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斩木揭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斩木揭竿 斩木揭竿出自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本指陈涉起义,竖竿为旗。后因称农民起义。 ☚ 怀州 汴河 ☛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精品成语 > 斩木揭竿 揭:高举。砍削树木作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本指陈涉、吴广发动起义反抗秦朝暴政,后泛指发动武装起义。《水浒传》九一回:“臣闻田虎~之势,今已燎原。”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上》:“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近义〕揭竿而起 〔反义〕偃旗息鼓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成语故事 > 斩木揭竿 【出处】: 汉·贾谊《过秦论》(上):“斩木为兵, 揭竿为旗, 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故事】:秦朝末年,派往渔阳 (今河北密云县西南) 去守边防的一支九百人队伍到了大泽乡 (今安徽宿县),碰到了大雨, 道路受阻, 延误了行期。按照秦朝的法令, 不能按期到达边疆的就得斩首。这时, 两个小队长一个叫陈胜、一个叫吴广的被迫率领队伍起义。他们设计击杀了朝廷派来的两个押解戍徒的官长,推举陈胜为王, 砍伐了许多树木作为兵器, 举起竹竿作为旗帜, 抗击秦朝的官兵, 一时天下纷纷起来响应, 许多百姓挑着粮食支援起义军。暴秦的统治从此日益走向崩溃了。 【意思】: 砍削树木作兵器, 举起竹竿当旗帜。揭, 高举。比喻发动武装起义。 【古例】: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 非猛将雄兵, 难以剿灭。”
起义 起义举义 树帜 ☚ 反抗 叛乱 ☛ 斩木揭竿成语。砍削草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揭:举起。竿:竹竿。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九十一回:“臣闻田虎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非猛将雄兵,难以剿灭。” 斩木揭竿砍削草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揭:举起。竿:竹竿。汉代贾谊《过秦论上》: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斩木揭竿zhǎn mù jiēgān【解义】斩:砍。揭:举起。竿:竹竿。砍下树木当成武器,举起竹竿当成军旗。比喻武装起义。也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斩木揭竿zhǎn mù jiē ɡān揭:高举。砍削树木作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本指陈涉、吴广发动起义反抗秦朝暴政,后泛指发动武装起义。《水浒传》九一回:“臣闻田虎~之势,今已燎原。” 斩木揭竿zhǎn mù jiē ɡān斩断树木作兵器,举起竹竿当旗帜。 斩木揭竿zhǎn mù jiē ɡān【解义】 斩:砍。揭:举起。竿:竹竿。砍下树木当成武器,举起竹竿当成军旗。比喻武装起义。 斩木揭竿zhǎnmù-jiēgān〔并列〕 比喻发动武装起义。语本汉·贾谊《过秦论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水浒传》91回:“臣闻田虎~之势,今已燎原。” 斩木揭竿zhǎn mù jiē gāng斩木:砍断树木。揭竿:高举旗竿,指人民起义。即砍断树木作武器,举起竹竿作旗帜。形容群众暴动、人民起义的情形。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赢粮而景从。”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