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赋 文赋赋体之一种。中唐以后,赋家受古文运动影响,作赋多以散代骈,句式参差灵活,押韵随意,注意行文清新流畅,颇与散文相近。著名代表作品有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等。又称“散文赋”。 ☚ 律赋 小说 ☛ 文赋 文赋文论。西晋陆机作。我国第一篇文学创作理论专论,以赋体形式写成。全文以论述创作构思为核心,兼及文章体制风格、功能作用等问题。指出文以情生,情因物感,须观察万物,学习前人遗产,才能顺利进入创作构思。然后得运用想象,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突破时空限制,达到“情曈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境界。最后谋篇布局,剪裁修辞,应“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务使“意称物,文逮意”。又提出著名“诗缘情说”,舍志言情,较传统“诗言志说”更符合诗歌艺术规律。此文对后世,尤其对刘勰《文心雕龙》影响十分明显。惟所言之物仅限自然景物而忽视社会生活事物,于诗歌强调形式绮靡而忽视其社会内容,对后世也有一定消极影响。今收入《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卷,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本。 ☚ 典论·论文 文章流别论 ☛ 文赋 文赋文论著作。晋陆机撰。该赋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阐述文学创作问题的重要文献。其写作年代,迄无定论。杜甫《醉歌行》云:“陆机二十作《文赋》。”今人则大多认为是陆机四十岁左右的作品。曹丕《典论·论文》中曾就奏、议、书、论、铭、诔、诗、赋八种文体分别指出其体裁特征,陆机则分作十种文体细致地加以分析,即:“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碑披文以相质,诔缠绵而凄怆,铭博约而温润,箴顿挫而清壮,颂优游以彬蔚,论精微而朗畅,奏平彻以闲雅,说炜晔而谲诳。”从中可以看出,陆机“文”的概念是包括齐梁人的“文”、“笔”在内的,而尤其以诗为诸种文体的核心。陆机不仅将诗赋的排列位置提到了最前面,而且对其他文体的要求也近于一种诗的要求。“诗缘情而绮靡”,较“言志”说更强调情感因素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意义,并在曹丕“诗赋欲丽”(《典论·论文》)的基础上,更强调了诗歌语言的华美。这反映了陆机对诗歌艺术特征的认识。陆机对于文章,纯粹是从审美角度考察,而不取实用的或伦理道德的观念。因此,他主张立“意”贵“巧”,遣“言”贵“妍”,这样的文章,就能“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给人以审美享受。《文赋》还论述到艺术构思、写作方法、技巧等方面的问题,其中以论艺术构思最为精辟:“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特别强调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在艺术构思中的重要性,写作时精神在时空中遨游,从而创造出真切鲜明的艺术形象。这在中国文学理论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文赋》还强调创新,反对因袭:“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主张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还指出了各种文病,强调文章的整体美和动情力。《文赋》总结了东汉以来诗赋等文体的创作,继承并发展了曹丕《典论·论文》的文学观念,对刘勰的《文心雕龙》影响很大。此文收于萧统《文选》之中,也因此而扩大了影响。后人曾有多种注释、评笺,张少康《文赋集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采辑颇详。 ☚ 典论·论文 文章流别论 ☛ 文赋 文赋英译休中诚(E.R.Hughes)译。1951年刊于纽约。此本印刷和装帧俱佳,卷首有理查兹(I.A.Richards)所撰前言。译文分作六部分,后附四篇译文或简说,包括曹丕《典论·论文》和《文心雕龙》首篇。 ☚ 白居易的生平和时代 杜甫 ☛ 文赋 《文赋》西晋陆机著。是一篇以赋体写成的文学、美学理论论文,对文艺创作心理和文体、风格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 陆机 应感 ☛ 《文赋》《文赋》
