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华日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华日报》

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的第一张面向全国的大型日报。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迁重庆出版。对开4版,期发2万多份,最高曾达5万份。周恩来亲自审阅社论和重要新闻,撰写社论、代论、专论和重大新闻,亲自过问从编辑、出版、发行到财务的全部工作。历任社长潘梓年、傅钟、张友渔,历任总编辑、代总编辑华岗、吴克坚、章汉夫、夏衍、张友渔、熊复,历任总经理熊瑾玎、于刚。运用各种斗争方式,对抗国民党当局的压制和迫害,始终坚定地站在中共的立场上,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和政策,抗战胜利后坚持反对国民党当局内战、卖国、独裁的方针和政策,以政治、思想、文化战线的斗争为中心,同时又尽力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反映他们的生产、生活和斗争,反映他们的意见、要求和呼声,赢得了国民党统治区的民心。根据毛泽东关于广交朋友的指示,在重庆新闻界形成在中共领导下的、以进步力量为核心的统一战线。其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副刊和专刊是进步文化界的重要论坛、中国共产党联系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的桥梁。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新华日报》

❶1938年1月11日创刊于汉口,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的机关报,也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公开发行的第1张党报,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创刊初对开四版,销数约为1.2万份,半年后突破2万份。因日军侵占武汉,1938年10月25日武汉版停刊,并开始在重庆出版。1946年4月改为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勒令停刊,共出版9年1个月又18天,3231期,发行量为5万份。
❷1949年4月30日创办,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创办之初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1952年11月1日,《新华日报》、《苏北日报》、《苏南日报》合并出版,始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该报还主办出版《扬子晚报》、《致富报》、《服务导报》等报刊。《新华日报》2003年对开16版,每日1期,全年361期,平均每期印31.29万份,全年总印数11293万份。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是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集权威性、严肃性与可读性于一体,目前每天对开八版,全国发行。
地址:南京市管家桥65号 邮编: 210092
电话:86-25-84701598 84511272 84701644传真:86-25-84511272

☚ 宜兴日报   扬子晚报 ☛
新华日报

085 新华日报

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武汉沦陷后,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社长潘梓年,总编辑有吴克坚、章汉夫、华岗等。由中共南方局领导,周恩来、董必武等经常给予指示。宣传中共政治主张,开展统一战线工作。抗战胜利后,展开反对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宣传。经常刊载毛泽东的言论和延安《解放日报》的文章,与国民党当局的限制、迫害进行斗争。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封禁。另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华中分局曾分别出版过《新华日报》华北版、华中版,新中国成立后南京出版同名报纸至今,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

☚ 战时日报   大众日报 ☛

新华日报

❶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统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创办于汉口,10月25日迁重庆。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政府查封。周恩来曾直接领导工作。此外,《新华日报》华北、太行版还曾分别为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太行分局的机关报。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华中分局也曾出版此报并将其作为机关报。
❷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1949年4月30日创刊于南京。原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1952年11月1日与《苏南日报》、《苏北日报》合并改为江苏省委机关报。
❸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1949年12月10日在重庆创刊,1954年8月底停刊。

