日(~语;~元) 扶桑 东瀛 东洋
朝鲜:高丽
朝鲜、日本等东方诸国:隅夷
蒙古:
欧美各国:西(泰西)
欧洲封建时代的诸侯国家:公国
美国:美(~籍;~元)
英国:英(~语;~尺)
(本国以外的国家:外国)

另见:国家 世界各地

☚ 中国   各种状态的国家 ☛

日本

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全称日本国。4世纪中叶出现统一的国家——大和国。1947年5月实施新宪法,由绝对天皇制国家变为以天皇为国家象征的资本主义议会内阁制国家。国土面积377748km2,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大岛和约3900多个小岛组成。海岸线长3万多km,其中人工海岸8600km。人口1.2663亿(1999年2月)。首都东京。1972年9月29日与中国建交。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75%,台地占12%,平原低地占13%。赤石山脉的白根山(北岳)海拔3192m,是全国非火山中最高峰。境内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70多座。火山(包括山麓地带)约占国土面积10%。其中富士火山带的富士山,海拔3776m,为日本第1高峰。水温在25℃以上的温泉,全国共有19052处(1980)。全国每年发生5000~10000次地震,平均每天20次左右。其中有感地震平均每天4~5次。历史上较大的地震有2000多次。大部分地区终年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多在12~18℃之间。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北部-10℃,南部10℃;最热月(7月)北部18℃,南部26℃。各地年降水量800~2500mm,最高达4000多mm。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2大经济强国。1998年实际国民生产总值485.3万亿日元,约3.67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为28890美元。1998年汇率(平均):1美元=132.26日元。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1997年生产粗钢10455万t,汽车1507万辆,造船933.8万t,彩电667.2万台,录像机962.8万台,发电量9049亿kW·h。1997年,农、林、牧、渔业就业人口350万,占总就业人口的5.4%。1996年耕地面积504万hm2,约占国土面积的13.5%。客运以铁路、公路为主,货运以公路、海运为主。1996年铁路客运量4022亿人·km,占客运总量的30.3%;货运量249.67亿t·km,约占货运总量的4.4%。1996年公路客运量7791亿人·km,占客运总量的58.6%;货运量3055亿t·km,占货运总量的54.03%。1996年国内船舶货运量2341亿t·km,占货运总量的41.4%。港口约有1080个,年吞吐量1亿t以上的有神户、横滨、名古屋、大阪、千叶等。1996年国内空运航班运送旅客690亿人·km,货运量8.01亿t·km。1998年对外贸易额为6663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7.5%,其中出口额3865亿美元,进口额2798亿美元,差额1067亿美元。实行9年义务教育。小学至中学的入学率近100%,高中升学率为96.8%,大学升学率为46.2%。1996年全国有小学24482所,教师42.6万人,学生810.6万人;初中11296所,教师27.1万人,学生452.7万人;高中5496所,教师27.9万人,学生454.7万人;大专598所,教师2.03万人,学生47.3万人;大学578所,教师13.96万人,学生259.7万人。日本2004年12月人口约12774万。天皇诞生日(相当于国庆节)12月23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约合5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0美元以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2.7%。通货膨胀率-1.15%。工业产、农业、服务业、旅游业产值各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1%、2%、5%。

