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天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天祥1236—1283

文天祥


南宋末抗元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别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祐四年(1256年)中进士第一名。理宗开庆元年(1259年),蒙古军攻宋,进围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劝理宗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并建议御敌之策,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赣州等职。恭帝德祐元年(1275年)闻元军东下,他在赣州组织义兵,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被派往元军营中谈判,遭扣留。后于镇江脱险,流亡到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道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一道坚持抗元。端宗即位于福州,拜为右丞相,封信国公。端宗景炎二年(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但因众寡不敌,不久为元重兵所败,退入广东。次年因叛徒引兵袭击,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元将张弘範使写信招降张世杰,他坚决拒绝,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志。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元朝百计劝降,他坚决不屈服。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在柴市(具体地点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在今北京市东城区府学胡同西口)从容就义。时年仅四十七。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他在大都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所传诵。

2

(词)宋·文天祥

南楼月转银河曙,玉箫又吹梅早。

鹦鹉沙晴,葡萄水暖,一缕燕香清袅。

瑶池春透。

想桃露霏霞,菊波沁晓。

袍锦风流,御仙花带瑞虹绕。

玉关人正未老。

唤矶头黄鹤,岸巾谈笑。

剑拂淮清,槊横楚黛,雨洗一川烟草。

印黄似斗。

看半砚蔷薇,满鞍杨柳。

沙路归来,金貂蝉翼小。

(词)宋·文天祥

夜来早得东风信,潇湘一川新绿,柳色含晴,梅心沁暖,春浅千花如束。

银蝉乍浴。

正沙雁将还,海鳌初矗。

云拥旌旗,笑声人在画阑曲。

星虹瑶树缥缈,佩环鸣碧落,瑞笼华屋。

露耿铜虬,冰翻铁马,帘幕光摇金粟。

迟迟倚竹。

更为把瑶尊,满斟醽醁。

回首宫莲,夜深归院烛。

文天祥/彭叔英砥斋铭

☚ 勉斋箴   文天祥 ☛

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又字宋瑞、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累迁江西安抚使。德祐元年(1275),元兵渡江,奉诏起兵万人入卫临安。次年,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出使元营被拘留,解送北方,至镇江得脱走。拥立端宗,转战东南。景炎三年(1278)兵败被俘,虽经多方劝降,坚贞不屈,最终壮烈牺牲。有《文山先生全集》。

☚ 文天祥   彭叔英砥斋铭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2

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进士,取为第一。后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德祐元年,组织义军起兵应诏勤王。次年以右丞相兼枢密使会见元军统帅伯颜,被扣。后脱逃南归,再聚众抗元,终兵败被俘,监禁三年后壮烈牺牲,是我国民族英雄之一。其诗早期受江湖派影响,多咏物应酬之作,佳篇甚少。德祐以后,身历国家危亡,其诗亦和现实斗争紧密结合,充满反对侵略、抗战到底的爱国热情,悲壮慷慨,大义凛然,感人至深。代表作如《正气歌》、《过零丁洋》等传诵千古。散文和词的创作也表现了同样的思想感情。有《文山先生全集》。