文论篇名。西晋陆机作。关于其写作年代,历来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陆机二十岁左右时所作,其主要依据是杜甫《醉歌行》有“陆机二十作《文赋》”之语。另一种意见认为,是陆机四十岁左右时所作。陆云在给其兄陆机的一封信中,曾将此篇与《述思赋》、《扇赋》、《感逝赋》、《漏赋》、《咏德赋》一起评述,信末云:“兄顿作尔多文,而新奇乃尔,真令人怖。”赞扬陆机短时间内(“顿”)写出众多新奇之作,可见此六篇赋的写作时间十分相近,而《感逝赋》序言中说“余年方四十”。因而有人认为此篇亦当作于陆机四十岁时左右。关于对此篇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文选》卷第十七李善注引臧荣绪《晋书》说:“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刘勰《文心雕龙·总术篇》说:“昔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说:“陆机《文赋》曰:‘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夫‘绮靡’重六朝之弊。‘浏亮’非两汉之体。”清纪昀《云林诗钞序》说:“自陆平原‘缘情’一语引入歧途,其究乃至于绘画横陈,不诚已甚与。”邓绎《藻川堂谭艺·日月篇》说:“陆机《文赋》云:‘来不可遏,去不可止。’东坡所云‘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也。又云:‘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东坡所云‘如万斛泉源随地涌出’者也。不惟东坡,虽彦和之《文心雕龙》,亦多胎息于陆。”章学诚《文史通义·文德篇》说:“刘勰氏出,本陆机氏说而昌论文心。”今人钱锺书《管锥编》说:“《文赋》非赋文也,乃赋作文也。机于文之‘妍蚩好恶’以及源流正变,言甚疏略,不足方刘勰、钟嵘;至于‘作’之‘用心’、‘属文’之‘情’,其惨淡经营、心手乖合之况,言之亲切微至,不愧先觉,后来亦无以远过。”现在一般认为,此文是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第一篇完整而有系统的创作论,它对《文心雕龙》的成书有极大的影响。其主旨在于解决“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矛盾,总结文学创作中正确处理物、意、文三者关系的经验。全篇从创作前的准备,艺术构思,部局谋篇,一直讲到最后完篇的创作全过程。对想象、构思、风格、才能、灵感等一系列创作的问题,都作了精采的描绘和论述。其“缘情绮靡”、“穷形尽相”说,强调文学的感情因素和形象特征;“谢朝华”、“启夕秀”说,强调文学贵在创新;“理扶质上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说,强调内容是主导,而又不可忽视形式的作用。提倡“应”、“和”、“悲”、“雅”、“艳”,强调文学要有丰赡美,和谐美,感人美,典雅美,辞采美,集中体现了陆机的美学思想。此篇用赋体讲文理,虽然受体裁的限制,不如论文那样严密,然求之以声,铿锵悦耳,求之以文,富丽华美,求之以理,精妙深微,不独启迪理智,而且陶治性情,在审美趣味上给人以满足,堪称以美文讲美学的佳作。 文赋理论批评专著。西晋陆机撰。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所著文章凡二百余篇,现存诗一百余首。有《陆士衡集》十卷。 《文赋》是魏晋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著作。陆机根据自己的创作体会,总结了前人及当时日益丰富的创作经验。全文以生动形象的语言,细致地描述和分析了文学创作的过程,提出了文学理论中的许多问题。 《文赋》最有价值之处,是对文学创作的构思过程作了非常生动和精确的描述:先是四时变迁和万物的变化,引发作家的创作动机,然后进入“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的构思过程。渐渐“情瞳昽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艺术形象越来越具体清晰。与此同时,驰骋丰富的想象,“观古今於须臾,抚四海於一瞬”。然后“选义按部,考辞就班”,亦即是分段布局,遣辞命意。《文赋》对于构思及写作过程的描述,深刻地写出了才士们创作的甘苦。 《文赋》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提出了比较正确的看法。陆机说:“理扶质以立干,文垂条而结繁”;“辞程才以效伎,意司契而为匠。”