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斡鲁朵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斡鲁朵又译鄂尔达。成吉思汗之孙,术赤长子。认为自己才能不及弟拔都,主动让拔都继父位。窝阔台汗七年至乃马真皇后称制三年(1235—1244年), 随从拔都西征,击败欧洲诸侯王之联合军,深入欧洲东部。窝阔台病死,拔都停止西进,东还拥立蒙哥为合汗。蒙哥汗三年(1253年)拔都在今伏尔加河下游撒莱建立金帐汗国(即钦察汗国),统治咸海、里海和太和岭以北土地,封锡尔河北岸地给斡鲁朵。其帐用白色,称白帐汗。 斡鲁朵系契丹语对“宫卫”的通称,《辽史·营卫制》载:“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是管理皇帝私有的州县(领地)、民户、奴隶和兵马的机构。皇帝死后,则扈从后妃,以奉陵寝。有调发,则丁壮从征,老弱居守。有辽一代,所立斡鲁朵为十二宫一府,即太祖的弘义宫、应天皇后长宁宫、太宗的永兴宫、世宗的积庆宫、穆宗的延昌宫、景宗的彰愍宫、承天太后的崇德宫、圣宗的兴圣宫、兴宗的延庆宫、道宗的太和宫、天祚帝的永昌宫、孝文皇太弟(圣宗弟隆庆) 的敦睦宫以及丞相耶律隆运的文忠王府。此制金、元相沿,又作“斡里朵”、“斡耳朵”或“斡儿朵”。 斡鲁朵见“鄂尔达”。 斡鲁朵❶一作“鄂尔达”。白帐汗国建立者。朮赤长子,拔都之兄。初从父西征。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父死后, 以才不如弟, 让拔都承袭父封地。窝阔台汗七年(1235)随拔都西征, 深入欧洲中部, 太宗后脱列哥那(乃马真后)称制元年(1242),闻太宗死讯,随弟还师。领有拔都分与之咸海东北地方,为白帐汗国。继奉拔都为钦察汗国可汗。 斡鲁朵❶契丹、女真、蒙古对“宫”、“室”的通称。亦作兀儿都、斡耳朵、斡儿多、斡里朵等。“斡鲁”为词干,“朵”为表示复数的词尾。其最原始的意思为“坐垫”、“席子”,后引申为座位、位子、居民点等。至辽代以后,则专指皇帝的居处,含有“宫”、“殿”、“院”以及“首都”等意。《辽史·营卫志》:“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金史·国语解》:“斡里朵,官府治事之所”。《元史·后妃表》:“其居则有曰斡耳朵之分”。辽朝各帝单置斡鲁朵:太祖置“算斡鲁朵(弘义宫),太宗置“国阿辇斡鲁朵”(永兴宫),世宗置“耶鲁盌斡鲁朵”(积庆宫),穆宗置“夺里本斡鲁朵”(延昌宫),景宗置“监母斡鲁朵”(彰愍宫),圣宗置“女古斡鲁朵”(兴圣宫),道宗置“阿思斡鲁朵”(太和宫),天祚帝置“阿鲁盌斡鲁朵”(永昌宫)。执政之皇后也有自己的斡鲁朵。耶律大石所建西辽都城号虎思斡鲁朵,意为“有力之都”。此词在辽代也指皇帝或重要皇后私有的户口、兵马等一整套宫卫制度。元朝历代帝后也单独有各自的斡耳朵,太祖、世祖的后妃有四大斡耳朵。诸宫各有资产、人户,领取岁赐、五户丝、江南户钞等收入。成宗、武宗、仁宗、英宗、明宗死后,分设长庆寺、长秋寺、承徽寺、长宁寺、宁徽寺,执掌其斡耳朵事宜。阿尔泰语系各语族均有此词,如《高昌译语》用汉字所标注的明代回鹘语“宫”读“兀儿都”;《华夷译语》鞑靼馆杂字用汉字标注的明代蒙古语“宫”读“斡耳朵格尔”,“格尔”,又作“格儿”,意为“房子”或“家”。《女真译语》用汉字标注的明代女真语“皇宫”读“斡儿多哈安博”,“哈安”为“汗”的同意异译,“博”为“房”之意。说明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中的此词之同音异译,同一语系中之共语,契丹语最初使用,金、元相沿,仅含义有宽窄之不同。 斡鲁朵又译鄂尔达。成吉思汗之孙。术赤子。1235—1244年从拔都西征,深入东欧。拔都建立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分以东方锡尔河以北地,其帐用白色,称白帐汗。 斡鲁朵亦作斡耳朵、窝里朵。匈奴、契丹、蒙古皆有之。在蒙语中原有“中央”之意,转而为君主宫殿之意。北方游牧民族逐水草迁徙、游牧。当其屯营时,就由他们居住的车帐组成一个环营,部落首领的车帐居于环营中央。到了氏族社会末期,首领已开始有了众多的依附者和供驱使的奴隶,形成一个组织,此即斡鲁朵。斡鲁朵是契丹宫卫的核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