新华日报

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潘梓年任社长,华刚任总编辑,徐迈进任经理。在全国不少城市设有分馆和代销处。它以抗战、团结、进步为宗旨,向全国民众及时揭露日军的暴行和国民党当局破坏团结、反对民主、迫害抗日民众的阴谋。皖南事变发生后, 《新华日报》及时刊登出周恩来题写的“为江南国难者志哀”和“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的抗议诗篇。抗战胜利后,该报又及时向全国民众揭露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的阴谋,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的和平建国方针。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❷中国共产党中央北方局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机关报,即《新华日报》华北版。1939年1月1日在晋东南沁县创刊。1943年10月1日改为太行版,成为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机关报。1949年8月停刊。
❸中共中央华中分局解放战争时期的机关报。1945年12月9日在江苏淮阴创刊,次年12月26日停刊。1948年1月1日,中共华中工委机关报《华中日报》改称《新华日报》华中版。1949年4月停刊。
❹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1949年12月在重庆创刊。1954年8月31日停刊。
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1949年4月30日在南京创刊时,是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1952年11月1日改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于重庆出版。社长潘梓年,总经理熊瑾玎。历任总编辑有华岗(华西园)、吴克坚、章汉夫等。1945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在上海设总馆,在南京、重庆设分馆。其中,重庆分馆改为四川省委机关报。后因国民党当局阻挠,上海、南京两版的出版计划未能实现。重庆分版先后由傅钟、张友渔任社长,熊复任总编辑,于刚任经理。继续出版至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宣传内容《新华日报》针对国民党统治区的实际情况,正确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努力把马列主义的真理传播到人民群众中去。
宣传的内容: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宣传全面抗战和持久战的路线;反对片面抗战和投降倒退;宣传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专制和特务统治;在国际问题上,支持苏联以及英美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宣传的主要内容是:宣传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方针;揭露并反对国民党独裁的反动政策,反对美国的侵略阴谋;支持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这些真实、正确的宣传报道,教育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曾被毛泽东、周恩来称赞为八路军、新四军之外的又一支方面军。
宣传方针:《新华日报》在宣传报道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光明磊落的态度。积极报道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力量英勇抗击日军的战绩,同时也如实反映了国民党爱国将士在正面战场的抗战事迹(台儿庄战役、徐州战役、武汉外围战);它发表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许多重要文章;对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高级领导人的抗日言论,也以热情欢迎的态度予以登载。《新华日报》始终面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提出了“为人民讲话,让人民自己讲话,讲人民自己的话”的宣传方针;开辟“读者园地”“青年生活”“妇女之路”等专栏,反映劳动群众和下层公教人员的悲惨境遇和他们反抗压迫的正义斗争。
在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方面,《新华日报》 也做了大量工作。用大量版面,为民主党派和各界知名人士提供一个比较自由的讲坛。冯玉祥将军和郭沫若、茅盾、柳亚子、沈钧儒、黄炎培、邓初民、陶行知、张西曼、胡厥文、胡子昂等学者、教授和社会活动家,经常为此报撰稿。马寅初曾在 “友声” 专栏发表文章,痛斥国民党的腐败,呼吁“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它的副刊是进步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和文化工作者。它的国际报道也很有特色。1942年底,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开设了 “国际述评” 专栏,由乔冠华主笔。这个专栏的文章以资料翔实、分析透彻、富于哲理和文采而受到读者欢迎,经常为外国通讯社所转载。1942年中国共产党整风期间,《新华日报》 按照 “增强党性,反映群众” 的方针,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于同年9月实行改版。从此进入成熟发展的阶级,并加强了办报思想的建设,1947年1月,在创刊9周年的时候,发表编辑部文章 《检讨与勉励》,全面阐述 “人民的报纸” 的思想,丰富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内容。抗日战争时期,还出版过 《新华日报》 华北版,为中共北方局机关报,后改为太行版,为中共太行分局机关报。解放战争时期出版过 《新华日报》华中版,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1952年11月起改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1949年12月10日在重庆创刊的 《新华日报》,是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出至1954年8月31日因大行政区撤销停刊。

☚ 自由欧洲广播电台   人民日报 ☛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同年10月25日于重庆出版。社长潘梓年,总经理熊瑾玎。历任总编辑有华岗 (华西园)、吴克坚、章汉夫等。1945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决定在上海设总馆,在南京、重庆设分馆。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当局封闭。
宣传的内容: 在抗日战争时期,主要是: 宣传全面抗战和持久战的路线; 反对片面抗战和投降倒退; 宣传中国共产党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反对国民党当局的独裁专制和特务统治; 在国际问题上,支持苏联以及英美等国的反法西斯战争。抗日战争胜利后,宣传的主要内容是: 宣传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反对内战的方针; 揭露并反对国民党独裁的反动政策,反对美国的侵略阴谋; 支持国民党统治区人民的爱国民主运动。这些真实、正确的宣传报道,教育了国民党统治区的人民群众,赢得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曾被毛泽东、周恩来称赞为八路军、新四军之外的又一支方面军。
宣传方针: 《新华日报》在宣传报道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合作中光明磊落的态度。积极报道八路军、新四军等人民武装力量英勇抗击日军的战绩,同时也如实反映了国民党爱国将士在正面战场的抗战事迹 (台儿庄战役、徐州战役、武汉外围战); 它发表过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彭德怀、叶剑英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许多重要文章;对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高级领导人的抗日言论,也以热情欢迎的态度予以登载。《新华日报》始终面向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提出了 “为人民讲话,让人民自己讲话,讲人民自己的话” 的宣传方针; 开辟 “读者园地” “青年生活” “妇女之路”等专栏,反映劳动群众和下层公教人员的悲惨境遇和他们反抗压迫的正义斗争。
在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爱国民主统一战线方面,《新华日报》也做了大量工作。用大量版面,为民主党派和各界知名人士提供一个比较自由的讲坛。冯玉祥将军和郭沫若、茅盾、柳亚子、沈钧儒、黄炎培、邓初民、陶行知、张西曼、胡厥文、胡子昂等学者、教授和社会活动家,经常为此报撰稿。马寅初曾在 “友声”专栏发表文章,痛斥国民党的腐败,呼吁 “建立一个真正民主的国家”。它的副刊是进步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团结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艺术和文化工作者。它的国际报道也很有特色。1942年底,根据周恩来的指示,开设了 “国际述评”专栏,由乔冠华主笔。这个专栏的文章以资料翔实、分析透彻、富于哲理和文采而受到读者欢迎,经常为外国通讯社所转载。1942年中国共产党整风期间,《新华日报》按照 “增强党性,反映群众” 的方针,在广泛征求读者意见的基础上,于同年9月实行改版。从此进入成熟发展的阶段,并加强了办报思想的建设,1947年1月,在创刊9周年的时候,发表编辑部文章 《检讨与勉励》,全面阐述 “人民的报纸” 的思想,丰富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内容。抗日战争时期,还出版过 《新华日报》华北版,为中共北方局机关报,后改为太行版,为中共太行分局机关报。解放战争时期出版过 《新华日报》华中版,为中共南京市委机关报。1952年11月起改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1949年12月10日在重庆创刊的 《新华日报》,是中共中央西南局机关报,出至1954年8月31日因大行政区撤销停刊。

