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与人民
文艺工作者和人民的紧密联系,是马克思主义对于文艺问题的基本观点。恩格斯在 《致玛·哈克奈斯的信》 中,批评小说 《城市姑娘》 里描写的工人阶级是以消极群众的形象来出现的,不能自助,甚至没有表现出 (作出) 任何企图自助的能力,说这是由于哈克奈斯对工人群众还缺乏真正的了解,并提醒作家、艺术家要代表人民群众。列宁要求无产阶级文艺工作者要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要让自己的写作事业同社会民主主义工人运动紧密而不可分割地联系着。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中指出: “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中国的革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人民大众的。”“普及是人民的普及,提高也是人民的提高。” 从上面的简要引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恩格斯、列宁所强调的主要是作家、艺术家深入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去,毛泽东在此基础上,强调的是文艺工作者在思想感情上要和人民打成一片。
邓小平充分发挥毛泽东文学艺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思想,重申我们要继续坚持毛泽东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的文艺属于人民,人民需要艺术,艺术更需要人民。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有越来越多的同志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教育人民,必须自己先受教育。要给人民以营养,必须自己先吸收营养。只有人民才能教育文艺工作者,给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创作以丰富的营养。
邓小平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文艺家与人民 “打成一片” 的思想,提出 “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 的重要思想。他在《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 一文中说: “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 因此,艺术家要自觉地在人民的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语言、诗情和画意,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来哺育自己。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人民,深入生活,了解、熟悉群众的生活,从群众生活中吸取养料,创作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理想和愿望的优秀作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这样的艺术品才有丰厚的生命力。
邓小平严肃批评文艺界的一些消极现象说,一些人对党中央提出的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表示冷淡,对文艺的社会主义方向表示淡漠,对党和人民的革命历史和他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英雄业绩,缺少加以表现和歌颂的热忱,却热心写阴暗的、灰色的、以至胡编乱造、歪曲革命的历史和现实的东西。有些人大肆鼓吹西方所谓的 “现代派” 思潮,公开宣扬文学艺术的最高目标就是 “表现自我”,或者宣传抽象的人性论、人道主义,认为所谓社会条件下人的异化应当成为创作的主题,个别的作品还宣传色情。这些现象和思潮是人民所不喜欢的。重申,我们的人民勤劳、勇敢,有智慧、有理想,爱祖国、爱社会主义,顾大局、守纪律,文艺工作者应端正自己的文艺思想,始终不渝地面向广大群众,艺术上精益求精,力求把最好的精神食粮贡献给人民。
明确艺术文学和人民的关系后,邓小平还对文艺的普及与提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普及与提高” 的问题在我国现代文坛上争论不休。鲁迅、瞿秋白等马列主义文艺作家对此都发表过意见。毛泽东视其为无产阶级文艺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1940年在 《新民主义论》 中,毛泽东说: “这种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大众的,因而即是民主的。它应当为全民族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要把教育革命干部的知识和教育大众的知识的程度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起来。” 之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一文中,毛泽东又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因此,普及是向工农兵普及,提高是从工农兵提高,普及和提高相互结合。
新时期,邓小平主张继续坚持文艺向人民普及,从人民提高,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他分析我国的国情,一是底子太薄,现在仍是世界上很贫穷的国家之一。第二条是人口多,耕地少,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是农民。人多有好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在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吃饭、教育和就业就都成为严重的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还不高。与此相联系的人民的文艺欣赏水平也不高,因此,文艺工作者必须坚持向人民普及,从人民提高,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尤其要继续把普及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充分尊重占社会成员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农民和工人享受文艺艺术的权利。为了普及,一切有作为的艺术家都应该放下架子,从各种 “象牙之塔” 的高贵殿堂中走出来,贴近人民,贴近生活,从而 “拿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艺术成果,向祖国和人民汇报。” (《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然而,普及并不是迎合低级趣味。一些人打着普及的幌子,创作出一些适合低级趣味的艺术品。对此,邓小平作出了严肃的批评。他在《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一文中说: “对于那些只顾迎合一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而不惜破坏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光荣称号的人,广大群众表示愤慨是理所当然的。这种 ‘一切向钱看’、把精神产品商业化的倾向,在精神生产的其他方面也有表现。有些混迹于艺术界,出版界,文物界的人简直就是唯利是图的商人。” 一些黄色、下流、淫秽、丑恶的照片、影片、书刊和低级庸俗的音乐、舞蹈等在一些地方流传,“如果听任这些瘟疫的蔓延,将诱使许多意志不坚定的人道德败坏,精神堕落。各级组织要严格查处,坚决采取措施制止这种瘟疫的蔓延,以保证人民健康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