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生儿破伤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因初生时脐带消毒处理不当,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所致的疾病。常于生后4—6天发病,故又名“四六风”;因破伤风杆菌的侵入途径是脐带,又名“脐带风”;因牙关紧闭为一重要症状,故又名“锁口风”。1949年前,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1949年后,由于培训新法接生员,推行无菌接生法,使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已明显下降。破伤风杆菌存在于土壤中,为厌氧菌,在一定条件下产生芽胞,抵抗力强,煮沸1小时或高压蒸汽中5分钟才能灭活。接生时如用污染破伤风杆菌又未严格消毒的剪刀(或其他用具)剪断脐带,或用未消毒的旧棉花或旧布包裹脐端,破伤风杆菌可进入脐部,细菌繁殖,产生外毒素,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症状。症状潜伏期4—14天,以4—6天常见。早期表现拒食、苦笑面容、易激惹及哭声低微等。随后出现阵发性抽搐,重者呈角弓反张状,喉肌、呼吸肌痉挛可引起窒息。光、声、触动等刺激均可使抽搐加重。预防:为了在全国范围内消灭新生儿破伤风,必须督促检查新法接生在农村中推行的情况和加强接生员的培训。接生时要严格执行消毒操作,若遇紧急接生又无消毒用具时,可将剪刀在火上烧红冷却后断脐。对脐带处理不当的婴儿,应争取在24小时内将残留脐带的远端剪去一段,重新结扎、消毒,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3000单位,并密切观察有无异常情况出现。发现症状须积极治疗,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用镇痉药减轻抽搐,脐部用消毒剂清洗。

☚ 新生儿行为能力   新生儿硬肿症 ☛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xinsheng’er poshangfeng

在分娩过程中脐带消毒不严,而使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而引起的一种严重疾病。俗称“脐风”,因其多在生后4~6天发病,故又称“四六风”。此病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病死率高。目前在一些不发达国家和地区仍是一种常见病。我国解放以来推广新法接生,使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明显下降,不少地区已完全消灭。破伤风杆菌是一种厌氧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尘埃之中,抗热性很强,在100℃高温时仍可存活20分~1小时。所以接生时,如果结扎脐带用了消毒不彻底的剪刀、纱布和绳,就可能患病。症状:
❶4~14天发病,以4~6天者为最常见,发病越早、病情越重、病死率越高。
❷病初哭闹、易惊、吸吮困难、渐牙关紧闭。
❸1~2天即出现抽搐,口角歪斜,呈苦笑面容,全身肌肉痉挛,可致窒息及呼吸暂停。严重者出现角弓反张,一有刺激即可引起惊厥发作,甚至光、声亦可诱发。且发作次数频繁。
❹一般经3~4周,惊厥可逐渐减轻,但肌紧张要1~2个月才渐趋于正常。治疗:尽早使用破伤风抗毒素(TAT)。脐部清洁处理。应用青霉素、镇静、解痉控制惊厥。加强护理,减少刺激,保证营养、预防继发感染等。预防本病的唯一方法,严格要求按新法接生,只要认真执行,就可杜绝本病。

☚ 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肺炎 ☛

新生儿破伤风tetanus of newborn

系危害新生儿最严重的一种特殊性感染性疾病。多由于脐带处理不洁,致破伤风杆菌感染而致。病儿多在生后7~8日开始发病,高热、抽搐而死亡。防治:科学接生可预防本病;发病后可注射抗破伤风毒素血清、应用青霉素、抗抽搐、对症。

新生儿破伤风

又称“四六风”。由破伤风杆菌自脐部侵入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以牙关紧闭、面肌痉挛形成的苦笑面容,吞咽困难,全身肌肉呈阵发性、强直性痉挛,甚至呈角弓反张状为其特征。采取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止痉、控制感染等治疗措施,并要积极推广无菌接生法。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为初生时脐带处理不当,感染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病症。潜伏期4~14天。起病时可有口紧、吮奶困难,继而面肌痉挛,呈苦笑貌。全身抽搐,严重时可窒息。各种刺激均可引起痉挛发作。治疗应控制痉挛,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预防感染及供给热量等。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因大多在生后六、七天发病,故民间又称“四六风”或“七日风”,因细菌经脐侵入且首先出现的症状是牙关紧闭,故又名“脐风”及“锁口风”。
破伤风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中,为革兰阳性厌氧杆菌。新生儿娩出时若用未严格消毒剪刀(或其他用具)剪断脐带,破伤风杆菌即可由此侵入并繁殖,同时产生外毒素,沿神经干或经淋巴、血液传至中枢神经系统,与神经组织结合,引起全身肌肉痉挛。
潜伏期3~14天,以4~7天发病最多。潜伏期愈短,预后愈差。起病初多哭吵、烦躁不安,有时张口 (但用压舌板压迫舌根立即引起牙关紧闭),吮乳困难,牙关紧闭,1~2天内出现惊厥,面部肌肉抽动,呈苦笑面容,四肢呈强直性痉挛,特别在刺激后(光、声和扰动)即可引起一阵惊厥,严重时喉肌、呼吸肌也痉挛,以致呼吸暂停和窒息。体温升高或不升。晚期常并发肺炎和败血症。
病儿卧室应安静、光线宜暗,减少扰动,换尿布、打针、喂奶、喂药等护理宜安排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并可事先用些镇静剂。为保证营养可鼻饲,或静脉滴注高营养液或血浆。出现窒息时可作人工呼吸或口对口呼吸。同时采用下列治疗。
❶破伤风抗毒素(TAT)或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AG)的应用: 抗毒素和免疫球蛋白可中和血液中游离外毒素,但对已与神经组织结合的毒素不3万u一次静脉滴注或肌注; 抗破伤风免疫球蛋白500~3000u肌注(不可静滴),后者系人血清抗毒素,半衰期较马血清破伤风抗毒素长2~3倍。
❷镇痉剂的应用: 病儿惊厥不易控制,可选用下列药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交替使用: 安定,每次0.1~0.3mg/kg,每4~8小时一次,静脉缓慢滴注或肌注; 氯丙嗪和异丙嗪,每次各0.5~1mg/kg,每4~8小时一次,剂量过大会抑制呼吸;苯巴比妥钠或异戊巴比妥,每次5~10mg/kg,每4~8小时一次肌注; 水合氯醛10%溶液,每次0.5ml/kg,灌肠或由胃管注入,此药作用快,但维持时间短,必要时可再用一次。
❸抗生素: 最常用为青霉素,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生长,并可治疗继发感染引起的并发症。
❹脐部处理:脐端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或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并涂以龙胆紫,每天一次,直至创口愈合。感染严重者需扩创引流,除去腐败组织,并沿脐周用破伤风抗毒素3000u作封闭,创口每天用氧化剂溶液冲洗。
本病完全可以预防,必须采用新法接生,严格要求消毒操作。断脐用剪刀要事先煮沸一小时,或经高压蒸气消毒10分钟,或在1%升汞溶液中浸泡2~3小时,或在石碳酸溶液中浸10~12小时,急需情况下可直接用火烧红、冷却后用。如脐带未经无菌操作,应争取在24小时内将脐残端剪去一段,重新结扎,断面用3%过氧化氢液或1:4000高锰酸钾液冲洗后涂以碘酒,同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3000u,并密切观察。

