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行斜上本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诸表而言,后泛指用表格形式排列的年表,图谱等,也指横行书写的文字。语出《梁书·刘杳传》:“王僧孺被敕撰谱,访杳血脉所因。杳云:‘桓谭《新论》 云: 太史《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以此而推,当起周代。’” 排列方式 排列方式按某种标准排列:序列 依次排列:鹓胪 排次 依等第班次等排列:排班 按顺序排列:贯(贯序) 班序 列序 案列 依次排列编成行:排行 案行 按次序排成对:案队 按一定的目的或次序排列:编(编排;编列) 纂次 排次 编排次序:铨次 分类编列:类次 按类别或系统编排:谱列 错杂编排:杂次 用表格形式排列文字:旁行斜上 旁行邪上 分项排列:条比 预先排定位置:预席 成行排列:行罗 成队排列:摆队 陈设排列:陈列 铺陈排列:铺列 连结排列:钩排 连接排列:罗缀 错杂排列:错列 错比 混合掺杂排列:混编 ☚ 排列次序 排队 ☛ 旁行斜上páng xíng xié shàng【解义】向旁侧岔出,斜着往上发展。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形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例句】司马迁作《史记》,独取~之遗,列为十表。 旁行斜上páng xíng xié shàng指按一定格式书写的文字,如系表、谱牒等。《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太史公读《春秋》历谱牒。”索隐:“《三代系表》,旁行邪(斜)上,并效周谱,谱起周代。”《梁书·刘杳传》:“桓谭《新论》云:太史《三代系表》旁行邪(斜)上。”清·江藩《国朝汉学师承记·贾田祖》:“旁行斜上,朱墨灿然。” 旁行斜上pánɡxínɡ-xiéshànɡ《梁书·刘杳传》:“桓谭《新论》云:‘太史《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谱。’”邪:通“斜”。原指史书以表格形式排列表、谱。后也泛指不在行款格式之内书写文字。 旁行斜上pánɡ xínɡ xié shànɡ❶ 原指史书的一种体例,即用表格形式编排的年表、谱系等。 ❷ 也指按一定格式写出的文字。 ❸ 后也泛指不在格式行款之内书写文字。 旁行斜上pángxíng-xiéshàng〔并列〕 语出《梁书·刘杳传》:“桓谭《新论》云‘太史《三代世表》旁行斜上,并效周谱’。”本指《史记》、《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诸表。后泛指用表格形式排列的谱系等文字。清·李斗《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卷帙不广,条目悉具,编年纪月以经之,~以纬之。” △ 多用于表现系表谱系文字方面。 旁行斜上páng xíng xié shàng指用表格形式排列的系表一类的东西。也指按一定格式写成的文字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