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neonatal pulmonary 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又叫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系病儿肺泡、肺泡壁及细支气管管壁上附有嗜伊红膜为特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病因尚未明了。本病主要为妊娠不足38周出生的早产儿。产后呼吸与心跳可正常或为窒息,多在12小时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缺氧程度逐渐加重,很快出现紫绀、呼吸不规则,死亡率很高。治疗:特殊护理,改善呼吸状况,控制感染,母乳喂养等。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病理学诊断的名称,临床称为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临床特点为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和呼吸衰竭。多见于未成熟儿、剖宫产 (剖腹产)儿,孕母有糖尿病或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毒症)所生新生儿也部分患本病。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未成熟儿肺泡缺少表面活性物质为主要致病因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脂蛋白,主要成分是二棕榈卵磷脂,也含蛋白质和糖,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于胎龄22~24周起开始分泌,随胎龄增大而分泌量逐渐增多;37周后迅速增加,到足月出生时已相当丰富。新生儿开始呼吸后,该物质在肺泡膨胀过程中被消耗,同时又由Ⅱ型肺泡上皮不断分泌而得到补充,使肺泡于呼气时不致完全萎陷。早产儿肺发育不够成熟,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分泌的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肺泡呼气性萎陷,肺萎陷范围进行性扩大则引起肺不张。肺泡再度扩张需很大胸腔负压,从而造成呼吸困难,随之出现严重缺氧。因血Pao2降低而Paco2增高,产生酸中毒,致使肺血管痉挛。右心压力增高,致卵圆孔及动脉导管开放造成由右向左分流。肺血灌注不足,肺组织缺血、缺氧、毛细血管和肺泡壁通透性增高,血浆和纤维蛋白原从毛细血管渗入肺泡腔,遇肺泡腔中羊水 (其中含凝血活酶)发生凝集作用;吸入空气将渗液推向肺泡壁,凝集、干燥而成嗜伊红染色的透明膜。由于此膜粘附于肺泡及细支气管壁,阻碍气体交换,而促使临床症状的发生和发展。
多数患儿出生时呼吸、心跳正常,在1~4小时内情况尚好,生后12小时内呼吸渐趋艰难、急促(超过60次/分),青紫进行性加剧、烦躁、呻吟,吸气时出现三凹征,并可听到细湿啰音。重症者呼吸逐渐缓慢甚至暂停而发生呼吸衰竭,同时因心肌缺氧而致心音低钝,肝脏进行性增大,发生心力衰竭。
肺泡气体交换因透明膜阻隔而障碍,血氧饱和度迅速下降,二氧化碳大量潴留,引起呼吸性酸中毒,若同时有能量供应不足,动用脂肪产生酮酸及乳酸等,引起代谢性酸中毒,而出现混合性酸中毒,血pH可低于7.15,血清钠及碳酸氢根(代谢性酸中毒时)降低,二氧化碳结合力在呼吸性酸中毒时升高,在代谢性酸中毒时降低。因组织有破坏而血钾增高。
多次胸部床边X线摄片可助诊断,早产儿入院后应立即进行,每隔12小时摄片1次,连续多次可观察动态变化。其特征性表现为两肺透亮度普遍减低,肺野内呈密度均匀的网状颗粒状阴影。支气管则有充气征,不仅气管及支气管显示有充气透亮影,3、4级支气管亦呈充气影,随病情进展,颗粒状阴影逐渐融合扩大成较大斑点状阴影,甚者整个小叶或大叶呈实变影,似毛玻璃样,而气管充气影仍可见。
本病关键在于作出早期诊断,及时采取紧急综合措施,争取渡过危重阶段(生后48~72小时),病情即渐趋缓解,甚至完全痊愈。部分患儿可有慢性间质病变后遗症。治疗措施包括
❶保暖和注意湿度: 温度过高或过低均使耗氧量增加,宜保持于中性温度(保持皮肤温度在36.5℃左右),相对湿度应维持在60%以上,以减少患儿不显性水分的丧失,并能湿润呼吸道粘膜及肺泡上皮,以减少透明膜的形成。
❷给氧: 以间歇法为好,氧浓度一般不超过40%,吸氧时间以能消除青紫为度,一旦青紫消失,即可暂停,因吸氧时间过长,氧浓度太高,可引起氧中毒。
❸喂养:须供给足够液体及热能,口授喂养可推迟到36~48小时后再予考虑,先宜静脉补充葡萄糖液和(或)高能营养液。总液量第1天60~80ml/kg,第2天后增至每天100~120ml/kg。
❹纠正酸中毒: 可用4~5%碳酸氢钠2~4ml/kg加于10%葡萄糖液中快速静脉滴注,有效者10分钟内可见肤色转红,若未转红,半小时后可再给一次,最好先作血生化监测。
❺降低血钾:如血钾过高 (个别有高达9mEq/L)伴心电图改变者,可在葡萄糖液中加适量胰岛素(每4g葡萄糖用1u正规胰岛素)静脉滴注。
❻对症治疗:控制心力衰竭选用快速洋地黄制剂;控制脑水肿时可用脱水剂,如甘露醇或山梨醇,必要时可加用速尿;烦躁抽搐者可用镇静剂如安定,鲁米那等;为改善细胞内呼吸,可用细胞色素C、ATP、辅酶A及维生素B6等;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用抗生素。
❼人造表面活性物质:近来研制成一种与天然表面活性物质相同的人造表面活性物质,是由天然表面活性脂类、含二棕榈酸卵磷脂和磷脂酰甘油的合成脂类混合而成,将人造表面活性物质150~190μmol与生理盐水10ml组成混悬液,治疗时取混悬液10ml/kg(即150~190μmol/kg)放入气浴喷雾瓶中,通过气管内套管,以100%纯氧喷入患儿气道,并改变患儿各种体位,以使混悬液易于进入每个节段的肺叶细支气管及肺泡; 也可用机械呼吸器进行通气,以增加疗效。应用后患儿肺功能改善,胸片也显示好转而痊愈。
预防应从
❶做好孕期保健工作,尤对高危妊娠及分娩的产妇,尽可能防止早产;
❷测定羊水中卵磷脂(L)/鞘磷脂(S)之比,以示胎儿肺成熟程度。若L/S为2:1,示肺已成熟,胎儿可存活;若比值小于1则不能存活,1~1.5则有50%的存活可能;
❸孕期32周以下的早产儿,在分娩前24~72小时给产母肌注或静滴地塞米松,每24小时给早产婴儿娩出时给地塞米松,估计也能降低肺透明膜的发生率。

