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闻自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新闻媒介所拥有的言论、出版自由。新闻写作的必要条件之一。第一次明确提出“出版自由”的是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弥尔顿,1644年,他向英国国会提出一篇演说词《论出版自由》。自此以后,出版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目标之一。在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取消了封建王朝限制新闻自由的规定,宣布了在宪法容许范围内的新闻自由。 ☚ 新闻文体 新闻法规 ☛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公民的一种民主权利,是宪法所规定的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出版自由在新闻活动中的体现。具体包括:新闻采集与报道自由;报刊出版与广播、电视播放自由;发表新闻评论与开展新闻批评的自由等。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在同封建统治阶级斗争过程中首先提出来的。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弥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阐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及其出版自由观。这一口号的提出适应了当时资产阶级同封建势力斗争的需要,因此列宁说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到19世纪在全世界成了一个“伟大的口号”。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第一个用法律形式将出版自由确定下来。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联邦宪法第一修正案也对言论和出版自由作了规定,并强调指出,国会不得制定剥夺公民言论和出版自由的法律。出版自由成为资产阶级政治纲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任何社会制度下,新闻自由只是占有物质生产资料的自由,即支配传播物质手段的自由。但在严格法制的社会中,法律不仅保障人们的新闻自由,而且限制人们滥用这种自由,因此,新闻自由作为一种权利,是由法制体现出来的。新闻自由是一种具体的、相对的、有条件的社会实体的自由,世界上不存在抽象的、绝对的、无条件的、超实体的自由。但在同一国家实体中,新闻自由对每一位公民在法律面前都应该是平等的。 ☚ 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事业的党性 ☛ 新闻自由言论自由的一种形式。公民通过新闻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获得各种信息,并对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发表自己的见解以及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自由。资产阶级国家宪法中没有直接规定新闻自由,而是以单行的新闻法规确认新闻自由的条件和范围。美国1966年通过的新闻自由法,对新闻自由权的行使作了详细的规定。为保障新闻自由,美国许多州又通过了阳光下的法,规定议会活动向公众和报社公开。各国普通重视新闻自由,如在美国新闻被誉为“第四种权力”。我国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没有直接规定新闻自由,实际上宪法第35条中的言论、出版自由就包括了新闻自由的内容。中国没有制定专门的“新闻法”,但有关新闻出版、报道等方面的法规早已有之。新闻自由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不得利用新闻工具破坏国家的合法秩序,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和自由。 新闻自由搜集、发布、传送和接收新闻的自由。包括自由接近新闻、自由传播新闻、自由发行报纸、自由表达意见等方面。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 · 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在《论出版自由》中首先提出新闻自由的口号。1878年,法国《人权宣言》吸收了这一口号。美国独立战争后将它正式列入宪法条款。新闻自由曾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武器,推动过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及其新闻事业的发展。实际上在任何国家中都不存在绝对的毫无限制的新闻自由。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基本内容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使新闻工具成为人民群众有效地行使自己民主权利的武器;通过新闻媒介,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要求和呼声,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舆论监督;尊重和保护新闻记者采访、报道、调查、研究和反映真实情况的权利;提倡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作风,鼓励记者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密尔顿 (1608—1674)在 《论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1878年载入法国 《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资产阶级曾利用新闻自由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 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社会主义宪法,都有关于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的条款。但同时公开申明新闻自由 “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或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中国新闻自由的基本内容是: 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实行社会主义民主原则,使新闻工具成为人民群众有效地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的武器; 通过新闻工具,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情绪、要求和呼声,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实行舆论监督; 尊重和保护新闻记者进行采访、报道、调查、研究和反映真实情况的权利,提倡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作风,鼓励记者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必须履行社会责任,遵守宪法和法律,提倡新闻道德和新闻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新闻道德 社会新闻 ☛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公民享有宪法赋予的通过新闻媒介发表思想观点、见解的自由。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它与出版自由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亦称新闻出版自由。我国法律规定的新闻自由的具体内容包括:公民有向新闻媒介表达思想、阐述观点、对政治生活的各方面提出建议、批评的自由。新闻从业人员有采访、录音、报导、摄像的自由,在不违背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前提下,任何行政机关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新闻媒介,干扰和阻碍新闻报导。但是,利用新闻媒介,进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宣传,则不受法律的保护。 ☚ 出版自由 资产阶级民主 ☛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新闻传播领域内实施的言论自由与出版自由。包括新闻采访自由、传递自由、报道自由和收受的自由、报纸的出版自由、广播和电视的播送自由、发表新闻评论及开展批评的自由。164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密尔顿 (1608—1674)在 《论出版自由》一文中提出,1878年载入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后正式列入宪法条款。资产阶级曾利用新闻自由作为反对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武器;无产阶级也借此宣传自己的主张,打破统治阶级对社会舆论和精神交往的垄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届社会主义宪法,都有关于公民享有言论、出版、结社自由的条款。但同时公开申明新闻自由“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或其他公民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 新闻道德 社会新闻 ☛ 新闻自由 新闻自由是言论、出版自由在新闻领域的实施和运用。指搜集、发布、传播和接收新闻信息的自由权利。由于最早争取新闻自由的努力发端于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因而在英、德、法等西方文字中,新闻自由的含义一直包含在内涵较大的“出版自由”(英文Freedom of the Press)一词中,两个概念使用同一个词组,无法完全区分。新闻自由在17世纪的含义是强调免除专制王权的钳制,争取新闻业的自主权。18—19世纪,新闻自由的观念趋于成熟,1789年被载入法国《人权宣言》,1791年被载入美国宪法“第一修正案”,1936年,被载入《苏联宪法》。《人权宣言》规定:“无拘束地交流思想和意见是人类最宝贵的权利之一,每个公民都有言论、著述和出版的自由,只要他对滥用法律规定情况下的这种自由负责。”(《人权宣言》第15页,求实出版社1989年版)争取新闻自由在西方通常经历了三个阶段:(一)废除特许出版制。(二)废除禁止报道国内政治新闻的法令和书报检查制度。(三)废除知识税。英国1861年废除最后一项知识税(纸张税)后,最终确立了新闻自由体制;在法国,1881年通过《新闻自由法》,最后确立了新闻自由体制。无产阶级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开始于1794年巴贝夫创办的《新闻自由报》(后更名为《人民论坛报》)。1830—1835年,英国工人报纸《穷人卫报》为废除知识税,争取正直与廉价的报刊进行了顽强的斗争。1851年,争取新闻自由被列入英国宪章派纲领。1867年,被列入国际工人协会洛桑代表大会决议:1869年,被列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1880年,被列入法国工人党纲领。1903年,被列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1922年,中国共产党在《“向导”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目标。毛泽东说:“人民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思想、信仰和身体这几项自由,是最主要的自由。”(《毛泽东选集》第971页)1949年,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保护报道真实新闻的自由。”从1954年起,包含新闻自由含义的出版自由被列入我国历部宪法。1982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 新闻本源 新闻审美信息 ☛ 新闻自由freedom of news 新闻自由freedom of pres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