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新闻事业为某一阶级所控制、成为该阶级的宣传工具所表现出来的阶级倾向性。在阶级社会,各阶级为争取实现各自的目标,满足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的斗争,贯穿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事业反映的大部分重要事件、现象和过程,都是各个阶级的人活动的表现和结果。新闻事业按照自己的对象反映现实生活,在重大社会问题上,都用自己的作品表明社会的经济、政治、精神领域所进行的阶级斗争。报道要有事实和反映社会规律性的消息,并对事实做出评价和结论,并且要在社会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判断,提出人们在这一社会状况下行动的方法和准则。不管新闻工作者的愿望如何,在阶级社会中,新闻事业是具有阶级性的。“阶级”这个概念出现于18世纪末法国一些历史学家和政治家的著作中,他们发现法国的政治斗争是阶级斗争。在此以后,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最早开始用阶级的观点评价报刊。马克思主义创立后,阶级性是认识新闻事业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也很注意同一个阶级的报刊的党派性、报刊业整体的社会性以及商业性报刊与政治性报刊的区别。中国共产党的报刊理论是建立在新闻阶级性认识基础上的。1930年党中央机关报《红旗日报》发刊词指出:“在现在阶级社会里,报纸是一种阶级斗争的工具。”(《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文件汇编》下册第21页,新华出版社1980年)一些有关的文章则进一步认为:“若说到看报的话,千万不要以为报纸是公正的东西,只应该认识哪个是‘御用’的,哪个是‘反抗’的。须知根本上没有中立或超然的报纸。”(张友渔:《政治与报纸》,1934年)“决没有一个报纸是没有一定的阶级立场和政治背景的;决没有一个报纸是不作为阶级斗争的武器、政治斗争的武器的。”(张友渔:《读报也是一门学问》,1946年)一般地说,在阶级斗争激烈的时期,新闻媒介的阶级性表现得明显而强烈;在阶级斗争缓和的时期,新闻媒介的阶级性表现得相对不明显。就新闻媒介的类别而言,政治性的媒介阶级性表现强烈;商业性的媒介阶级性表现不明显,一些纯粹服务性的媒介在非政治问题上阶级性隐晦。就具体的新闻而言,一部分新闻没有阶级性(如气象新闻);一部分具有倾向性的新闻也没有阶级性(如对某位演员表演的报道);相当多的具有对立倾向的新闻只表现为同一个阶级内的不同意见,具有政治性而无阶级性;当不同阶级对同一个政治、经济事件进行报道时,这时的新闻阶级性就明显地表现出来。 ☚ 新闻事业社会学 新闻事业超阶级理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