☚ 自由欧洲广播电台   人民日报 ☛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

社址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山路。是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1949年4月30日创刊。是多层次、多功能、多角度全面反映江苏改革开放建设成就的综合性报纸。紧密配合省委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密切联系群众,反映群众的呼声和愿望,遵从新闻规律,正确引导舆论,开展批评,传播知识信息。辟有“新潮”“希望的田野”、“生活服务”、“神州处处”、“人与法”、“科技之光”、“教育广角”、“读者中来”、“环球一览”、“大视野”、“党的建设”、“台港澳之窗”、“时代与人”、“市场与消费”等专栏专版。

☚ 合肥晚报   南京日报 ☛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

抗日战争时期和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1947年2月28日被国民党封闭。对开铅印日报,日出一大张。在武汉出版时期,直接受长江局领导。1938年10月25日移渝出版后,改由南方局领导,周恩来任该报董事会董事长。1946年5月,周恩来派潘梓年等人赴沪创办该报的上海版并以上海报馆为总馆,该报改为重庆版,由吴玉章任书记的中共四川省委直接领导。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先后为华岗、吴克坚、章汉夫、夏衍、张友渔,总经理熊瑾玎。重庆版时期社长先后为傅钟、张友渔,总编辑熊复,经理于刚。编委有许涤新、石雨民、徐迈进等。创刊初期,发表了周恩来的《论目前抗战形势》等文章,努力排除王明的干扰,成功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突出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改善民生、民主政治、发动人民群众,坚持持久抗战的全面抗战路线,揭露和批判了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章和事件,发表了二十多篇文章,系统地介绍了模范抗日根据地晋察冀边区,报道了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战的光辉战绩。
移渝出版后,反击了国民党发动的三次反共高潮。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突破国民党的新闻检查,发表了周恩来的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和“为江南死国难者志哀”,秘密散发了周恩来定稿的《皖南新四军惨被围歼真相》和其他一系列文件,揭露了国民党发动皖南事变的真相,有力地配合了党领导的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从1942年开始,积极宣传国统区出现的进步话剧运动,发表了许多评介历史剧《屈原》和其他优秀剧目的剧评。在1944年国统区的民主运动中,坚决支持民主党派和人士的爱国行动,坚决发表了民主同盟和重庆文化界人士对时局的声明,要求废除国民党一党独裁,实行联合政府,引起了中外强烈的反响,在政治上孤立了国民党。抗战胜利以后,领导支持重庆新闻界废除新闻检查的斗争,大张旗鼓地进行了反对国民党独裁内战方针的宣传,全面报道了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和平的谈判斗争。领导重庆新闻界反击中央社在较场口事件中的虚假宣传,要求该社真实报道。严厉驳斥了《大公报》对八路军从敌伪手中收复长春的正义行动的诬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后,不断地报道了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失败的消息,大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解放战争胜利的信心。1947年2月27日夜,国民党军队包围了报社,该报被迫停刊,全体人员分乘三架国民党飞机于3月初旬返回延安。

☚ 新华报   新华周刊 ☛

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

中国共产党江苏省委机关报。以宣传本省及全国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成就为重点,同时报道全省政治、文化、科教、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成绩、新闻;紧持党性原则、遵循新闻规律;在报道方面、兼顾城市、乡镇、本省经济先进、中间与后进地区的需要。1938年1月1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创刊,为中共中央长江局机关报。同年10月25日迁往重庆。1945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在上海设总馆,在南京、重庆设分馆,后者改为中共四川省委机关报。因国民党阻挠,上海、南京出报未能实现。解放后,在重庆出版的《新华日报》是中共中央西南局的机关报,1949年12月10日创刊,1954年8月31日停刊,此阶段在南京同时出版《新华日报》。现在南京出版的江苏省委机关报,经周恩来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续用历史上《新华日报》的名称。1952年11月1日,《新华日报》与《苏南日报》、《苏北日报》合并,改为中共江苏省委机关报。毛泽东三次为《新华日报》题写报头,现在的报头是毛泽东1964年7月19日题写的。对开四版、日刊。第一任负责人石西民,现任总编辑刘向东。社址在南京市中山路55号。

☚ 新民晚报   新华月报 ☛

新华日报

Xinhua Daily

新华日报

❶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发行的机关报。1938年1月11日在汉口创刊,同年10月迁至重庆。1947年2月被国民党封闭。
❷新华日报(华北版)。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北方局于1939年元旦在山西沁县创刊的机关报。1943年10月改为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机关报。1949年4月停刊。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