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新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新丰

新丰

县名。秦骊邑,汉高帝置新丰县。故城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

☚ 銮舆   霸陵 ☛
新丰

新丰

东晋志人小说。葛洪撰。原载《西京杂记》卷二。《太平广记》卷二二五录载。吴曾祺《旧小说》,吴组缃等《历代小说选》,滕云《汉魏六朝小说选译》及李格非、吴志达主编《文言小说》均录入。作品叙述:刘邦的父亲虽然当上了太上皇,住进了皇宫,但心情很不愉快,这是因为宫廷的生活环境尽管富丽堂皇,而对这个过惯了乡村纯朴生活的老人来说,太不适应了,他依然怀恋着在家乡丰邑宰牲口、当小贩、卖酒、卖烧饼、斗鸡踢球的生活乐趣。高祖刘邦知情后,为了孝敬父亲,在长安城里为太上皇复制了一座新丰邑,并将老家的邻里故旧都迁到新丰,又把先前的土地神社也移了来,大街小巷、房屋楼宇、各种物品布置规划仍旧如故。从丰邑迁来的住户,都因为新丰酷似丰邑而赞美和感激营造此城的匠人胡宽,争相馈赠,一个多月就得百金。小说通过刘邦为其父在长安城中营造新丰邑之事的描写,谴责了封建最高统治者肆意挥霍、滥用人力物力的行为,同时赞美了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太上皇——汉高祖之父的形象写得真实动人。他出身低贱本是乡间老农,平生过惯了自由自在、自给自足的生活,熟悉的是“沽酒卖饼,斗鸡蹴踘”,纯属平民百姓的生活乐趣;所交往的也是一些“屠贩少年”。过了大半辈子乡间生活的老人,如今一变而为太上皇,迁居在深宫高楼之中,处处有清规戒律约束,否则有损太上皇身分,于是“凄怆不乐”。他骨子里流露的仍是乡村老农的习气。小说篇幅虽短,但对乡村生活的描绘逼真形象,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作品文字清新质朴,描写细腻生动,如对新丰邑的描写:“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放犬羊鸡鸭于通途,亦竟识其家。”民宅小巷,熙熙攘攘,鸡犬相闻,人声鼎沸,好一派平民生活图,活像一个大农庄,充满农家生活意味。

☚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   匡衡 ☛

新丰

晋.葛洪《西京杂记》卷二:“太上皇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后用来表现怀乡思旧。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三:“华阳春树似新丰,行入新都若旧宫。”

新丰

犹言身处异乡。清洪异《长生殿·改葬》: “从此新丰行乐,少帝奉兴居。”
○ 鸡犬新丰

新丰

汉高祖刘邦为使父亲得到欢乐,在长安郊外的骊邑这个地方按照家乡丰县的样式建造了新丰,并迁来了丰县的居民。后以“新丰”指快乐无忧之乡。晋葛洪 《西京杂记》二:“太上皇 (刘邦的父亲) 徙长安,居深宫,凄怆不乐。高祖窃因左右问其故,以平生所好,皆屠贩少年,酤酒卖饼,斗鸡蹴踘,以此为欢。今皆无此,故以不乐。高祖乃作新丰,移诸故人实之,太上皇乃悦。…既作新丰,并移旧社,衢巷栋宇,物色惟旧、士女老幼,相携路首,各知其室; 放犬羊鸡鸭于通涂,亦竞识其家。”《全唐诗》一唐太宗 《重幸武功》诗:“列筵欢故老,高宴聚新丰。”宋陆游 《剑南诗稿》五六 《枕上》诗;“行思绝大幕,归但醉新丰。”清洪升 《长生殿》第四出: “从此新丰行乐,少帝奉兴居。”

新丰

新丰

关中古城镇。故址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北。据《汉书·地理志》和应劭注,秦为骊邑。汉高祖七年(前200 ),因太上皇思归故里,于是改筑城、寺、街里以象丰,并迁丰民于其中,故号新丰。东汉为京兆尹十城之一。晋为新丰县城。《旧唐书·地理志》载,隋新丰县,治古新丰城北。唐垂拱二年(686 )改为庆山县,神龙元年(705)复故名。天宝二载(743)分新丰、万年置会昌县。七载,省新丰县,改会昌为昭应,故《元和郡县图志》曰: “新丰故城,在(昭应)县东十八里,汉新丰县城也。”王维《观猎》、《少年行四首》,白居易《新丰折臂翁》都写到新丰。“新丰美酒斗十千”,可见新丰酒之名贵。

☚ 临潼   鸿门 ☛
新丰

新丰

县名。在今临潼县渭河以南地区。汉高帝七年(公元前200年)因太上皇思念故乡丰邑(秦属沛县,今江苏沛县),意欲东归,高帝按照丰邑的城市街里,改筑秦骊邑,并分徙一部分丰民到骊邑来,因此叫“新丰”(高帝七年只置县,并未改名,高帝十年太上皇崩后改名新丰),故城在今临潼县城东7公里新丰镇西的长窎村附近。东汉末徒阴盘县寄新丰城,新丰县迁城东三十里零水侧。北周闵帝元年(公元557年)又迁至今新丰镇东南七里,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迁至今新丰镇。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改新丰为庆山,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复名新丰。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并入昭应县。

☚ 平乡   戏乡 ☛
000002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21: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