日本

日本Eiben

是东亚太平洋上的岛国。东濒太平洋,西临日本海,隔海与俄罗斯、朝鲜相望;西南隔黄海、东海与我国为邻。面积37.7万平方公里,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大岛屿及周围的小岛组成,统称“日本列岛”。北方的齿舞群岛、色丹岛、国后岛和择捉岛是日本固有领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被原苏联占领。人口1.22亿(1988年),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达318人,主要为大和民族。地形多山,山地走向与岛屿走向大体一致。位于中部的富士山是一休眠火山,海拔3 776米,是全国最高峰,因火山锥体完整,山顶白雪皑皑,山坡林木苍翠,又有火山湖与喷泉,风景旖旎,被称为“圣岳”。平原面积狭小,且分布零散,仅占全国面积的1/4。构造运动强烈,多火山地震。境内有火山约200余座,活火山占1/3;一年有上千次地震,向有“地震国”之称。以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沛。国土南北狭长,南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梅雨、台风是南部重要天气现象。资源贫乏,只有少量的石油和煤炭。河流短小湍急,富水力资源。沿海水产丰富。南部岛屿景色秀丽;中部山区古树奇峰;北部冬季多深雪,许多地方适宜观光游览。经济发达,是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个经济大国。水能多已利用,电力工业以火力发电为主,现正大力建设核电站和地热电站。年产粗钢约1亿吨,占世界粗钢总产量15%左右,每年约有3 500万吨左右钢材出口,占世界钢材贸易量的1/3,居世界首位。年产汽车超过1 000万辆,以小汽车为主。所产汽车约一半供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量的1/5,居世界首位。造船业发达,是世界最大的造船国和船舶出口国。电器和精密机械工业虽为二次大战后新兴的工业部门,但发展快,品种多,质量好,技术先进,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化学工业以石油化工为主,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产量居世界前列。但是,工业原料严重依赖进口,原油、煤炭、铁矿石、铜矿石、铝土矿等进口量占总消费量90%以上。主要工业产品亦严重依赖海外市场。因此,对外贸易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工业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横滨、大阪、名古屋、北九州及其周围地区,近些年工业分布已做了重大调整。农业已实现机械化、水利化、良种化和化肥化。日本海沿海平原以种植水稻为主,城市郊区有发达的蔬菜水果种植和家禽养殖,北海道及九州岛南部等地发展乳、肉牛的饲养业。但小麦和饲料等需大量进口。渔获量超过1 000万吨,约占世界总渔获量的1/7,居世界第一位。近海养殖牡蛎、鱼类等取得较好成效。交通运输业发达,现已形成以海运为中心,公路为骨干,与铁路、航空相配合的现代化运输网。其商船队规模仅次于利比里亚和巴拿马,居世界第三位。横滨、神户是东、西两大港口,名古屋、千叶、东京、大阪等都是重要港口。公路网覆盖全国,汽车的拥有量仅次于美国。从60年代开始修建的高速铁路,称“新干线”,已纵贯本州南北,并跨海至九州北部,许多高速铁路尚在建设之中。航空运输业近些年发展较快。

日本

☚ 朝鲜   东京 ☛

日本Japan

东亚岛国。国土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3000余个小岛,面积377619平方公里。人口12278万(1989年),几乎全为大和民族。首都东京。山地、丘陵占3/4,余为平原、低地和台地。多火山、地震。海岸曲折,多天然良港。矿藏贫乏。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仅次于美国和苏联,世界第三经济大国。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工业发达,重工业比重高。工业以机械、冶金、化学、纺织、电子为主,多分布于太平洋沿岸带状工业地带。世界最大的渔业国。经济对外依赖严重,原料燃料多依赖进口。制成品大量出口,本州岛为其经济重心。

日本

东亚岛国。南、西、北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同中国、韩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临太平洋。扼东亚通往太平洋的咽喉,战略地位重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3000多个小岛组成。面积37.78万平方千米。人口1.2316亿(1991年)。全国划分1都(东京都)、1道(北海道)、2府(大阪、京都府)、43县。首都东京。系世界经济大国之一。1972年9月29日同中国建交。1978年8月12日与中国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太宰春台/古贺侗庵/斋藤拙堂/五十川士深/长泽规矩也/吉川幸次郎/中岛千秋/波多野太郎/前野直彬/今鹰真/刘三富

☚ 研究专家   太宰春台 ☛
日本

日本

全称日本国。是一个位于太平洋西侧的岛国。面积为37.77万平方公里。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苏联相望。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约3900个小岛构成,呈东北西南向的弧状列岛。海岸线曲折,长约3万多公里,多海湾和良港。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境内多火山,约有45座活火山,地震频繁。富士山为全国最高峰,海拔3776米。平原少且分布零散,以关东平原较大。琵琶湖为全国最大的湖泊,面积672.8平方公里。温泉遍布,河流短促,以信农川为最长,长约367公里。属温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6月多梅雨,夏、秋季多台风。1月平均气温北部为零下10℃,九州半岛南部为10℃; 7月北部为18℃,南部为26℃。年均降水量为18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首都1月份平均气温3℃,8月份为25℃。人口12195万 (1987年),主要为大和族,北海道约有2万阿伊努族人。通用日语。神道和佛教较盛行。首都东京。日本出国族游人数很多,主要国家和地区是: 美国、马来西亚、台湾、南朝鲜、香港等。

