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方壶外史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方壶外史

陆西星,字长庚,号方壶外史,明人,籍贯不详。撰有《南华经副墨》八卷。

方壶外史fāng hú wài shǐ

(号)见长庚。

方壶外史

 《方壶外史》是明代道教内丹丹法东派代表人物陆西星的著作集。初陆续刊成于明嘉靖末 (1566) 至万历庚辰年 (1580) 前后,有赵宗序。民国四年(1915),郑观应等人据明刻版排印,有郑观应、万启型等人序。
 陆西星 (1520—1606) 字长庚,号潜虚子,扬州兴化县(今属江苏省)人。自称得遇吕洞宾传授秘要,阐阴阳男女双修之丹道。除本书所收诸种论著外,陆西星另著有《南华副墨》等。其所创阴阳双修之丹法,道教中称为东派。晚年参禅,乃作 《楞严述旨》。
 该书集收录陆西星论著14种,分为8卷,据乾、坤、离、坎、屯、蒙、既济、未济8卦作8集。约30万字。其中注疏10种,有 《无上玉皇妙经测疏》、《黄帝阴符经测疏》,《老子道德经玄览》上下卷、《周易参同契测疏》3篇、《周易参同契口义》3篇、《崔公入药境测疏》、《吕真人百字碑测疏》、《张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龙眉子金丹印证测疏》、《丘真人青天歌测疏》。以上10书以阴阳双修说注解前人著作,意在匡正他派之失。疏文中最推重北宋张伯端之《悟真篇》,其次则北宋邵雍、元道士陈致虚,多征引此三人语。其说则据《易》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以立论,认为阴阳之道在百姓日用之间,知之修炼乃“逆之则仙”,不知修炼便“顺之则人”。认为男女互藏阴阳之精,能男女 “合发”,则水火既济而还丹。所论元精、元气、元神,即所谓“上药三品”,与清修派之说无异,所不同者,在鼎器与药物生成尔。此10种书中,以《阴符经测疏》较有特色,理旨顺而语意明,《老子玄览》一书援引儒释二教以入说,参较糅合,尤有可玩味处。其余诸书,多性命双修之陈言、以阴阳道说内丹法之例辞,盖其意在于证明阴阳双修为丹道正宗,新意不多。
 此集所收杂著4种: 《玄肤论》、《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图》、《七破论》,较为系统地叙述了内丹阴阳派之丹法。其中尤以 《玄肤论》最为重要,余3书实为此书之辅。《玄肤论》20篇,论三元(天元、地元、人元)、内外药、阴阳互藏、先天后天、铅汞等等。其修丹理论略与清修派之说无异,唯所谓坎卦中一阳爻指阴性先天真一之炁,所以修炼为采阴中之阳,如论述药火关系时说:“知合而不知分,则采取不明”,“采取之时,药在外,火在内”,此与清修派药即火的说法有关键性的差别。又如说:“临炉采药,行一时半刻之功。及夫时至机动,则取坎填离,采铅伏汞,而坎中一画之阳乃先天乾金也。”《就正篇》 隐约解注此说。
 内丹阴阳派是自 《悟真篇》丹法流变出的一个支脉,该书反映出阴阳派丹法的基本内容。其法流传不广,且为正统道教所非斥,但也反映出对生命现象的一种理解。

方壶外史

气功学丛书。明·陆西星编撰。收录气功学专著主要有: 《无口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黄帝阴符经测疏》、《老子道德经玄览》、《周易参同契测疏》、《参同契口义》、《崔公入药镜测疏》、《吕纯阳百字碑测疏》、《张紫阳金丹四百字测疏》、《龙眉子金丹印证诗测疏》、《邱长养青天歌测疏》、《玄肤论》、《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图》、《七破论》等。其中除测疏为其注解外,其余为陆氏编撰。

