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断肠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断肠草》粤①中深山大泽,多胡蔓草。其花有黄白二种,食之肠断。凡有愤激怨毒于中②者,辄茹③之。或置食物,毒其仇。或持之以诈人财物,不遂④,即纳诸口⑤,须臾⑥血溃百窍而死。计阖省每年毙于毒者,何止百数十人。 有监司⑦某悯之。出示村民,每日拔草以献,一筐给值⑧若干。于是卖菜佣⑨及穷民无业者,咸⑩采此草,荷(11)担入城市,踵(12)相接也。无如(13)采者虽众,而产于地者不竭,且愈拔愈多,未及一年而罢其役(14)。 愚(15)谓此举虽属仁人之用心,然何异郑子产之乘舆济人(16),无补于事。为人上者(17),惟贵乎洁己奉公,教民敦节行、励廉耻,加以纠察抚循,俾(18)顽梗(19)残忍之徒潜移默化。如孟尝之治。合浦而珠还(20),宋均治九江而虎避(21),方为循良卓行(22)。区区(23)拔草以救民,舍本逐末,亦何益哉! (《梦厂杂著》) 注释①粤——广东。②中——内心。③茹——吃。④遂——顺其意。⑤纳诸口——纳,使进入;诸,之于。⑥须臾——片刻,一小会儿。⑦监司——清代通督察府州县政的高级官员。⑧值——价钱。⑨佣——受雇的人。⑩咸——都。(11)荷——挑。(12)踵——脚后跟。(13)无如——怎奈。(14)役——事,活动。(15)愚——作者自称。(16)“郑子产”句——子产,春秋时郑国人,春秋时郑国人,姓公孙名侨,字子产。乘舆济人,以自己所乘的车子帮助人渡河。事见《孟子·离娄下》。(17)为人上者——做官的人。(18)俾(bi)——使。(19)顽梗——非常顽固。(20)合浦而珠还——合浦,即今广东合浦。珠,合浦地方盛产的海珠。事见《后汉书·孟尝传》。(21)“宋均”句——宋均,东汉光武帝建武年间九江太守。虎避、经过宋均治理,九江严重的虎患得以消除。(22)卓行——高明的做法。(23)区区——小小的。 赏析这是一篇时事小品。它针对现实政治生活中的一件事情发表自己的看法,小而言之,有助于当时当地的纠偏救弊,大而言之,有益于一切“为人上者”改善其为政的方式方法。 它在写作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叙述与议论相结合,一是现实与历史相结合。 文中所写的断肠草,并非作者杜撰名目,它的学名叫“钩吻”,生长于我国广东、广西等地,根、茎、叶均含有剧毒。文中所写的“监司某”大概亦非虚指,他想通过大量收购断肠草,来减少甚至消灭当地的自杀、杀人、诈人财物现象,但结果并不如他想象得那样良好,毒草“愈拔愈多”,只得“罢其役”。作者以叙述的方式,表达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目的是摆出现象,引出后面的议论。在第三自然段,作者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监司某”举措失当的症结,那就是“舍本逐末”;他认为,如果不在“敦节行、励廉耻”这个根本上下功夫,那么即便把断肠草拔完除尽,也只是解决了枝节问题,自杀、杀人与诈人财物的事情仍将不断出现。这种“一事一议”的写法,很有些类似于当今报刊上的“短论”。 作者之所以能对“拔草以救民”这种似是而非的事情有准确、深刻的认识,与他具备一定的历史眼光是很有关系的。在作品的第三自然段,作者先后举出了三个历史上的故事来加强说理。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郑国子产只知以自己所乘的车子帮助人渡河,而不知从根本上解决过河难的事,以此与“监司某”进行类比。子产做法的不足取早成历史定论,因而“监司某”类似做法的“无补于事”就显而易见。后两个故事,分别讲了汉代孟尝、宋均两位太守,在其任所从根本上消除弊端、施行仁政,以至于海珠自行迁还、老虎主动隐避的“循良卓行”,以此反证了“监司某”做法的浅薄和无益,同时对“为人上者”也做了正面的积极引导。我们不妨试想,作者若不知道这些典故,文中若没有了这三个典故,那么对事物的认识、议论效果又会如何?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在认识现实、针对现实发表议论时,还是真需要一点历史眼光的啊! 断肠草 金大侠的武侠小说中,尤以杜撰的情花最为有名。而情花之毒,除了绝情丹之外,“断肠草”也能解开情花之毒。 黄蓉说道:“绝情丹虽然没有,他体内的情花之毒未必便不能解,所难者是他不肯服药。”小龙女又惊又喜,站起身来,说道:“那……那是什么解药啊?”黄蓉拉着她手,道:“你坐下。”