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鉴定 新技术鉴定Appraisal of New Technology通过对新技术成果的全面审查、测试、比较及综合分析,对其技术性能和使用价值作出确切的评价和结论的过程。 新技术鉴定阶段 按照新技术开发的程序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初样成果鉴定阶段和试样成果鉴定阶段。(1)初样成果鉴定。初样成果是指在科研设计单位内,研制工作已经完成,但还没有经过批量样机的实用验证和生产工艺的大量生产检验的初步阶段性技术成果。对此阶段成果的鉴定就是初样成果技术鉴定。这种鉴定的重点在于鉴定样机是否达到预期指标,技术上是否先进成熟,经济上是否合理,对初样成果进行综合评价,作出是否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试样生产的鉴定结论。这种鉴定除了应具有全套技术文件和样机试验报告外,还应有可供表演的样机、样机成本核算表等。(2)试样成果鉴定。初样成果转厂,经过样机试制和试验,达到工艺稳定后进行的技术鉴定。这种鉴定的规模较大,目的在于全面评价设计和工艺;对所鉴定的试样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对新技术设计能否定型并推广应用作出鉴定结论。进行这类鉴定,除初样成果技术鉴定应提供的文件外,还必须提供工艺文件、成本分析文件和经济可行性文件。 新技术鉴定的主要工作 (1)审查新技术的文件、资料是否齐全;(2)按照申请鉴定报告的内容进行全面审查,对新技术的主要技术指标及其他指标,由技术鉴定机构的测试小组进行反复测试验证,同时作好准确、详实的记录;(3)评价新技术的价值,主要是指经济价值、实用价值(如其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创造的收益、节约的费用或劳动力等)和学术价值等;(4)讨论新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拟定改进方案;(5)就新技术推广的范围、效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6)综合分析,得出鉴定结论,起草并通过新技术鉴定证书。 新技术鉴定结论 对新技术的可靠性、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等作出正确的评价。鉴定的意见应具体、明确。所有参加新技术鉴定的科技人员应在技术鉴定书上签字,并对此项新技术负责。对经过技术鉴定的新技术,由组织鉴定的单位发给新技术鉴定证书。 新技术鉴定应运用客观的检测和合理的统计手段,需要技术参数标准化、系列化,测试和例行实用手段的科学化、现代化。一项新技术只有经过了严格的技术鉴定,才能大范围地推广,否则,就可能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损失,甚至给自然和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 新技术评估 新技术推广 ☛ 新技术鉴定 新技术鉴定对新技术项目进行全面的审查、测试、评价并作出确切结论的活动。在我国,依据技术项目的重要性及涉及范围分为4级: (1) 国家鉴定。由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鉴定,对特别重大的项目,鉴定后报请国务院批准。(2) 部鉴定。由国务院主管部组织鉴定。(3) 地方鉴定。由各省、市、自治区政府或委托所属科委、厅 (局)、市县人民政府组织鉴定。(4) 基层鉴定。由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基层单位自行组织。各级鉴定的项目,应提出中请鉴定报告,由批准单位确定鉴定级别,并组织相应的鉴定委员会 (小组)。项目研究单位须提前将有关资料提交有关人员预审。鉴定内容包括: 审查该项目的文件、资料; 复测各项技术、经济指标; 考察生产使用或中间试验的价值水平; 提出存在问题、改进方案、处理意见及推广建议; 起草并通过鉴定证书。 ☚ 科技成果 国家发明奖 ☛ 新技术鉴定appraisal of new techn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