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方差分析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将包含k个样本(一般k≥3)的试验观察值总变异的平方和与自由度分解为不同变异来源的平方和与自由度,求得各变异来源的总体方差估值,计算适当的F值以测验各样本是否具有相同的总体均值。即测验H0:μ1=μ2=…=μk=μ,或记作μi=μ(i=1,2,…,k)是否成立的统计推断方法。对于不同设计的试验资料应采用不同的方差分析方法。这里介绍两种最基本的方差分析方法。 ❸给出显著水平a。 ❹由F分布查自由度为k-1,n-k的F分布上a分位数Fa。 ❺列统计量计算表(表1)。 ❻列方差分析表(表2)。 表1 单向分组资料方差分析统计量计算表 表2 单向分组资料方差分析表 ![]() 双向分组资料的方差分析 单因素完全随机区组设计试验(参见随机区组设计)中,区组看作一个试验因素,若试验因素A取k个水平,区组数(重复数)为n则所得试验数据{xij}(i=1,2,…,k;j=1,2,…,n)符合k行,n列双向分组资料模式(如表3)。检验因素A的效应或区组效应对试验结果有无显著影响,其步骤如下: ❶假设H0,A因素效应对试验结果无显著影响,即μi=μ(i=1,2,…,k)或区组效应对试验结果无显著影响,即μj=μ(j=1,2,…,n)。 ❷确定统计量并明确其分布 ❸给出显著水平α ❹查F表得Fa[(k-1,(n-1)(k-1)]和Fa[(n-1),(n-1)(k-1)]值 ❺列表计算统计量(表3) ❻列方差分析表(表4) 表3 双向分组资料方差分析统计量计算表 表4 双向分组资料方差分析表 方差分析分析检验数据的一类统计方法。假定观察值为各因子效应的代数和,则在互相正交的前提下,观察值对其平均的偏差的平方和再加上误差的平方和,总自由度可写成各因子自由度的代数和,通过比较某一因子的均方和误差的均方来推知因子对于观察结果有无显著影响,按因素个数的多少,分为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常被应用于测验分数统计中。 方差分析variance analysis旧译变异量分析。统计分析上,进行多个样本平均数假设测验的一种方法。方差是平方和除以自由度所得的商,也是标准差的平方,常用s2表示。将观察值总变异的自由度和平方和分解为各项变异来源的自由度和平方和,并计得相应的方差(均方),进而进行F测验以判断各处理项的差异显著性。如果F测验表现显著,则进行各处理平均数数的多重比较。由于数学模型的不同,方差分析还包含更为广泛的内容。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fangcha fenxi指教育实验中分析数据的一种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验所取得的数据都包含着两种变差: 然后把它们的平方和变成方差(除以各自的自由度),进而把这两种方差作比,即 ![]() 显然,这个统计值服从于F分布。 如果实验处理不发生作用,则SB2与SE2就可看成均来自同一总体的随机变差,即SB2与SB2相差不大,比值近似于1;如果实验处理发生了明显的作用,则SB2就不能看作是随机变差,而是看作来自含处理在内的更大总体的变差,这时SB2必大于SB2,比值就远大于1,即统计值F将落入F分布的右尾。因此,当计得F值落入F分布的右尾时,我们就否定处理之间没有差异的假设。 单因素的方差分析 对一种变量实施K种不同处理的结果,进行上述的方差分析,就称为单向方差分析。 当在K种实验处理之间有明显的差异时,我们还要区别造成这种差异是由于处理条件不同、还是由于某些处理的总体方差本来就较大呢?为此,对K种处理或K个样本进行方差分析时,必须假定这K个正态总体的方差相等或近似。有了这个假定,我们就可断定K种处理间的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实施不同实验处理所致。 [例] 为鉴定4种不同数学教材的效果,分别在教师和学生水平相同的4所学校中各试行一种教材。经过一教学阶段后,从各校的试验班中随机抽取10个学生进行统测,结果如下: 教材Ⅰ:38 40 42 49 34 48 35 34 48 39教材Ⅱ:44 40 38 41 59 48 49 42 54 23教材Ⅲ:61 40 54 64 50 45 50 30 46 63教材Ⅳ:48 59 63 45 37 58 52 54 40 60问:这4种不同教材的教学效果是否有显著差异? 显然,这4种教材的平均数不同,说明存在处理或条件变差;其次同一种教材下的学生成绩也不同,说明存在随机变差。为了检验不同教材的效果,可以对每对平均数作显著性检验,但需作C42=6次的检验,这样做不但耗时费力,而且降低检验的可靠性。方差分析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为此设H0:u1=u2=u3=u4。 第一步求各处理的平均数和标准差:1=40.7、S12=34.5、2=43.8、S22=96.8、3=50.3、S32=115.8、4=51.6、S42=78.5(总平均数r=46.6)。 第二步依下式求处理之间(或组间)的方差: ![]() 第三步依下式求处理之内(或组内)的方差: ![]() 第四步计统计值: ![]() 第五步作显著性检验。据f1=k-1=3,f2=k(n-1)=36及a=0.05,在F分布表中可查到F(3,36)0.95=2.872。因F>F(3,36)0.95,故拒绝H0,即认为不同教材的效果是明显不同的。 兹把上述单因素(教材)方差分析的一般形式概括如下(见表1与表2)。 容量相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表1 (H0:u1=u2=…=uK) 在上例中据表1的方差分析表为:
