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文散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文散官 金朝建立的代表文职官员品级的称号,品秩自从一品上始,至从九品下止,凡四十二阶。分别为: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上、仪同三司,从一品中、特进,从一品中次、崇进,从一品下、金紫光禄大夫,正二品上、银青荣禄大夫,正二品下、光禄大夫,从二品上、荣禄大夫,从二品下、资德大夫,正三品上、资政大夫,正三品中、资善大夫,正三品下、正奉大夫,从三品上、通奉大夫,从三品中、中奉大夫,从三品下、正议大夫,正四品上、通议大夫,正四品中、嘉议大夫,正四品下、大中大夫,从四品上、中大夫,从四品中、少中大夫,从四品下、中议大夫,正五品上、中宪大夫,正五品中、中顺大夫,正五品下、朝请大夫,从五品上、朝散大夫,从五品中、朝列大夫(金天德二年,即1150年前称奉德大夫),从五品下、奉政大夫,正六品上、奉议大夫,正六品下、奉直大夫,从六品上、奉训大夫,从六品下、承德郎,正七品上、承直郎,正七品下、承务郎,从七品上、儒林郎,从七品下、文林郎,正八品上、承事郎,正八品下、征事郎,从八品上、从仕郎,从八品下、登仕郎,正九品上、将仕郎,正九品下、登仕佐郎,从九品上、将仕佐郎,从九品下。 文散官 文散官文职官员阶级标志的称号。《元史·百官志七》: “文散官42: 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特进、崇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光禄大夫 (以上俱正一品),光禄大夫、荣禄大夫 (以上从一品),资德大夫、资政大夫、资善大夫 (以上正二品),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 (以上从二品),正议大夫、通议大夫、嘉议大夫 (以上正三品),太中大夫、中大夫、亚中大夫(以上从三品),中议大夫、中宪大夫、中顺大夫 (以上正四品),朝请大夫、朝散大夫、朝列大夫 (以上从四品)奉政大夫、奉议大夫 (以上正五品),奉直大夫、奉训大夫 (以上从五品),承德郎、承直郎 (以上正六品),儒林郎、承务郎 (以上从六品),文林郎、承事郎(以上正七品),征事郎、从事郎 (以上从七品),登仕郎、将仕郎 (以上正八品),登仕佐郎、将仕佐郎 (以上从品)。右 (上)文散官42阶,由一品至五品为宣授,六品至九品为敕授。敕授则中书署牒,宣授则以制命之。一品至五品者服紫,六品至七品者服绯,八品至九品者服绿。” ☚ 文学掾 文林郎 ☛ 文散官金、元表示文职品级的称号。金制自从九品至从七品职事官,由吏部拟定。正七品以上文武官员皆须呈省以听制授。凡进士出身的皆授文散官,谓之文资官。其余皆为武散官,谓之右职,又谓之右选。文资以进士为优,右职以军功为优,皆循资,有升降定式而不可越。元沿金制,品秩略有不同。金自从一品至从九品,元自正一品至从八品。据《金史·百官一》、《元史·百官七》载,凡42阶,有开府仪同三司、仪同三司、特进、崇进、金紫光禄大夫、银青荣禄大夫、光禄、荣禄、资德、资政、资善、正奉、通奉、中奉、正议、通议、嘉议、大中、中、少中、中议、中完、中顺、朝清、朝散、朝列、奉政、奉议、奉直、奉训诸大夫,承德、承直、儒林、承务、文林、承事、征事、从事、登仕、将仕诸郎及登仕,将仕二佐郎。元制,五品以上为宣授,以制任命,六品以下为敕授,由中书省署牒。 文散官散官之分文、武,始于唐贞观年间。宋初,因唐制,文散官自开府仪同三司至将仕郎,共二十九阶。开宝九年十月,太宗登位,避光义之讳,改正议大夫、通议大夫、朝议大夫、朝议郎、承议郎、奉议郎、宣议郎为正奉大夫、通奉大夫、朝奉大夫、朝奉郎、承直郎、奉直郎、宣奉郎。宋代文散官阶与官品等级同,官品自一品至三品分正从为六阶,自四品至九品分正从、并各分上下,共二十四阶,总计三十阶;文散官除无正一品外,开府仪同三司为从一品,特进为正二品,以下类推,至将仕郎从九品下,一官占一品位,正好二十九品阶。文散官之职能,则用以标志官品,籍此决定带文散官官员之章服,三品以上服紫、五品以上服绯、九品以上服绿。此外,别无意义。其除授之法,每遇郊祀大礼加恩,京朝官于郎阶上每次加五阶、于大夫阶上每次加一阶;选人每次加一阶;至朝散大夫以上,须服紫方许加。内殿崇班初授加银青光禄大夫阶、诸司使以上使额高者,加金紫光禄大夫阶。其中,开府仪同三司、特进为宰相、使相加阶,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通奉大夫为执政加阶。神宗元丰五年正月二十六日,罢文散阶,蕃官依旧许加授(《宋史·职官志》9《文散官》、10《叙阶之法》,《宋朝事实》卷1“太宗”条原注,《愧郯录》卷7《散官》,《群书考索·后集》卷19《文阶类》,《旧唐书·职官志》1,《长编》卷322戊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