认为文学作品应当以“意”“理”为主,辞采为辅,内容与形式有先后轻重之分。 《文赋》还详细讨论了诗、赋、碑、诔、铭、箴、颂、论、奏、说十种文体的风格特征,这比起曹丕《典论·论文》的“四科八体”,区分更细致。特别是认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论精微而朗畅”,正确地概括了魏晋时期诗、赋、论文等三种文体的新特点。 《文赋》又细致讨论了文章的运思、遣辞、立警策、剪裁、音律等问题。陆机认为:“其会意也尚巧,其遣言也贵妍,暨音声之迭代,若五色之相宣。”意谓文章立意尚巧,用辞贵美,而音韵尤当和谐。《文赋》的这些观点,代表着西晋以后的文学追求构思新巧、文辞繁缛、音韵调谐的创作新风尚。对于立警策和剪裁,陆机也发表了比较中肯的意见。他认为应该细致地考较辞句的高下,决定它们的取舍。当文繁理富、意不称物时,“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借警句以振起全篇文势。此外,《文赋》列举了文章的各种弊病,如“唱而靡应”,“应而不和”,“和而不悲”,“悲而不雅”,“雅而不艳”。由此可以看出陆机的审美要求是“应”、“和”、“悲”、“雅”、“艳”,也就是文章应当追求丰富、和谐、感人、典雅、华美这五方面因素的结合。 《文赋》是魏晋文学愈趋独立的反映,它提出的许多理论问题,给后代文论家不少启示。刘勰《文心雕龙·总术篇》说:“若陆氏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批评《文赋》忽略文学的思想内容而泛论方法技巧等微末之事。这一指责并不公允,因为《文赋》重视的“意”、“理”即属思想内容的范畴,而文学的表现方法和技巧,也决非是细微小事。 有《文选》本。 文赋 文赋赋体之一种。它兴盛于宋代。元人祝尧说:“宋人作赋,其体有二,曰俳体,曰文体”(《古赋辨体》),“文体”即指文赋。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文体革新,以复兴古文反对骈文,他们运用单笔散体写赋,大大冲击了律赋的统治。韩愈《进学解》,柳宗元《骂尸虫文》诸作已分明呈现文赋风范。晚唐一些作家望风向影,杜牧《阿房宫赋》素被视为文赋佳制。北宋欧阳修、苏轼等继承韩、柳的文体革新精神,掀起又一次包括赋体在内的诗文革新运动,终使文赋拥有更加广泛的社会基础,并在艺术上愈益走向成熟。欧的《秋声赋》,苏的前后《赤壁赋》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为一体,行文参差错落,一派散文笔调,系宋文赋的典范。 ☚ 公安派 【五画】 ☛ 文赋 文赋文论名篇。西晋陆机作。《文选》见载。这是我国第一篇系统的文学创作论。臧荣绪《晋书》称“机妙解情理,心识文体,故作《文赋》。”赋序称“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放言遣辞,良多变矣,姸蚩好恶,可得而言,每自属文,尤见其情”。可知,陆机是从创作亲历中体认创作之难的,其主旨是试图探讨文学创作和艺术构思怎样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及表情达意。《文赋》主要论述了下面几个问题:一、创作的准备。“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即作家写作前应该有生活的感受,同时要学习典范作品和培养思想情操。二、构思必须首先发挥艺术想象的作用,再通过谋篇布局体现出来,所谓“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而且立意要新颖,“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更须围绕主题,“选义按部,考辞就班”。三、文体的多样化。文体风格是由事物的多样化,作家的不同爱好、气质决定的,但根本上应该服从表达的需要,所谓“体有万殊,物无一量”,“虽离方而遁员,斯穷形而尽相”。四、具体论述了文章写作应注意的四个方面:注意镕裁而使辞意双美;通过警句突出主题;避免雷同,力求创新;保留精美的辞句,避免文章平庸。防止五种弊端:篇幅短小,不足成文;美丑混合,文不调谐;重词轻情,流于空泛;迎合时好,格调不高;清空疏缓,缺少真味。五、谈创作灵感的特点。“若夫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去不可止”;“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木,豁若涸流”。陆机《文赋》有意识地系统探索的文学创作规律,在中国文艺理论发展史上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诚如章学诚所说:“刘勰氏出,本陆机说而昌文心”。