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概述
壮族是主要聚居在岭南的古老民族,并在这个地区创造了悠久的历史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仅广西就发现了古遗址1311处,古墓葬1801处、石窖寺及石刻1087处,其他文物点1659处。并出土了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这些遗迹、遗物是研究壮族古代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旧石器时代的文物主要有人类化石、打制石器及与人类伴生的动物化石。以“柳江人”化石的发现最为重要。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广西各地,出土遗物有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骨蚌器、陶器等。以桂西南地区出土的一种形制特殊的大石铲最有地方特色。先秦时期出土的文物主要有青铜器、玉器、铁器、陶器、玉石器等。武鸣马头元龙坡墓葬出土的青铜器、石范说明早在西周、春秋时期,广西就有了较发达的青铜冶铸业。平乐银山岭墓葬出土的文物是战国时期较重要的文物,是研究广西地区的“百越”部落文化与楚文化关系的珍贵资料。秦汉时期,广西汉墓分布很广,桂林、梧州、玉林、钦州、柳州、南宁等地区都有发现。墓葬中出土的大量文物展现了当时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交通的繁荣景象。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物包括墓葬、城址、碑刻、窑址等。当时南方较安定,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青瓷器的大量发现是这个时期制瓷手工业发达的标志。宋、元、明、清时期的遗迹、遗物较丰富,有窑址、城址以及祠庙、塔、亭、台、楼、阁等古建筑和碑刻。其中宋代藤县中和窑烧造的影青瓷器,可与颇负盛名的景德镇同类产品相媲美。明代容县真武阁建筑水平的高超,为我国建筑史上所罕见。此外,还有左江岩画,铜鼓、崖洞葬、土司制度的文物等都是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
壮族地区出土的古代文物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即一方面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另 一方面又具有中原文化的色彩。这与壮族和汉族的文化交流与民族融合有密切联系。壮族是由居住在广西的土著民族为主体,融合和同化了各历史时期迁徙进来的部分汉族或其他民族而发展形成的。历史上,中原汉文化对壮族文化的影响最大。汉族许多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为壮族先民接受或加以改造。因此,壮族先民所遗留下来的历史文物具有两种文化因素甚至明显的汉文化因素都是可以理解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壮族地区的出土文物是壮族、汉族和相邻兄弟民族智慧的结晶。壮族及其先民博采众长创造的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辉煌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