☚ 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脐炎 ☛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又称七日风。我国解放前在农村中它是新生儿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解放后大力推广科学接生,本病已极少发生。
本病常因接产时新生儿脐带消毒处理不当引起,破伤风杆菌在脐残端繁殖,产生与神经组织有强大亲和力的外毒素,引起肌肉强直和惊厥,在血液和淋巴液中的外毒素可用抗毒素中和,但一旦外毒素与神经组织结合稳固,抗毒素即不起作用。
破伤风杆菌感染后潜伏期通常为4~7天,早期表现吸吮困难,苦笑面容,不安,哭声低微,继之全身抽痉,呈角弓反张,任何外界刺激都可引起阵发性惊厥。病初在发作间隙中肌肉可稍松弛,后期发作频繁,严重者呼吸肌和膈肌陷于痉挛状态,发生青紫和窒息,最后常因呼吸极度困难而死亡。经治疗后若痉挛渐止,病情渐恢复,此期肌张力仍高,牙关仍紧,但不影响吃奶,肌张力的恢复需2~3个月。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
破伤风患儿死亡率甚高,故必须做好预防工作。推广科学接生,严格消毒处理脐带最为关键。如一旦发现脐带处理不符合要求时,尤其是与泥土有接触者,应争取在24小时内重新消毒处理,同时肌注破伤风抗毒素(TAT)3,000~30,000u,并密切观察情况的发展。对可疑患儿(如牙关紧闭及不洁的处理脐带史)应考虑用破伤风抗毒素20,000~40,000u,肌注或静脉滴注,其中5,000~10,000u注入脐周围组织。注射前需作皮肤敏感试验。严重抽搐可致死,必须用镇静药加以控制,但避免用药过量引起呼吸抑制。肌张力松弛,面色苍白等,最好能使小儿保持睡眠状态,刺激之能醒而又不致发生严重痉挛。常用氯丙嗪和异丙嗪每次各1mg/kg静脉滴注,每4~8小时一次,在静滴期间,可合用其他镇静剂,如苯巴比妥钠每次5~7mg/kg肌注以增强镇静效果。1~2天后抽搐未能控制者,可改用普鲁卡因静脉滴注,每天6~8mg/kg。必要时可临时加用,阿米妥钠,每次5mg/kg,加入25%葡萄糖10ml中,缓慢静注,痉挛停止立即停注,也可选用副醛、安定等。反复惊厥引起脑水肿及酸中毒者,可用20%甘露醇每次1g/kg和5%碳酸氢钠每次3~5ml/kg。抗生素一般选用青霉素20万u,肌注,连续7天。对破伤风患儿和护理必须动作轻柔,减少刺激,注意呕吐及窒息情况,有青紫者给氧吸入,抽搐致窒息者可作气管切开。

☚ 新生儿呕吐   新生儿损伤 ☛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neonatal tetanus

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病死率高,一般在出生后4~7天发病,故欲称“七日风”。其诊断线索为:
❶有分娩时的接生过程及脐部处理消毒不严史或新生儿出生后有外伤局部未经消毒处理史。
❷临床表现:出生后4~6d,少数早至2d迟至14d以上发病。早期牙关紧闭、吸乳困难,继之面肌痉挛呈苦笑面容。四肢肌肉阵发性强直性痉挛,腹直肌痉挛强直如板状,颈项强直呈角弓反张。呼吸肌、喉肌痉挛可致窒息、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❸脐部或伤口处分泌物做厌氧菌培养,部分病例(30%左右)可获得破伤风杆菌阳性。
❹临床诊断病例:具1加2条。

☚ 新生儿惊厥的分型   良性热性惊厥 ☛
000039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4: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