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新印象主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19世纪末叶法国一个有影响的绘画流派。指在印象画派分解色块表现光感的技法基础上,发展而成一种以微小色点、敷施对比色的纯理性技法的艺术风格。又称分色主义或点彩派。在刻意追求真实的光与色上,该派仰仗科学的发现,汲取了关于色彩对比和颜色并列所产生视觉混合效果的理论,通过并置大小均匀、对比强烈并与整个画面比例谐调的色点,组合成所绘的形象,让视觉完成色彩的调和,而产生比混合颜料绘画更明朗、灿烂的色彩效果。该艺术既意味着形体和色调有被分解的倾向,又将艺术主要在感情领域里的探索置于科学的法则之中开辟了道路。代表画家是G·修拉、P·西涅克等。 ☚ 印象画派 后印象派 ☛ 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Xin yinxiangzhuyi继印象主义以后在法国出现的绘画流派。系评论家费利克斯·费内翁在1886年的印象派展览会上,对所展出的修拉、西涅克、毕沙罗用点彩画法所作作品起的名称(这一运动实际始于1884年第一届“独立沙龙”)。这些画家从印象派的色调分割方法出发,不使颜料在调色板上混合,而是将原色以小色点的形式排列在画布上,通过视觉的自行调合,产生一种光影效果。不过与莫奈那种出自直观和感觉的情形不同,而是严格依据修凡尔、卢德等的色彩理论来运用这一技法的,因而更带科学的严密性。同时在画面安排上,采取古典式的结构和黄金分割律,还有像马赛克一样的笔触,也是经过仔细地计算的,因而能感到一种严整的秩序。所以,他们与印象派的轻视形体相反,而是恢复了单纯化的形体。在创作态度上,也与印象派的户外写生原则迥异。新印象主义作为一种风格,随着1891年修拉的死而告终,但它却给立体主义和抽象绘画以重要影响。 ☚ 后期印象主义 纳比派 ☛ 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Neo-Impressionism亦称“点彩派”(Pointillism)、“分割主义”(Divisionism)。 19世纪末从法国印象主义发展而来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乔治·修拉(Georges Seurat 1859—1891)、保罗·西涅克(Paul Signac 1863—1935)、亨利·埃得蒙·克罗斯(Henri Edmond Cross 1856—1910)。他们发展了印象派表现光色效果的方法,进一步采用科学分析,在画面上均匀排列对比强烈、大小相同的小色点,使观者在一定距离观看时,通过视网膜来起调合作用。他们反对使用线条,画面上的所有形象都沉浸在一种强烈而闪烁的光线效果中。与印象主义相比,新印象主义的作品给人一种稳定感、明确感。整体效果呈现一种和谐的庄严气氛。 ☚ 凡·高 修拉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