☚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湿肺症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又称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弥漫性肺泡不张。病因为早产和围产期窒息所致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或减少有关。病理检查,于镜下见广泛的肺泡和肺泡囊萎陷,呼吸细支气管和肺泡管扩张,内壁有广泛的嗜酸性透明膜附着。
X线征象的出现常落后于临床,出生不久的小儿,胸片可为阴性。随着病变的进展,不张肺泡的增多,X线表现显示以下演变过程,大致可分四期。Ⅰ期,开始时充气肺泡较萎陷肺泡多,于整个肺野满布细粟粒阴影,肺扩张度良好,但无过度充气的征象,心脏和横膈的轮廓清晰。Ⅱ期,粟粒阴影部分融合,颗粒增粗,部分区域出现支气管气相,肺野透明度稍减低,心脏和横膈影尚清晰。Ⅲ期,进而萎陷的肺泡超过充气肺泡,肺内粟粒影进一步融合有重叠趋势,肺野透亮度明显减低,在此基础上显示广泛的支气管气相,延续到肺边缘带,心、膈轮廓模糊不清; Ⅳ期,最终肺泡完全萎陷不含气,除充气的气管和支气管外,肺野一片致密,心、膈轮廓完全不可辨认,形成所谓“白肺”,食道内往往充气。第Ⅰ 、Ⅱ期为轻、中期的表现,60~70%患儿可以存活,第Ⅲ、Ⅳ期为重和终末期的表现,存活率降至15~0%,常于48小时左右死亡。幸存病例,于第4天开始好转,肺内阴影完全消散需2~3周。不少病例,于病期中出现各种合并症或并存症而产生相应的X线变化。如合并湿肺时使两肺出现磨玻璃状改变,或片状、颗粒状阴影,肺纹理增粗。同时有吸入肺炎时,肺内出现粗颗粒及片絮状阴影或节段性不张。颅内出血严重病儿,肺含气差,或伴有心影增大及肺水肿。病程中两肺突然变暗,提示肺出血或水肿。1、2周的病儿,如心脏持续增大,则为动脉导管持续开放的征象。继发肺部感染时,肺内出现不均匀分布的片絮影、节段性病变或胸腔积液。由于辅助呼吸和高压输氧,易发生间质气肿、假性囊肿、纵隔气肿、气胸和心包积气现象。
新生儿肺透明膜的网粒状阴影,要和湿肺病鉴别,后者网粒影呈现时间较短暂,常见于生后10小时左右,余肺有过度充气,此外尚有间质积液征,足以鉴别。完全性肺静脉畸形引流(尤其膈下型)之网粒影较粗,以网状为主,系扩张的静脉和淋巴管造成,病变于2~3天内改变不多。白肺除见于透明膜病的Ⅳ期外,亦见于严重湿肺、大量肺出血及肺水肿病例; 透明膜病Ⅳ期出现的白肺为渐进性,一般在几天内逐渐发展形成。湿肺呈现白肺者常见于出生不久病例,12小时后大部吸收。如在病程中突然出现两肺昏暗,一般系肺出血、肺水肿所致,前者多见于肺透明膜病的终末期。此外两肺发育不全,双侧膈麻痹,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大量肺出血的早期,特发性低血糖症等X线征象与本病也有类同之处,须结合临床予以鉴别。

☚ 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特发性肺广泛间质纤维变 ☛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hyaline membrane disease of newborn

又称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发生于早产儿,是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所引起。临床表现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病理以肺泡壁附有嗜伊红透明膜和肺不张为特征。

☚ 新生儿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
0000371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9: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