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现代西方基督教的道德哲学。主要代表是法国的马里坦和日尔松等。他们认为神的理性是道德的根据和标准,表现神的理性的“自然法”是人真正的本性,遵循道德要求是按上帝的意志实现人的本性。主张道德的最高原则是对上帝的爱,当今世界出现各种危机和不幸是由于偏离了上帝。解决的办法在于皈依上帝,热爱上帝。人只有遵守上帝所颁定的道德要求才能获得永恒的幸福。 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 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现代天主教哲学新托马斯主义的组成部分,中世纪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宗教道德理论在新历史条件下的复活,神学伦理学的一个派别。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马利坦、日尔松,美国的哈林顿等。 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把道德的起源、本质及最终目的直接同上帝的意旨和恩赐联系在一起。其道德原则、规范、范畴等等都直接来源于宗教教条,比如福音书中的道德箴言。 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完全继承托马斯·阿奎那宗教神学伦理学的基本思想,宣扬道德决定论,认为道德因素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决定意义,甚至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由伦理道德的协调决定的。在新托马斯主义者看来,最完善的道德化身只能是上帝,而凡人总是具有善恶两重性。因为,人是灵魂和肉体的结合,所以可能按两个不同的倾向发展。作为现实的、物质世界的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物质目的,必然要去夺取,结果便丧失人性,成为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把自己当作有灵性的人,就可以摆脱世俗物质生活的约束,使自己直接与神相通,从而成为一个品格高尚、有道德的人,也就是最幸福的人。一个普通人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他们说,唯一的出路就是对上帝的信仰和追求。马利坦说:人生的最终目的是无限的善和自己存在的上帝。上帝不仅被看作是自在自为的最高的善的真谛,而且被看作是人类幸福的最高目标,“永恒幸福的实质,就是占有最多实在的善,就是瞻仰上帝”。马利坦把这种伦理学称为启示的伦理学。他认为,人类的生活规则是上天指示的,我们通过信仰而不是依靠理性知道这些规则。在新托马斯主义者看来,道德是信仰的领域,而不是认识的领域;所谓遵守道德要求,也就是按照上帝的意旨行事,尽力摆脱尘世物质生活的束缚。因此,道德的价值就在于帮助人们去认识上帝、追求人世以外的永恒幸福。他们的人生信条是:信仰上帝,向往来世的天堂生活。 新托马斯主义者从信仰上帝出发,提出并论证了宗教伦理学的道德理想,即他们的最高美德。他们认为,既然上帝是最高的善的化身,是最高的道德典范,那么,人所应当具有的最高美德,就是“神学的美德”,即信仰上帝、寄希望于上帝、爱上帝。这是人应当具有的最高精神境界。新托马斯主义者认为人还应当具有其他一些美德,比如明理、公正、节制、勇敢等。但是,他们认为这类一般美德是从属于“神学美德”的。神学美德中最完美的美德便是爱,即对神的爱、对上帝的爱。 新托马斯主义伦理学声称自己是既不同于现代资产阶级道德,又不同于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道德体系。它提出一种调节人际关系的新道德规范,即以爱他人为基础的“利益一致”论。这种利益的一致性,实际体现在人对上帝的爱和信仰的一致性中。新托马斯主义者以此为理论根据,批判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他们断言资产阶级道德导致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分裂,造成人类文明的堕落。马利坦说:“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主张一切都建立在作为一个小神的个体之上,一切都建立在他的私欲之上——即建立在对于财产、商业和生活的乐趣的绝对自由之上”。这种批判有一定意义。但是,他们所谓利益一致论的主要矛头是指向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的。马利坦说,共产主义把人的一切生活价值都从属于物质的贪欲,使人依附于物和技术的巨大的强制力。所以,“共产主义的人是完全屈服于社会团体所体现的历史命运的”,共产主义剥夺了个人心灵的自由,使个人成了偶像的牺牲品。按照他们的理论,既然共产主义不能拯救人类文明,那就只好求助于宗教道德了。马利坦鼓吹说,在我们的时代,恢复世俗秩序必须依赖教会,所以要凭借“被公认为属于教会的道德权威,来帮助新的秩序降临”。这表明了其伦理学的阶级本质。 ☚ 弗洛姆的自我实现的人道主义伦理学 六 西方逻辑学 ☛ 000006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