当容量不同时,则表1变为表2: 容量不同的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表2 (H0:u1=u2=…=uk) 双因素的方差分析(见表3与表4) 表3 双因素方差分析的记数法 双因素方差分析表 表4=H0:u1=u2=…=uk,H′0: u′1=u′2=…= μ′k 其他方差分析都可按表2和表4的基本思路来处理。此后不一一累述。 ☚ φ相关系数 回归分析 ☛ 方差分析一种常用的数理统计方法。通常利用分解子样与其均值之差的平方和来处理试验结果。分析某些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20世纪20年代英国统计学家首先应用于农业试验中。现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生物学、医学等方面。 方差分析variance analysis亦称变异数分析或F检验,是数理统计中处理试验结果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方差分析,可以检验各组均数间的差别是否显著。方差分析常作成方差分析表进行。作方差分析的资料必须满足资料分布的正态性、方差齐性、效应可加性三个条件。由于实验设计不同而有不同种类的方差分析模型。 方差分析Variance Analysis亦称“变异数分析”,或称“F检验”。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别的显著性检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研究所得的数据呈现波动状。造成这种波动的原因可分成两类: 方差分析根据方差分解的信息,用来估计和检验这些因素及水平的作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是对实验数据或其他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一般的方差分析中,要把研究对象 (变量) 的方差分解为若干有意义的分量,例如根据若干不同影响因素及其不同水平来划分。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variance analysis根据方差分解的信息,用来估计和检验这些因素及水平的作用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方法。是对实验数据或其他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检验的一种有效方法。在一般的方差分析中,要把研究对象(变量)的方差分解为若干有意义的分量,例如根据若干不同影响因素及其不同水平来划分。 ☚ 方差 统计分析 ☛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R. A. Fisher,1928),其基本思想是把全部观察值之间的变异——总变异,按设计和需要分为二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再作分析。如分析单因素的完全随机设计的实验资料时,总变异可分为组间变异——表示各处理组均数间的变异,和组内变异——表示同一组内个体间的变异,通常称误差;分析配伍组设计的资料时,总变异可分为三部分: 处理组间变异、配伍组间变异及误差;分析2×2析因设计资料时,总变异可分为四部分:分属于两个因素的两个组间变异、两因素交互作用及误差。 方差分析的用途: ❶两个或多个样本均数的比较; ❷分离各有关因素并分别估计其对变异的影响; ❸分析两因素或多因素的交互作用等。 应用方差分析的条件: ❶各个因素每一水平所得的样本都是随机样本; ❷各随机样本相互独立; ❸各个因素每一水平的重复试验数据都服从正态分布,且各个总体方差相等。 ☚ 两样本均数比较 单因素多个样本均数比较 ☛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见“F检验”条。 ☚ 方便抽样 分层随机抽样 ☛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在正态总体及方差齐性等基本假定下,通过F检验法作多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的显著性检验的统计方法。即对试验结果数据进行分析,以检验变异因素影响是否显著的方法。