☚ 周密   郑思肖 ☛
文天祥

文天祥

独幕话剧。孔麟著。1939年12月上海中华戏剧研究会初版。中华戏剧研究丛书之一。

☚ 爱情与主义   生与死 ☛

文天祥

文天祥

四幕历史剧。彭子仪著。1940年4月上海国民书店初版。历史剧丛之二。

☚ 从军乐   正气 ☛

文天祥

文天祥

长篇小说。王梦鸥著。1946年3月南京胜利出版公司初版。

☚ 白夫人   两代儿女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初名云孙,字天祥,以字行,改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水(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授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理宗朝,历除江西提刑。咸淳六年(1270),除军器监,寻兼崇政殿说书,又兼学士院权直,忤贾似道,罢归家居。九年,除湖南提刑,差知赣州。德祐元年(1275),应诏勤王,尽出家资募兵至临安,出知平江府。是年底,签书枢密院事。二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辞相印不拜,使至元军营请和,被扣留北去,至镇江得脱。益王立,召至福州,拜右相,亦辞未拜。以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出江西。帝昺即位,授少保、信国公。是年底(1279年初),于广东海丰兵败被俘,押之大都,囚禁数年。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遇害于柴市。《宋史》有传。事迹另详自撰《指南录自序》、《指南录后序》、《纪年录》(均载《文山全集》)。时人刘岳申、郑思肖、龚开等撰有其传记多种(载《文山全集·附录》)。今人万绳楠撰有《文天祥传》。近人许浩基、杨德恩,今人熊飞等人编有其年谱多种。词见《指南后录》,凡七首。《全宋词》复从《元草堂诗馀》辑得一首。陈霆《渚山堂词话》卷二:“文文山词,在南宋诸人中,特为富丽。”陈廷焯《云韶集》卷九:“气极雄深,语极苍秀。其人绝世,词亦非他人所能到。”刘熙载《艺概》卷四:“文文山词有‘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之意,不知者以为变声,其实乃变之正也。故词当合其人之境地以观之。”王国维《人间词话》:“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人之上。”

☚ 蒲寿宬   刘鑑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南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及第第一。开庆元年(1259),签书宁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景定二年(1261),为秘书省正字。景定三年,进校书郎。景定四年,除著作佐郎,旋权刑部郎官,差知瑞州。景定五年,除礼部郎官。度宗咸淳元年(1265),为江西提刑。咸淳三年,除尚书左司郎官。咸淳四年,兼权直学士院。咸淳五年,知宁国府。咸淳六年,除军器监,兼右司,旋除秘书少监。咸淳九年,除湖南提刑。次年,知赣州。恭帝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为浙西江东制置大使兼江西安抚大使。德祐二年正月,元兵至杭郊,除右丞相兼枢密使,诣北军讲解,北留不遣。寻逃归,四月,至温州。五月,端宗即位于福安,授右丞相、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端宗景炎二年(1277),转战福建、江西、湖南北。景炎三年,转战广东,十二月,被俘。帝昺祥兴元年(1279)二月,厓山兵败,宋亡。三月,元人押赴北,十月至燕,被囚。元世祖至元十九年(1282)十二月初九日就义。天祥德祐之变以前的前期诗作,收在《文山先生全集》卷一、卷二,计二百四十首,其赠相士、日者之诗竟达四十首,应酬之作占的比例过大,像《登双溪阁》、《题吴城山》这样经过锤炼的力作比较少。德祐之变以后的后期诗作,见于《全集》的《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者,共三百多首,与前期“格力相去殊远”,盖“志益愤而气益壮”(《宋诗钞》)。五古如《正气歌》,五律如《南安军》、《安庆府》、《除夜》,七律如《过零丁洋》、《金陵驿》,七绝如《扬子江》,皆为感人至深的名篇。这一时期诗,“大多是直书胸臆,不讲究修词,然而有极沉痛的好作品”(钱鍾书《宋诗选注》)。其集杜诗二百首,作于狱中,“每篇之首,悉有标目次第,而题下叙次时事,于国家沦丧之由、生平阅历之境,及忠臣义士之周旋患难者,一一详志其实,颠末粲然,不愧诗史之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且“裁割熔铸,巧合自然”(《宋诗钞》),足见功力之深。存词仅数首,“风骨甚高,亦有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宋史》卷四一八有传。

☚ 刘辰翁   舒岳祥 ☛

文天祥1236—1283

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民族英雄、诗人。宝祐四年举进士第一,累迁湖南提刑,知瑞州、赣州。德祐初元兵南下,天祥应诏勤王,拜右丞相。使入敌营议和,被拘,解往北方,至镇江逃脱。后转战赣、闽、岭等地。进左丞相,以都督出江西。卫王立,加少保,封信国公,与元军展转作战,兵败于广东五岭坡被俘,次年押送大都,囚禁三年,不屈遇害。今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
索引:文天祥、云孙,宋瑞、履善,文山、浮丘道人,忠烈,信国公。

