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诗

新诗

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新体诗。当时也称为“白话诗”。其特点是采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结构,诗体用分行排列,并突破了旧体诗词的格律的束缚。最初出现于1917年2月《新青年》上的胡适所作的《白话诗八首》,次年又刊出胡适、沈尹默、刘半农等的诗作。胡适的《尝试集》是最早出版的新诗集。郭沫若所作的新诗集《女神》为新诗的奠基之作。新诗从诗体解放着手,经过五四文学革命,取代了旧体诗歌的地位,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借鉴外国诗歌的形式,并结合中国古典诗词和民歌等表现手法,创造了自由体诗、新格律体诗、散文诗、十四行诗等多种诗体。

☚ 新文学   普罗诗派 ☛
新诗

新诗

沈毅勋编。1938年12月新潮社出版。诗歌丛书之一。收王统照《上海战歌》、林庚《春之忆恋》、邵冠华《孤寂时候》等34首。

☚ 进入阵地   叛乱的法西斯 ☛

新诗

新诗

月刊。1936年10月10日创刊于上海,次年7月10日出至第2卷第3、4期合刊号后终刊,共出10期。卞之琳、孙大雨、冯至、戴望舒编辑,新诗社出版发行。24开本,每期约120页,是三十年代重要的大型诗刊。主要发表新诗创作,也刊载诗论和诗评。先后发表了4位编者以及陈梦家、艾青、何其芳、曹葆华、孙毓棠、林庚、徐迟、朱光潜、李健吾、施蛰存、杜衡、金克木、废名、韩北屏等人的新诗创作,内容以抒情状景为主,讲究技巧、形式与风格多样化。并译载了普希金、歌德、叶赛宁、勃莱克等外国著名诗人的作品。所载的诗论,主要谈诗歌的艺术特征与技巧,探讨诗的韵与顿、诗朗诵的时间节奏与呼吸节奏、诗的晦涩与含蓄、自然诗、十四行诗、中国新诗的新途径等问题。该刊在诗歌的艺术特征和技巧的探索上作出了有益的贡献。

☚ 诗歌杂志   海风诗歌小品 ☛

新诗

新诗

“五四”以来出现的新体诗歌,是与中国新文学运动俱来的新时代的产物。新诗又名“白话诗”。新诗是相对旧诗而言的;白话诗是相对文言诗而言的。它主张用现代口语写作,打破旧诗格律,表现新的思想感情。新诗采用外来的分行排列的方式,使用新式的标点符号(也有不用标点的)。就体式而论,新诗主要有三大体:一是自由体,居主导地位;二是格律体,还在实验中探索完善的途径;三是半自由体或叫半格律体,不少人习惯使用这种形式。就内容而论,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两大类型。详见各分条。

☚ 种类·体裁   白话诗 ☛

新诗xīnshī

白话诗(跟“旧体诗”相区别)。

新诗xīn shī

新近作的诗:宝玉听了,点头称赏,因看房内瑶琴宝鼎、古画~无所不有。(五·112)

新诗

新诗

即“新体诗”,见该条。

☚ 新体诗   白话诗 ☛

古诗、旧诗;新诗

○古诗gǔ shī

(名)泛指古代诗歌:~分古体诗和近体诗|~中有一部分是讲究格律的。

○旧诗jiù shī

泛指古诗:~不厌百回读。

●新诗xīn shī

(名)指五四以来的白话诗:~冲破了旧诗的程式|有的~借鉴了外国诗歌的形式。

新诗

新诗xinshi

“五四”运动前后产生、区别与中国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
古典诗歌在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曾取得过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它逐渐走向僵化。古典诗歌在形式上的种种限制,已无法适应不断变化而日益复杂的社会生活和表达人们真实的思想感情的需要。“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从新诗革命开始的。它主张白话俗语入诗,废除旧体诗形式上的束缚,主张以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为主要内容。当时,钱玄同、胡适等人将新诗称为“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等。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出胡适的白话新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成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年)。
新诗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这对新诗艺术方法的形成起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体式。从“五四”运动以来,新诗一直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

☚ 旧体诗   自由体诗 ☛
新诗

新诗Xinshi

产生于“五四”运动前后,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是“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它包括自由诗、现代格律诗和散文诗等。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有很大的区别,新诗冲破了古典诗歌(包括章法、句式、对仗用典以及平仄韵律)的种种严格限制,具有形式自由、押韵灵活,句式大体整齐,采用白话和现代音韵等特点,因此又称为“现代诗”、“白话诗”、“白话韵文”、“国语的韵文”等。新诗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并非偶然。因为中国的古典诗歌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虽然取得过很高的成就,但到了近代,它已逐渐走向僵化,古典诗歌在形式上的种种限制,以及古典诗歌所使用的词汇与现代口语的严重脱节已无法适应表达人们当时的真实思想感情和日益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另外,西方文化的传入,外国诗歌的创作方法对新诗的产生和发展也起了推动作用。“五四”新文学运动首先从新诗革命开始。1917年2月,《新青年》2卷6号刊登胡适的白话新诗词8首,是中国新诗运动中出现的第一批白话新诗。第一本用白话写成的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最早从思想艺术上显示一种崭新面貌,并为新诗地位的确定做出重大贡献的,是郭沫若的《女神》(1921年)。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吸取了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和外国诗歌有益的营养,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多种艺术潮流,也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阶梯式诗、散文诗等多种新诗体式。

☚ 格律诗   叙事诗 ☛

中国新诗大辞典/中国新诗鉴赏大辞典/中国新诗名篇鉴赏辞典/新诗鉴赏辞典/台湾新诗鉴赏辞典/爱情新诗鉴赏辞典/朦胧诗名篇鉴赏辞典/中国探索诗鉴赏辞典

☚ 湖南地方剧种志   中国新诗大辞典 ☛

新诗

“五四”文学革命以来的新体诗歌。抛弃文言文,使用与口语相接近的白话文;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借鉴外国诗歌和中国民歌,创造了自由体诗形式,以表现人民的思想感情为中心内容。

新诗

新诗

五四前后产生的新体诗歌。它冲破中国旧体诗歌严格的格律限制,采用与口语相近的白话,以表达诗人的真情实感。因为旧体诗歌,包括诗、赋、词、曲,在近代已走向僵化,从内容到形式,都限制了对日益发展而复杂化了的新生活的表现,所以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了首先要废除的形式。为了表达新生活、新思想,胡适等人提出了新诗革命的主张,提倡白话俗语入诗。胡适还写出了中国第一本白话诗集 《尝试集》。后来郭沫若强调诗歌内在韵律的 “情绪的自然消涨” 的重要性,并写出 《女神》,确定了新诗的地位。新诗早先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后来在中国古典诗歌、民歌基础上,吸收了外国诗歌有益营养,产生了许多流派和多种体式,也产生了许多诗人,始终是中国现代诗的主体。

☚ 新民体   旧体诗 ☛

新诗xin shi

new poetry

新诗xin shi

new poetry,a style of poetry inherited horizontally from the West

新诗

modern verse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7:4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