为考察变异因素A,A的m个水平A1,…,Am,形成m个独立的正态总体Xj,Xj服从N(μj,σj2)(j=1,…,m)。在σ12=…=σm2=σ2的假定下,需检验H0:μ1=μ2=…=μm。从各总体分别抽取容量为nj(j=1,2,…,m)的样本,各样本数据为Xij(i = 1,…,nj;j = 1,…,m)。从总的变差 ☚ 统计决策 非参数方法 ☛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利用试验结果的观察值与其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来分析某种因素变化对试验结果的观察值是否有显著影响的统计方法。经济现象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通过方差分析,可以对各个因素的影响方式和程度作出判断从而选出最优方案。例如,分析小麦生产中采用不同种籽和不同肥料,对小麦单产有无显著影响; 工业生产中采用不同等级的原材料和不同工艺对产品质量有无显著影响。实际工作中,只就某一个因素进行试验的,称为单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就多因素进行试验的,称为多因素试验的方差分析。 ☚ 相关分析 相关系数 ☛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variance analysis通过对因变量的分解、比较各部分变差的大小来检验各个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无显著影响的统计分析方法,亦称“离差分析”,“变异数分析”。参数检验法之一。方差分析是对多个正态分布总体间的平均数作统计假设检验的一种常用方法。它根据实验中独立观察值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和来分析实验中的某一因素或多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出对实验结果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因素所在。就单因素的方差分析而言,它所讨论的问题可归结为:设有K个正态总体X1,X2,…XK,分别有总体平均数U1,U2,U3, …UK和总体标准差σ1、σ2,…σK的条件下, 问这K个总体平均数是否相等。可建立如下的统计假设: H0: U1=U2=U3=…=UK 检验假设的具体步骤是:(1)在一定的α, β与允许误差情况下确定样本容量n,抽取样本并获得实验数据。(2)计算统计量,将反应量的总平方和分解为归因于各实验变量、交互作用和实验误差几个变异源的平方和,其次将各平方和除以相应的自由度,得出各变异源的方差,称作均方,然后按一定要求逐对选取两个相应的均方相比,构成各F统计量。(3)根据α确定统计量F的接受域,即先定F的临界值Fα的数值。(4)根据F与Fα值的比较结果作出统计推断结论。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与单因素方差分析基本相同。 ☚ 反应时间 方位知觉 ☛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简称ANOVA。亦称“变异数分析”。用于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英国统计学家费希尔(Ronald A. Fisher, 1890—1962)提出。由于各种因素影响,研究所得数据相互间呈现一定差异,因素主要包括: (1) 不可控的随机因素;(2) 研究中施加的对结果产生影响的控制因素。方差分析通过分析描述数据变化(即差异)的方差,研究不同因素影响,找出对观测变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各因素间交互效应以及显著影响因素的最佳水平等。心理学研究中,方差分析主要用于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方差分析的基本条件包括: (1) 方差齐性;(2) 变异可分离;(3) 数据服从正态分布。根据方差分析过程中自变量个数,可分为单因素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 ☚ 实验设计 方差分析表 ☛ 方差分析 方差分析亦称“变异数分析”。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中不同来源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从而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是否对因变量产生重要影响的统计分析方法。由英国统计学家费希尔(R.A.Fisher)在1926年左右提出。分析的方法主要通过F检验进行。 ☚ 标准分数 方差齐性 ☛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