方壶外史

方壶外史

内丹学著作集。明代陆西星撰,八卷。方壶又名方丈,为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三神山之一(另外二山为蓬莱、瀛洲)。书入辑入陆氏撰著十四种,计有《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黄帝阴符经测疏》、《老子道德经玄览》、《周易参同契测疏》、《参同契口义》、《崔公入药镜测疏》、《纯阳吕公百字碑测疏》、《紫阳真人金丹四百字测疏》、《龙眉子金丹印证诗测疏》、《邱长春真人青天歌测疏》、《玄肤论》、《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图》、《七破论》。为丹家东派代表性著作。有民国四年(1915年) 香山郑观应等排印本。

☚ 天仙正理浅说   金仙证论 ☛
方壶外史

方壶外史

道教典藏。又称《方壶外史丛编》。明著名道士陆西星编撰。陆西星(1520—1606),字长庚,号潜虚。扬州兴化(今属江苏)人。自幼业儒,才华横溢,工诗文,擅书画,颇有声望。他因九次乡试未中,遂弃儒从道,改衣道服。据《扬州府志》,陆西星“从黄冠游,数遇异人,授真诀”,似未拜师住庙。后自称吕纯阳降临其北海草堂,住二十日,亲授丹诀,遂开创内丹“东派”。他除《方壶外史》外,还著有《南华副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其“大旨谓《南华》祖述《道德》,又即佛氏不二法门,盖欲合老、释为一家。”陆西星晚年学佛参禅,著有《楞严述旨》等。
《方壶外史》是陆西星编撰的经典注解及内修著述的汇集,共十五种。其中包括:《无上玉皇心印妙经测疏》、《黄帝阴符经测疏》、《老子道德经玄览》、《周易参同契测疏》、《周易参同契口义》、《悟真篇》、《崔公入药镜测疏》、《纯阳吕公百字碑测疏》、《紫阳真人金丹四百字测疏》、《龙眉子金丹印证诗测疏》、《邱长春真人青天歌测疏》、《玄肤论》、《金丹就正篇》、《金丹大旨论》、《七破论》等。《老子道德经玄览》二卷,是《道德经》的注本,其注不泥训诂,“名曰玄览,二万余言,贯串一旨,要皆契悟于言语文字之外”(赵宋序)。此书自序称其“既读此书,窃窥立言之旨,参以丹经,质之师授,恍然似得其要领者,然后敢取其书,僣而演之,末复赘以数言,隐括其义”。首章末言:“道不可道,名亦无名。知妙知徼,慎密而行。存无守有,复归于婴。”二章末言:“顿除妄宰,空不生华。本来无有,莫竟添些。圆通寂照,应感无差。如斯谛义,同证三家。”德经首章(三十八章)末言:“个里从来绝点埃,道人何事强安排。须知四勿兼三省,犹是教人拂镜台。”这类高度概括之末言融贯三教,旨趣悠长。《玄肤论》共二十篇,“玄肤者,言玄理肤浅,非精诣也”(自序),首篇《三元论》,统言三才丹法之全,其次《内外药论》、《阴阳互藏论》、《先天后天论》、《铅汞论》等十九篇,专以人元言之,“凡夫性命根源,阴阳窍妙,凝神依息之方,炼己待时之要,出庚生癸之符,归铅制汞之术,皆推关启键,直露真诠”(王郜《序》)。
陆西星虽未拜师住庙,其学也以贯通三家著称,但在道教史上却是一代思想家的代表人物。郑观应《重印方壶外史序》谓:“陆潜虚先生究道德之根宗,得仙师之口授,深悯后学,皓首穷经”,“其《测疏》较诸家注解尤为显明,足为后学津梁”。东华正脉式一子万启型亦称陆著“博而能约,简而弥精”。陆西星的道教思想没有师承系统的束缚,因而颇能独树一格,在内丹修炼上就创立了东派,其要则在筑基后,人元与天元合修,即通过夫妇的阳阴同炼,进入炼神还虚的境界。道法上乘,不流于邪,后来为西派李涵虚所继承。
通行的有民国四年(1915)香山郑观应等排印本。

☚ 白海琼全集   道藏辑要 ☛
0000026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