(《文史通义·文德》)当然,陆机《文赋》也有不足。他以赋的形式来作文学理论的探讨,自然会在表达上受到限制。其中论述到关于文学的社会作用未摆脱儒家教化精神,所谓“济文武于将坠,宣风声于不泯”。至于表述的“巧而碎乱”(刘勰《文心雕龙·帝志》),亦与赋体形式束缚理论推阐有关。 ☚ 文训 文选序 ☛ 文赋 文赋晋·陆机撰。机 (261—303),字士衡,吴郡华亭 (今上海松江) 人。祖逊,父抗,皆三国名将。机少时任吴牙门将。吴亡,十年不仕,居家读书。太康末,与弟云同至洛阳。入晋,历任太子洗马、著作郎、中书郎等职,后官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文赋》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地阐述创作经验的理论专著。全文用赋体写成,以艺术构思为中心,全面探讨了文学的创作过程,涉及到很多重要的文学理论问题。文前有“序”,说明写作《文赋》的原因、目的。“余每观才士之作,窃有以得其用心”,“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故作《文赋》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论作文利害之所由”。 ☚ 典论·论文 文心雕龙 ☛ 文赋 文赋赋体之一。元代祝尧《古赋辨体》谓《卜居》、《渔父》两篇,首尾是文,中间是赋。宋玉辈采用这种形式进行创作,司马相如更把问对形式推至极盛。后人沿袭,不断改易、发展,变而又变。其中间之赋,以铺张为靡丽,那些专注于藻饰的作家沉迷其间,恢弘之,廓大之,流为齐、梁、唐初之俳赋;其首尾之文,以议论为便,那些注重事理者则取此部分,发展之,流为唐末及宋代之文体。文赋为宋赋体制之突出特征。宋人以文体作赋,则是一片之文,押几个韵耳,而于《风》之优游、比兴之假托、《雅》《颂》之形容,皆不能兼而有之。 ☚ 律赋 (三)创作 ☛ 文赋 文赋赋的一种。文赋是受古文运动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赋体。主要特点是以散文的笔法写赋,重视充实丰富的内容、清新流畅的风格,文赋一般不排斥骈偶句,但逐渐以散代骈,韵散间出,句式参差,不专事骈偶,不追求辞采的华丽,用韵也较自由,这是和骈赋、律赋不同的。文赋吸收了古文的章法气势;也有铺陈的特点,但克服了用僻字、堆砌辞藻的弊病;题材广泛,不局限于歌颂和讽喻。这是和古赋不同的。杜牧《阿房宫赋》开了文赋的先声,欧阳修《秋声赋》、苏轼《前赤壁赋》《后赤壁赋》,都是文赋中的名篇。 ☚ 律赋 骈文 ☛ 文赋 403 文赋用赋体形式写成的古代文学理论专著,也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系统的论文学创作的专著。西晋陆机撰。全文共20节,分序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序言说明文章撰写的缘起与意图,结语论文学的社会功用。正文则以艺术构思为中心,较详细地分析了文学创作过程,论述了想象、联想与构思的关系,强调文学创作的形象化,突出了创造艺术形象的重要性。同时,对写作方法与技巧问题,创作中的灵感即“感兴”问题,文体风格及作品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等问题,也都有精辟的阐释。此外,还强调创新,反对模拟,反映了作者卓越的见识。《文赋》的理论建树对后世文学批评产生较大的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便直接受其启发。但它“尚巧”、“贵妍”等观点,也给文坛带来不良的影响。 ☚ 典论·论文 文心雕龙 ☛ 文赋 文赋wenfu赋体的一种,用古文写作,与用骈文写作的俳赋相对而言。唐代韩愈、柳宗元在开展古文运动的同时,在赋的写作中继承先秦两汉古赋传统,运用了古文语言。其后,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典型的文赋作品。北宋欧阳修、苏轼进一步发展了文赋的形式,代表作是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它具有赋的结构,用古文语言写作,“一片之文,押几个韵尔”。 ☚ 词 平话 ☛ 文赋 文赋是在唐宋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文体。其主要特点是一反俳赋、律赋在骈偶、用韵方面的限制,而趋于散文化。明徐师曾在《文体明辨·序说》中说:“文赋尚理,而失于辞,故读之者无咏歌之遗音,不可以言丽矣。”文赋一般不排斥骈偶句,欧阳修《秋声赋》 中的 “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苏轼《赤壁赋》中的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等只在行文中偶尔用之,不像俳赋一味追求声色的华丽,用韵上也较为自由,句式以四、六言为主,掺有大量的长句。