☚ 韦拉克鲁斯   日本海 ☛

日本Japan

东亚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政府对私人企业进行有效的干预和指导,但市场经济发达并居主导地位。其国土面积37.8万平方公里(1996年),人口1.26亿(1998年),首都东京,货币名称日元。日本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进出口均为世界第三位。日本还是世界金融大国和技术大国。1991年,国内生产总值33 639亿美元(1985年不变价格),人均27 119美元。进出口贸易额分别为2367亿美元和3145亿美元。国外净资产为2932亿美元(1990年),黄金外汇储备总额689.8亿美元。1991年在110项关键技术中占优势的有33项。在经济上,已同美国、德国构成三足鼎立局面。日本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其他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其原因:(1)民主化政策的实施。其中包括农地改革、解散财阀、排除经济力量过度集中的现象、实行劳动民主化以及制定和平宪法等。(2)美国占领政策的转向。1952年美国对日占领政策由非军事化、经济上解除日本武装,转为支持日本复兴。(3)重视教育。二次大战前,已是世界上少有的低文盲率国家。自1960年起,政府又把“开发人的能力”作为重要的政策目标。(4)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国内总储蓄率和总投资率一直高于其他发达国家。1990年分别为34%和33%。(5)积极引进先进技术,重视科技开发。20世纪50年代、60年代积极从欧、美引进先进技术,形成了新商品、新工艺、新工厂的良性循环。自60年代后半期开始,在大量引进新技术的同时,注重自主技术开发。1989年,研究与开发费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69%。(6)适当的政府政策。政府通过“计划”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指导经济发展。政府还制定适当的发展战略,如70年代的“贸易立国”战略,80年代的“科技立国”战略,并均获得成功。日本企业集团化,即以大企业为龙头,众多企业参与,形成的大企业系列化体制是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三井、三菱、住友、芙容、三和及第一劝业集团是操纵日本经济的六大企业集团。它们及其系列成员只占公司总数的不到0.1%,但其总资产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约1/4。1990年,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农业约为3%,工业占42%,服务业为56%。战后初期,工业的主要支柱是纺织、造船、煤炭、钢铁工业;60年代是重化工业;70年代是以汽车、电机工业为代表的加工组装工业;80年代以来则是以尖端技术为主导的、具有高附加价值的工业。90年代支持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是以微电子、新材料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先导产业”。钢铁工业仍然是日本的基本产业之一。1991年粗钢产量为10 965万吨,仅次于原苏联,为世界第二大钢铁生产国。汽车工业是支柱产业和最大的出口产业。1990年的产量为995万辆,其中45.1%供出口。机械工业是重要的工业部门,也是自70年代以来发展最快的部门之一。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长期受到政府的高度保护。对外贸易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战后一直高速增长,1965~1980年间,出口额年均增长11.4%,进口额年均增长4.9%;1980~1990年间,增长率分别为4.2%和5.6%。自1965年首次出现贸易顺差以来,顺差不断扩大(除个别年份外)。1985年日元升值,其出口减缓,进口增加,但仍有大量顺差。1992年贸易顺差达1326亿美元(速报数),其中33%来自同美国的贸易。美国、东南亚和西欧是主要贸易伙伴。主要出口产品为汽车、化工产品、钢铁、家电、精密仪器等。主要进口产品为石油、粮食、原材料、化工产品、纺织品等。近年来,机械设备的进口呈上升趋势。1998年,其商品出口额为3879.65亿美元,进口额为3805.31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为40 899亿美元,在世界排名第2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32 380美元,在世界排名第7位。该年的国际储备总额为2224.43亿美元。

日本

《日本》

明治时代日本最大的“独立报纸”。1889年2月11日由陆羯南创刊。陆羯南生于青森县,本名“实”,曾任太政官官吏,1888年创办《东京电报》,1989年创刊《日本》。因经营困难,1906年该报被拍卖给伊藤钦亮,前后发行17年,以其独具个性的经营方针和言论在日本新闻史上留有足迹。陆羯南在《日本》创刊词中称:“所谓报纸,不是争夺政权之工具,即是谋取私利之商品。以工具为己任者难免偏向党义而遭指责,以商品自居者也因迎合时俗而被嘲讽。…我《日本》同政党无关,也不拟成为商品。我们之方针与抱负,旨在恢复日本国民精神,使之发扬光大,此即我报之责任。”该报拥有三宅雪岭、高桥健三、池边三山、鸟居素川、长谷川如是闲、丸山幹治等一批一流言论人,使报纸以格调高雅的言论在政界、思想界产生很大影响,成为高级言论机关。该报也注重报道,1894年池边三山寄自巴黎的《巴黎通讯》成为当时的“名文”。

☚ 戈培尔新闻管制   日本同盟通讯社 ☛
000073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