从怀里取出一株深紫色的小草,说道:“这是断肠草,那天竺僧临死之际,手中持着这棵小草。朱子柳大哥言道,天竺僧出去找寻解药,突然中针而毙。你可见到他人虽断气,脸上犹带笑容?自是因找到此草而喜。我师父洪七公他老人家曾道:‘凡毒蛇出没之处,七步内必有解救蛇毒之药。’其他毒物,无不如此,这是天地间万物生克的至理。这断肠草正好生在情花树下,虽说此草具有剧毒,但我反复思量,此草以毒攻毒,正是情花的对头克星。” 这番话只听得小龙女连连点头。黄蓉道:“服这毒草自是干冒大险,但反正已然无药可救,咱们死里求生,务当一试。据我细想,十成中倒有九成生效。”小龙女素知黄蓉多智,她既说得如此断定,谅无乖误,何况除此之外亦无他法。眼见李莫愁身上情花之毒发作,其疼痛难当之状令人心悸神飞,万一断肠草治不好情花之毒,杨过反而被草药毒毙,那也胜于因情花之毒发作而死。她低头沉吟,心意以决,道:“好,我便劝他服食。” 断肠草 石万嗔是无嗔的师弟,一次和无嗔斗毒之际,石万嗔被“断肠草”熏瞎了双目。他逃往缅甸野人山中,以银蛛丝逐步拔去“断肠草”的毒性,双眼虽得复明,能重见天日,目力却已大损。 苗人风被“断肠草”毒瞎了双眼,胡斐请采了程灵素。程灵素手段和石万嗔相比,就高出了许多: 从包袱中取出一只木盒,打开盒盖,拿出一柄小刀,一枚金针,说道:“苗大侠,请你放松全身穴道。”苗人凤道:“是了!” 胡斐见程灵素拿了刀针走到苗人凤身前,心中突起一念:“苗大侠和那毒手药王有仇。江湖上人心难测,倘若他们正是安排恶计,由程姑娘借治伤为名,却下毒手,岂不是我胡斐第二次又给人借作了杀人之刀?这时苗大侠全身穴道放松,只需在要穴中轻轻一针,即能制他死命。”正自踌躇,程灵素回过头来,将小刀交了给他,道:“你给我拿着。”忽见他脸色有异,当即会意,笑道:“苗大侠放心,你却不放心吗?”胡斐道:“倘若是给我治伤,我放一百二十个心。” …… 程灵素提起金针,在苗人凤眼上“阳白穴”、眼旁“睛明穴”、眼下“承泣穴”三处穴道逐一刺过,用小刀在“承泣穴”下割开少些皮肉,又换过一枚金针,刺在破孔之中,她大拇指在针尾一控一放,针尾中便流出黑血来。原来这一枚金针中间是空的。眼见血流不止,黑血变紫,紫血变红。胡斐虽是外行,也知毒液已然去尽,欢呼道:“好啦!”程灵素在七心海棠上采下四片叶子,捣得烂了,敷在苗人凤眼上。程灵素用布条给他缚在眼上,说道:“好啦!三天之后,待得疼痛过去,麻痒难当之时,揭开布带,那便没事了。” 断肠草 断肠草duànchánɡcǎo┃━┃ 为木芙蓉的别名。宋·惠洪《冷斋夜话》:“李太白诗曰:‘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以色事按他人,能得几时好。’陶弘景《仙方注》曰:‘断肠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花。’”亦作相思草的别名。 ☚ 断肠花 琼片 ☛ ![]() ![]() ![]() ![]() ![]() ![]() 古代名物 > 木果類 > 林木部 > 灌木 > 鈎吻 > 斷腸草 斷腸草 duànchángcǎo 即鈎吻。 断肠草 断肠草木芙蓉的别名。宋·惠洪《冷斋夜话·诗出本处》:“李太白诗曰:‘昔作芙蓉花,今为断肠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陶弘景《仙方注》曰:‘断肠草不可食,其花美好,名芙蓉花。’” ☚ 拒霜 绮帐 ☛ 断肠草 断肠草相思草的别名。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今秦赵间有相思草,状如石竹而节节相续,一名断肠草,又名愁妇草,人呼寮莎,盖相思之流也。” ☚ 杜母 寡妇莎 ☛ 断肠草 断肠草钩吻的别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六·钩吻》:“〔钩吻〕广人谓之胡蔓草,亦曰断肠草,入人畜腹内,即粘肠上,半日则黑烂,又名烂肠草。” ☚ 黄藤 火焰草 ☛ 钩吻【同义】总目录 钩吻断肠草黄藤烂肠草 木芙蓉2【同义】总目录 醉客拒霜木芙蓉绮帐木莲木蕖断肠草 相思草 相思草烟草的别名。清·沈穆《本草洞诠》:“烟草一名相思草,言人食之,则时时思想,不能离也。” ☚ 金丝薰 熙朝瑞品 ☛ 常见的草 常见的草席草:苞 藨草 茳芏 水毛花 ☚ 野草 香草 ☛ 断肠草药名。 断肠草见“狼毒”。 断肠草duàn cháng cǎo《本草纲目》草部第17卷钩吻(2)。药名。钩吻的别名,参见“钩吻”条。 断肠草duànchánɡcǎo钩吻、雷公藤、白屈菜三药之别名。详各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