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施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施州 施州唐代设置的行政区。此后历代沿置。《旧唐书·地理志三》:“施州:下。隋,清江郡之清江县。义宁二年(公元618年)置施州,领清江、开夷2县。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废业州,以建始县来属。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废开夷县入清江。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为清化郡。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复为施州。旧领县3,户2312,口10825。天宝领县2,户3702,口16444。在京师南2709里,至东都2810里。” ☚ 师宗州 施南府 ☛ 施州shī zhōu《本草纲目》草部第13卷都管草(23)。地名。今湖北恩施县。 施州古州名。北周武帝置。治所在沙渠县(今湖北恩施)。隋改清江郡,唐改清化郡,乾元(758—759)初,复名。宋因之,领清江、建始2县。元至元二十二年(1285),并清江入州。明洪武十四年(1381),改置卫军民指挥使司,属湖广都司。领军民千户所1:大田;宣抚司3、施南、散毛、忠建;安抚司8:东乡五路、忠路、忠孝、金峒、龙潭、大旺、忠峒、高罗;长官司7:摇把峒、上爱茶峒、下爱茶峒、剑南、木册、镇南、唐崖;蛮夷长官司5:镇远、隆奉、西泙、东流、腊壁峒。后又有容美宣抚司属之。领长官司4:椒山玛瑙、五峰石宝、石梁下峒、水尽源通塔平。清雍正六年(1728),改置恩施县。境内主要有土家、苗等民族。 施州北周武帝置,治所在沙渠县,隋改名清江县(今湖北恩施县)。隋大业初废,义宁二年(618年)复置。唐天宝初改为清化郡,乾元初复为施州。唐时辖境相当今湖北建始、五峰等县以西地区。明洪武二十三年 (1390年) 废入施州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