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中国青少年心理学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中国青少年心理学史 中国青少年心理学研究的历史比较短暂,1925年以前,只编译出版了一两本有关青少年心理学的书籍。 1925年,陈鹤琴教授根据教学和研究中所积累的材料,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这部书是我国青少年心理学的一本开拓性和奠基性的著作。之后,黄翼、艾伟、萧孝嵘、孙国华、陆志韦等人都对青少年的认知、个性以及智力测验等进行了研究。1949年以后,中国青少年心理学发展大致经历了“三起两落”共5个阶段。1949年~1958年为恢复、改造时期。 此时期主要是学习前苏联的青少年心理学,但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开展了一些尝试性的研究。1958年~1959年为批判、挫折时期。 1958年8月北京师范大学首先发动了“批判心理学的资产阶级方向”的运动,接著这场运动波及全国,完全否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青少年心理学的成就,使刚刚萌发生机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学遭到严重打击。1959年~1966年为初步繁荣时期。 此时期培养了第一批专业人才,研究课题逐渐涉及青少年心理的各个方面,并且编写了青少年心理学教材,与此同时还介绍西方青少年心理学的研究成果。1966年~1976年为破坏、停顿时期。中国青少年心理学研究拉开了同世界先进水平的距离。1976年至今为空前活跃的时期。 具体表现在:1.研究队伍逐渐扩大,并建立了专门的学术机构和研究机构。2.积极开展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成果。3.冲破禁区,深入研究,特别是在青少年心理测验方面,进展更大。 4.开展同国际心理学界,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学界的交流与合作研究。5.积极探讨中国青少年心理学的发展特色。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