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艺欣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艺欣赏 文艺欣赏指人们对文艺作品所进行的一种审美接受活动。文艺欣赏的主要特点是,(一)它是一种以感受领悟为主的精神活动。欣赏者的思维活动总以对作品形象的具体感受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达到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有理性认识。(二)文艺欣赏是一种富有感情的审美享受活动。理智感和道德感常融汇于对形象的感受和把握之中,潜流于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之中。作品蕴含的情感愈真实强烈,愈能激起欣赏者的欣赏欲望。(三)文艺欣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艺术再创造过程。欣赏者先根据作品物质手段规定的内涵,在头脑中形成可感的艺术形象,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联想去进行合理的丰富和补充。艺术形象在欣赏者头脑中的出现,已经进行了再创造。而对艺术形象的体验、理解,随着形象的展开而产生的情感波动,都同时溶进了欣赏者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经验,使其渴望从中了解自己所存在的现实世界,也就是不断地进行了再创造。欣赏过程不是一个消极接受过程。(四)文艺欣赏是主观差异性与客观确定性的统一。前者体现为欣赏者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性格气质、习惯爱好、职业、年龄、性别、民族等的差异以及同一人不同时间心境的差异,在文艺欣赏中会出现千差万别的不一致性。但这种主观差异性又不妨碍对同一作品的基本一致的认识和理解。因欣赏者的主观反映必须以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为客观基础,而艺术形象本身有它的确定性、规定性,它规定了欣赏者想象、再造的范围、性质和方向,制约着欣赏者悲喜、爱憎的感情趋向和程度,又因同一时代、同一阶级、同一民族及利益相同的人们,审美要求有共同之处,所以多样的主观差异性中又必然会有一致性。(五)共鸣在文艺欣赏中有特殊价值。它指作品形象和欣赏者之间产生了思想交流和感情沟通,又指不同时代、阶级或民族的欣赏者对同一作品产生类似的情绪。没有这种共鸣,便没有欣赏和文艺的宣传教育作用,文艺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文艺欣赏的重要意义,首先表现为文艺作品的社会作用必须通过它才能完成。文艺是宣传事业的一种特殊形式,宣传教育作用是文艺的重要社会作用之一,从文艺反映社会生活并反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全过程看,文艺家创作出文艺作品只是完成了这个过程的前一半,后一半则是由人们通过文艺欣赏来完成的。其次,文艺欣赏能促进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发展。再次,文艺欣赏是文艺传播的主要方式,也是文艺传播的重要途径。 ☚ 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 文艺的源与流 ☛ 文艺欣赏 文艺欣赏literary and artistic appreciation人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和情感体验过程。根据被欣赏作品和欣赏主体兴趣、目的、水平等的不同,欣赏可能侧重于认识过程,也可能侧重于情感体验过程。欣赏过程是对某一文艺作品的持续注意,调动了感知、想像、思维、情感诸种心理因素,对作品长时间地审视、聆听,把语言、线条、色彩、音符旋律在脑中还原为艺术形象或组合艺术形象,引起自身心理共鸣的过程。欣赏过程要看、要听、要摸,这是艺术感知。通过感觉器官、神经传导系统,在大脑形成相应的兴奋中心,这是艺术欣赏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要使静止的形象在脑中运动起来,使人物形象、景物活动起来,使形象、思想、感情综合起来,这是艺术想像。在欣赏过程中,要理解艺术形象之间的联系,理解人物事物的前后瓜葛,理解形象蕴藏的含义,懂得多种艺术手法所表达的确切含义。对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以及艺术作品本身做出好坏优劣美丑善恶的评价,就必须进行思考、判断,这是艺术思维。在感知、想像、思维的过程中,必然渗透进欣赏者个人的喜怒好恶,调动起自己的知识经历,产生复杂的情绪体验,这便是情感因素在艺术欣赏中的作用。一般说来,对一件作品的欣赏,可以有两个阶段:感受和理解。感受是融理性于感性,化想像、感情于直观,积历史于现实的审美直觉。理解则是思索所感受的事物并对它进行理性的评价、改造的过程。它一方面是对作品的再感知,是情绪的再体验;另一方面也是理性的再渗透,是形象向抽象的逐渐过渡。这种过渡可能由于年龄和思维水平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层次。欣赏活动既和被欣赏对象的性质、特点相关,又和主体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欣赏能力相联系。艺术欣赏并不是单纯接受,欣赏过程也是再造形象的过程。欣赏者常常是借作者之言表达自己的心声,借作者之笔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欣赏也就不可能完全符合创作者的初衷。艺术欣赏是把文艺作品或艺术活动和读者、观众联系起来的一个中间环节。艺术欣赏能够使艺术由潜在的社会功能成为现实的社会效益。 ☚ 文艺创作 席勒美育心理学思想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