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党

新党

在国民党90年代初的权力斗争中,大陆籍势力遭到以李登辉为首的、以台籍官僚为主体的“主流派”的压制、排挤,造成他们在党内的空间越来越小。这种生存危机使部分国民党大陆籍第二代结成联盟。为了以集体力量来与国民党“主流派”进行抗争,部分大陆籍第二代势力结成联盟。1989年8月,国民党新生代赵少康、郁慕明、李胜峰等人成立 “新国民党连线”,成为国民党内的新“革新派”。该组织成立以后,在国民党内的历次政治斗争中,由于其鲜明的反“主流派”和反 “台独”色彩,逐渐成为 “非主流派”的新生力量。1993年3月5日,新国民党连线登记为政治团体,提出 “政治改革、党内民主、反金权、反台独” 四大主张,成为党中之党。而国民党内部权力斗争恶质化,使新国民党连线的成员们意识到,由于面对“主流派”的强压,其在国民党内日子越来越难过,觉得只有与国民党分道扬镳,才能获得新生的机会。于是,就在国民党筹备召开“十四大”的过程中,新国民党连线也在筹备新政党成立的事宜。5月,新国民党连线的助理们宣布将筹组新党。8月10日,新国民党连线的核心人物赵少康、郁慕明、李庆华、周荃、陈癸淼、李胜峰等在“新连线”办公室举行记者招待会,正式宣布组建“新党”,“立委”王建煊也在会上宣布加入新党,并与上述六人一起担任发起人。8月25日,新党向台湾当局 “内政部”完成登记手续,成为合法政党。新党主要立足于国民党与民进党之间的空白地带开发政治资源。其基础主要有三部分:一是国民党内的“同志”,新党是从国民党内分裂出来的政党,客观上为国民党内受排挤压制的“非主流派”建起了一个可退步存身寻求继续发展的堡垒,因此新党在脱离了国民党后,昔日党内的 “同志”成为其政治资源的一部分;二是岛内 “投国民党一票不甘心,投民进党一票不放心”的民众,其中既包括特定的外省人族群,也包括一些本省籍民众、知识分子; 三是海外人士。从后来的历次选举情况来看,新党在台湾民众中有10%~20%的支持票率。这证明其拥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新党的成立,意味着国民党的分裂。它削弱了国民党的整体力量,强化了国民党的颓势,国民党的统治基础更加不稳固,增加了台湾政局的变数。新党的政策主张可分为四个方面:(1) 岛内政治体制。主张维护“五权宪政体制”,实行双首长制,“总统”直接民选但受“国会”监督,“国大代表”改为按政党比例选出,“监察院”增设“廉政公署”,司法预算独立,“国会”中的妇女保障名额应增加一倍,公民参政年龄由20岁降为18岁。(2) 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主张循序渐进开办养老年金,支持全民健保,开办失业保险,成立老人慢性病医院、老人安养院,实施中、小学生免费营养午餐,鼓励公私立机构附设或委托设立托儿所,环保经费应达到总预算的5%;彻底实施零基预算及中长期预算制度,加速公营事业民营化,取消烟酒公卖制度,扩大股市规模,公有土地只租不售,扩大所得税基数,取消不合理的免税,恢复证所税,以人均住房面积课征地价税及房屋税,开征防治污染税,各县市税捐处合并;反对任何族群挑拨与省籍纷争,透过“协商民主”的原则,落实族群共和,大幅增加原住民在“国会”中的保障名额;从速改善地方基础教育的各种设施,加强中、小学乡土和母语教育,推动高等教育自由化等。(3) 大陆政策。主张台湾与大陆都是中华锦绣河山,同为中国人的领土;赞成统一,但不急统;基于和平原则,以谈判化解两岸纷争;维持两岸稳定和平的现状,加强两岸交流;岛内主要政党及社会人士组成“两岸关系政策论坛”,互相交换意见,再在适当时机邀请大陆政党参加,建立政治对话渠道;在台湾北、中、南及澎湖各择一地成立 “经贸特区”,与大陆进行“三通”;在双方获有共识时,可先以广东、福建、海南岛、香港及台湾为范围成立自由贸易区,区内关税互免;两岸新闻媒体相互开放发行及流通; 寻求两岸的司法合作;在大多数民意的支持下,通过谈判,签订两岸和平协定;在寻求共识的前提下,采取“联邦制”形式,达成国家统一目标等。(4) 对外政策。主张两岸相互尊重彼此生存空间;“南向政策”与“西进政策”平行; 寻求加入联合国周边组织等。新党的政治主张既不同于国民党,也不同于民进党,反映了其作为第三势力的政治立场与立党方向。其大陆政策有统一的一面,但也包含两岸分治、对等的一面。新党成立后,积极拓展政治空间。新党在健全党的组织、建立党的规章制度、扩充党的实力的同时,积极参与当年底的县市长选举。在1993年底的县市长选举中,尽管新党推荐的六位候选人全部落榜,但其在台北县、新竹市等六个县市的平均得票率是16.6%,表明新党的理念在部分地区还是有一定的市场; 新党及其结盟人一共获得41万多张选票,即使和整个台湾的总投票率相比较,新党也占5.54%,已经超过5%的政党门槛,表明新党不同于其他泡沫党,其将作为第三势力存在于台湾政坛上。在1994年底的省市长与省市议员选举中,新党总得票率达到7.5%; 在台湾省、台北市、高雄市议会方面,新党分别获得79席中的2席、52席中的11席、44席中的2席。这显示新党完全摆脱了泡沫党的包袱,已跻身于台湾大政党的行列,成为台湾政坛上不可小视的第三势力,岛内的政治格局已由原来的两党对抗,演变成为三党竞争的新态势,三党鼎立的政治格局初步形成。在1995年底的第三届 “立委”选举中,新党的总得票率为12.95%,获得164席 “立委” 中的21席,占总数的12.8%,使国民党在 “立法院” 实质不过半,增加了其在“立法院”制定法案时与他党合作、在权力分配时与他党交换的筹码,台湾政坛三党鼎立的政治格局基本成形。

☚ 新桂系   新能源政策 ☛
00002115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