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青年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青年社

新青年社

1916年9月成立于上海的新文化团体。同年12月迁往北京。该社成员在新文化运动中逐渐形成包括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内的统一战线。主要成员有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鲁迅、刘半农、吴虞、陶孟和、刘书雅等。五四运动过后,开始分化。1920年9月随着《新青年》成为共产党上海小组的机关刊物迁至上海出版,该社已很少活动。1921年10月无形解体。

☚ 进化团   新潮社 ☛

新青年社

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出版发行机构。1920年9月由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创办。因出版《新青年》杂志而命名。从1920年9月1日出版8卷1号起,该刊成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刊物,并成立新青年社编辑部和总发行所,除继续出版《新青年》杂志外,还出版《新青年丛书》。1921年1月,该社被上海法租界巡捕房封闭,被迫迁广州,继续出版书刊。1923年夏,该社并入1922年迁至广州的中共中央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新青年》杂志于1922年7月出至9卷6号休刊。1923年6月复刊,成为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初为季刊。1924年12月出4期后再度休刊。1925年4月复刊,编号另起,成为不定期刊物。

新青年社

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出版机构。1920年9月成立。因出版《新青年》杂志(1915年9月创刊后由群益书社发行)而命名。1923年秋被法国巡捕房封闭,后迁至广州。该社除出版《新青年》杂志外,还出版《新青年丛书》等多种革命书籍,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对传播革命文化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起过重要作用。

新青年社

新青年社

由出版《新青年》杂志而命名。《新青年》是我国“五四”时期的一份著名的杂志。原创刊于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从创刊号起,直至第七卷第六期止,均由上海群益书社发行。为了更好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1920年9月(第八卷第一号)起,脱离了群益书社而独立出版,成立新青年社。社址设在上海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279号,仍由陈独秀负责。该社同时还出版《新青年丛书》,如李季翻译的《社会主义史》(英国人克卡朴原著),黄凌霜翻译的《哲学问题》,陈独秀、李达、施存统的《社会主义讨论集》、《劳动界》、《伙友》和《京汉路工人流血记》等多种书刊。《新青年》由于所载文章宣传马克思主义,当第八卷第六号排印即将完毕时,所有的文稿全被法捕房抄走,社址也遭封闭,宣布不准在上海印刷。于是,经研究决定社址迁往当时革命运动的中心广州,在广州昌兴马路26号继续其出版宣传工作。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新青年》成为党的机关报,新青年社也成为党中央的宣传机构。1923年6月党中央决定把《新青年》改为季刊,由瞿秋白担任主编。改刊后出的《新青年》季刊面目一新,季刊第一期就是《共产国际号》,以显著的地位刊登了由瞿秋白翻译的“国际歌”。同年,由于白色恐怖严重,在上海的人民出版社被迫结束,连同它在广州的事务一起并入新青年社。不久,该社也宣告结束,其帐目转给了新成立的上海书店。新青年社从建立到结束,在只有三年多的时间里,出版发行了许多革命书刊,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挥了坚韧不拔的战斗作用,向广大群众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马克思主义。

☚ 新青年   新湖南 ☛
0000654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2:3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