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施今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施今墨1881—1869

浙江萧山人
农工民主党成员。中医学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曾任中国国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著有《施今墨临床经验集》。
原名:毓黔
字:奖生

施今墨1881—1969

医学家。原名施毓黔,浙江萧山人。幼年立志学医。1911年于京师法政学堂毕业。1917年任湖南教育厅长,旋即弃政从医。曾任中央国医馆副馆长,华北国医学院院长,上海复兴中医专科学校董事长。并协助创办多所中医院校、讲习所和研究班。抗战胜利后,曾任国民党政府立法委员。北平解放时,发表声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此后,被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和中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提倡中西医结合,勇于革新,擅长诊治胃肠病、妇科病和糖尿病,对冠心病和防老法也颇有研究。1969年病逝。

施今墨

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
一代名医施今墨
民国人物小传:施今墨
施今墨(1881—1969)
谢海洲
施如瑜
刘绍唐主编
京 声 溪 泉
人物1980年1期
瞭望1986年8期
*传记文学1997年71卷6期
新中国名人录第297页

施今墨1881——1968

原名毓黔,後改名今墨,祖籍浙江蕭山,1881年 (清光緒七年) 生於貴州貴陽。13歲隨舅父至河南安陽從名中醫李可亭習醫。1902年入山西大學堂,後因反對該校西齋創辦人美國傳教士李提摩太被開除。1903年轉入山西法政學堂,1906年畢業後又轉入北京進士館 (後改爲京師法政學堂)。1911年畢業後,由黄興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12年1月,参加孫中山就職典禮,後以客卿身份留陸軍部編纂《陸軍刑法》等法典。1913年返山西,與范源濂、湯化龍等在北京、山西創辦尚志學會與尚志學院。1917年任河南教育廳廳長,未幾,即棄政從醫。1921年協助熊希齡創辦香山慈幼院。1923年創辦中醫療養院。1924年興辦合劑藥房。1929年組織華北中醫請願團,促使國民政府批準設立中央國醫館,被任命爲國醫館副館長。1930年在北平創辦華北國醫學院,任院長。1934年任中醫考核主考官。1941年任上海復興中醫專科學校董事長,並在北京、上海、山西、察哈爾等地協助創辦中醫院校、講習所及研究班。1946年11月,任制憲國民大會代表。1947年9月,聘爲憲政實施促進委員會宣傳委員會委員。1948年行憲後,任立法院立法委員。1949年9月,與30餘名立法委員聯名在《人民日報》發表《虔誠接受中共領導》之聲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獻出治療肝硬變、十二指腸潰瘍、肝脾腫大等驗方。加入農工民主黨。爲政協第二、三、四届全國委員會委員,並擔任中華醫學會副會長,中醫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北京醫院顧問等。1968年8月22日病逝。終年87歲。

施今墨1884~1968

现代医家。浙江萧山人。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积有丰富经验,善治内科各种杂病,所拟方剂,有的制成成药,受到患者欢迎。建国前,主张中医吸取西医之长,并创办华北国医学院,培育了一批中医人才。建国后,曾任北京医院中医顾问。其医疗经验由其门徒整理成《施今墨医疗经验集》、《施今墨医案》。

施今墨

中国名医。浙江人。1881年3月28日生。13岁时开始随舅父学医,20岁左右已通晓医理。1931年,筹办华北国医学院,10多年先后办学16期,毕业学生600余人。施今墨善于处方,精于配伍。其后人据其著《施今墨药对》,共归纳其100多对药的巧妙用法,旋见其效。1969年8月22日去世。

施今墨
主要责任者: 施小墨,陆寿康
责任方式: 编著
出版者: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字数: 282 千字
页码: 1-402
开本: 32
中图分类号: R249.7
装帧: 简
语种:中
定价:18.50
出版时间:2001-01
丛书多卷书否:是
丛书名: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
丛书责任者:张文康;佘靖,李振吉
丛书责任方式:主编;副主编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是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之一,共收录64条词条。
被引频次:61

施今墨(1884—1968)shījīnmò

现代医家。浙江萧山人。从事临床工作数十年,积有丰富经验, 善治内科各种杂病, 所拟方剂有的制成成药, 有良好疗效。新中国成立前曾创办华北国医学院。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医院中医顾问。其医疗经验由其门徒整理成《施今墨医疗经验集》《施今墨医案》。

施今墨

施今墨

施今墨

施今墨(1881~1969年),现代中医学家。原名毓黔,浙江萧山县人。少年时,学医于安阳名医李可亭,并在山西大学,京师法政学堂肄业。后始行医,擅长治疗肠胃病及妇科病等。1929年曾参加反对国民党反动政府企图废止中医的活动,同时主张中医应进行革新,一度任南京国医馆副馆长。1932年,在北京创办华北国医学院,设中、西医学两套课程,迄建国前,毕业学生达数百人。还举办中医医院和进行中药剂型改革的尝试,曾说:“中医累积千余年之经验,必须与西洋医学相结合,始能究明其理”,“吾以为中医之改进方法,舍借用西学之生理、病理、以互相佐证,实无别途”(见《华北国医学院第三届毕业生纪念刊》),施今墨重视疗效,认为疗效是检验医学理论之标准。建国后,被任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副会长; 中医研究院、北京医院、北京中医学会顾问等职。著作有祝谌予编选的《施今墨医案》4卷。1981年4月15日,中华全国中医学会举办了座谈会,纪念施今墨一百周年诞辰,对于他主张吸收现代医学新知识发展祖国医学理论,给予很高评价,称他是探索中西医结合,建立祖国新医学的先驱者。

☚ 谢观   颜福庆 ☛
0001354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9: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