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溯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溯阁

274.文溯阁(p1364.2)

释文云: “清代藏书阁名。在今辽宁沈阳故宫西面。清乾隆四十七年建,以藏《四库全书》。今为辽宁省图书馆。”
按:叙事不完。阁之变迁已清,书之流传无备。此与其它相关条目文津阁、文㳕阁皆载明书今何在不一,故当于释文之末补出释文: “书原藏于此,七十年代以备战故,转迁甘肃某地山洞,至今尚未回归原馆收藏。

☚ 文渊阁   文质彬彬 ☛

文溯阁

系清乾隆时期为贮藏《四库全书》在沈阳所建皇家书库。乾隆四十六年(1781),弘历命于盛京皇宫西路北侧仿宁波范氏藏书楼“天一阁”形制建造,翌年建成。与先后建成的北京大内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及杭州文澜阁齐名,有 “天下七阁”之誉。此阁为前后廊硬山式建筑,面阔五间,外观二层,内则三层,俗称“仙楼”。其建筑与装饰色彩一律采用蓝、绿为主的冷色调,有别于其它宫殿。额枋采用苏式彩画,绘以“河马负图”,“翰墨册卷”等图案。阁内三层分架陈放全书凡6144函,36000余册。阁东建方形碑亭一座,内立石碑一筒。碑正面为乾隆皇帝御制 《文溯阁记》,阴面御制 《宋孝宗论》,俱用满汉两体文字书刻。

文溯阁

文溯阁

文溯阁

清盛京皇宫中的楼阁。乾隆四十六年(1781) 开始兴建,翌年即完成主体建筑。位于皇宫西路中部。乾隆三十七年(1772),清廷开始设馆编纂《四库全书》,十年后成书。共收书3503种,79330卷。抄 录 七份,分贮紫禁城内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行宫文津阁、盛京皇宫文溯阁、扬州大观堂文汇阁、镇江金山寺文宗阁和杭州圣因寺文澜阁。文溯阁即是为收藏《四库全书》 而建。阁南有三间宫门,门内就是文溯阁,此为皇宫西路的主体建筑。系仿浙江宁波范氏“天一阁”形制建成。阁名由周诗“溯间求本” 句而来 (见乾隆帝所作《文溯阁记》)。外观分上下两层,黑琉璃瓦绿剪边硬山顶,面阔5间,西侧还有一楼梯间,进深3间。下层前后均出檐廊,额枋绘以“河马负图”、“翰墨册卷”等图案。阁内分三层,在下层顶板下的空间以回廊形式增加一层,谓之“仙楼”,而正中为两层空间的敝厅。内置御榻、书案、香几、鸾瓴宫扇等物。仙楼及顶楼也在书架间置有宝座、桌、杌等,供皇帝使用。《四库全书》和《古今图书集成》分贮于阁内三层。下层陈放《四库全书》经部20架共960函,《古今图书集成》 12架共576函,“四库总目”、“考证”及 “简明目录” 共35函也置于此; 中层仙楼放置《四库全书》史部33架共1584函; 顶层放置《四库全书》子部22架共1584函,集部28架共2016函。以后其他诸阁所藏《四库全书》或毁于战火、或多有散失和残缺,只此文溯阁所藏最为完整。文溯阁之东有一座方形碑亭,盔顶翘脊,四角为曲尺形红墙。亭内石碑是乾隆帝御制《文溯阁记》,阴面是御制 《宋孝宗论》,均用满汉两体文字书刻。文溯阁后是仰熙斋,有游廊相连。

☚ 清宁宫   天王宫殿 ☛
文溯阁

文溯阁

位于故宫西路的主体建筑。阁前有嘉荫堂,后有仰熙斋等建筑。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兴建,次年建成。专为庋藏《四库全书》而建。建筑形式仿自明代宁波范钦藏书楼天一阁。面阔六间,二楼三层重檐硬山式,黑琉璃瓦加绿剪边,前后廊檐柱均饰以绿色地仗。梁枋间彩绘白马献书图。阁内有对联:“古今并入含茹,万象沧溟探大本;礼乐仰承基绪,三江天汉导洪澜。”阁东有碑亭,镌刻乾隆所撰《御制文溯阁记》、《宋孝宗论》。阁后游廊连接仰熙斋,斋后有屋九间,为乾隆东巡时读书处。《四库全书》为乾隆时修纂的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收录书籍约三千四百余种,七万九千余卷;存目六千七百余种,九万三千余卷。自乾隆三十七年(1772)起历时十年始成,共缮写七部,分藏于沈阳故宫文溯阁、北京宫内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热河文津阁、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杭州文澜阁。其中文源、文宗、文汇三阁本毁于战火,文澜阁本亦多散失,后经补配齐全。文渊、文溯、文津三阁本保存完好。文溯阁本现由甘肃省图书馆庋藏。

☚ 崇政殿   清宁宫 ☛
0000099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0: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