除连接词语外,还使用虚词。文赋吸收了古文的章法、气势,虽有铺陈,但克服了喜用僻字和堆砌的毛病。押韵自由,有句句押,也有隔句押,也有三四句才押,韵脚也不一定在句末。 ☚ 劳动歌 吴歌 ☛ 文赋 文赋文论。西晋陆机作。此文是赋体文学论。文中谈到了文艺创作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他自己的文艺批评的标准。文中关于思想内容是作品的主干,文采是主干上的枝叶的看法,以及文贵创新的见解,十分精辟。其中对古典文学各种体裁的分析也很精当。此文对后来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一些篇章影响很大。 ☚ 汉武洞冥记 拾遗记 ☛ 文赋 文赋理论批评专著。西晋陆机撰。陆机(261—303),字士衡。吴郡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所著文章凡二百余篇,现存诗一百余首。有《陆士衡集》十卷。 ☚ 典论·论文 文章流别论 ☛ 文赋❶文论。西晋陆机作。论述文学的创作过程,尤以对构思过程中的想象和感兴等问题的论述为精辟。对刘勰的《文心雕龙》颇有影响。张少康有《文赋集释》,收集颇富,注释亦详。 文赋 文赋赋体的一类。“文”指古文。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以赋的结构、古文语言写作韵文是文赋的体裁特点。以散文句式为主,句式参差不齐,押韵也比较随便,实际上是用写散文的方法写赋,而不追求铺排与藻饰,呈现出由骈俪返回散体的倾向,章法开放流畅。关于文赋的地位,后人有不同看法,一方面肯定赋体至“宋人又再变而为文”,是赋的一种变体,另一方面又觉得它既不符合“古诗之流”的要求,又不符合骈偶声律的“俪辞”的标准,实则已不属赋体。但一般认为,宋代文赋是赋体发展的最后阶段。唐代文赋代表作为杜牧的《阿房宫赋》,宋代为欧阳修的《秋声赋》,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融写景、抒情、叙事、议论于一体,用整饬的古文语言写作铿锵和谐的韵文。 ☚ 词 平话 ☛ 文赋 《文赋》西晋陆机作。与《典论·论文》相比,《文赋》的理论已趋于系统化。多方面论述文学现象的种种原理,文学创作的种种规律和方法,表现出体系化倾向。《文赋》最突出的贡献,是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深入细致地描述了创作过程。构思时的精神状态,谋篇行文时的情形,以及创作灵感的通塞等,都作了真切的描述和精细的把握。由于体察真切、思考深入,所以精见迭出。“诗缘情而绮靡”,揭示了诗的审美本质:情感性。这与“诗言志”的传统说法各标一帜,对后世诗坛发生了深远影响。“立片言以居要”的观点,“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这种贵独创的观点,写文章“非知之难,能之难也”的观点,文章内容和形式都很重要的观点,都有相当的理论深度和深入展开的可能性,都是文学创作中的关键性问题。正因为《文赋》有如此多的发现和建树,所以得到历代的重视。 ☚ 《典论·论文》 文章流别论 ☛ 文赋 文赋文体名。宋代用散文章法作赋,不拘泥于字句的声律对偶,而专门抒情说理,因文而名,故称“文赋”。欧阳修《秋声赋》、苏轼《赤壁赋》开文赋先声。 ☚ 律赋 叙事赋 ☛ 文赋 文赋赋体的一种。是用古文语言、赋的结构写作的韵文。始于唐代。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唐代古文运动在韩愈、柳宗元的倡导下,打破了骈偶的语言形式,直接继承先秦两汉的古赋传统,用比较整饬但又不拘对偶的古文写作。如韩愈的 《进学解》、柳宗元的 《答问》 等。虽不以赋名篇,实质上即是文赋。杜牧的 《阿房宫赋》 可视为代表作品。北宋欧阳修领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继承了韩、柳的传统,反对西昆派骈偶的文风,使文赋的发展日臻成熟。代表作品有欧阳修的 《秋声赋》,苏轼的前后 《赤壁赋》。它们不象古赋那样格局宏大、词藻丰赡、对偶严整、板重堆砌,但保留了主客答难的结构形式,融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清新活泼。从文学体裁发展的规律来看,文赋是赋体发展的终极阶段。 ☚ 时文 八股文 ☛ 文赋wen fuprose rhapsodies 《文赋》wen fuRhapsody on Literature→陆机 (Lu Ji)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