文天祥

 南宋著名爱国将领、诗人。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进士,官至右丞相,始终抗击元军侵略,败后被俘,不屈而就义。其诗词文多结合时事,直抒胸臆,慷慨悲壮。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 - 可可诗词网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南宋诗人。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历任刑部郎官及湖南、江西等地行政长官,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奉命出使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逃到温州,拥立益王抵抗元兵,转战于赣、闽、岭南一带,1278年兵败被俘。后被押送到元大都 (今北京市),囚禁四年。虽饱经折磨,仍大义凛然,编《指南录》,作《正气歌》,矢志不渝,绝不折腰投降,最后于1283年从容就义,成为后世景仰的民族英雄。

文天祥的诗文,以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陷落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后期诗文表现爱国思想、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昂扬的斗志及必胜的信念,风格慷慨激昂,沉郁悲壮,其中一些杰出作品,历来为人传诵。

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

文天祥

《文天祥》

传记。朱安群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3月版。本书以叙述文天祥生活、战斗的一生为主,对其文学创作涉及甚少,但对了解文天祥其人其事,则有助益

☚ 文天祥年谱辑略   论争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2

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佑四年(1256)进士第一。度宗年间知赣州等地,又为湖南提刑。德佑元年(1276)元兵进攻临安,毁家纾难,起兵入卫。除右丞相兼枢密使。翌年出使元军被拘。亡入真州、温州等地,聚兵抗元。祥兴元年(1278)在广东兵败被俘。囚于燕京四年,不屈,被刑于柴市。其词多抒写爱国伟志,无不呕血而成,肝胆照世,感情奔放而深沉,满心而发不假雕饰。《沁园春·至元间留燕山作》、《酹江月》 (乾坤能大)等,都是不朽的千古绝唱。王国维《人间词话》推崇说:“文文山词,风骨甚高,亦有境界,远在圣与、叔夏、公谨诸公之上。”有《文山乐府》。

☚ 王奕   邓剡 ☛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宝祐四年(1256)丙辰科状元。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从小受名师曾凤和父文仪教诲,诗文重风骨,宣扬正气。宝祐元年乡试第一。四年,殿试对策,洋洋近万言,一挥而就。考官王应麟阅卷后拍案叫绝:“此卷精通古义,恰似明镜,忠君爱国之心坚如铁石,臣应为得此人才祝贺。”理宗遂擢为状元。开庆元年(1259),授为承事郎。未几,忽必烈率元军围攻鄂州(今湖北武汉),宦官董宋臣请帝迁幸四明以避敌锋。他不顾自身安危,上书批驳逃跑主张,建议“仿方镇以建守”,组织地方兵力抗击元军,并要求斩董宋臣,传首三军示众,“以解中外怨怒”。景定四年(1263)至咸淳五年(1269),历知瑞州、江西提刑、知宁国府等职,为民除暴雪冤,与民休息。六年,任军器监兼权直学士院,起草制语讥讽贾似道,被劾罢。十年,元军自鄂州顺江东下,恭帝即位,摄政的谢太后诏各地起兵勤王。德祐元年(1275),毁家纾难,招募万余名忠肝义胆之士组成新军,入卫京师。二年正月,奉谢太后命为右丞相兼枢密院使,赴元营与伯颜谈判,痛斥元军残暴。伯颜大怒,以死相威胁,他答曰:“我南朝状元宰相,但求一死报国,刀锯鼎镬,非所惧也。”伯颜挟其北上,至镇江脱逃。后辗转至温州。五月,端宗在福州即位,复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同都督诸路军马。因与右相陈宜中主张不合,遂率兵在广东、福建一带坚持抗元,在江西南部收复了不少失地。后在元重兵攻击下,兵败于海丰五坡岭,被俘。次年,元将张弘范进攻崖山宋军最后一块阵地,要他写信劝降守将张世杰,被严词拒绝,且录《过零丁洋》诗以明心迹,诗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被押至大都,在狱中三年,不为高官厚禄所动,曾作《正气歌》以激励自己。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被严词拒绝,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先生文集》。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大臣、民族英雄。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4年(1256)进士。历任刑部郎官,湖南提刑等。德祐元年(1275),元军杀下,他在赣州任上集兵勤王,入卫临安。次年,以右丞相兼枢密院使出使元军议和,被扣。逃脱后辗转至福建继续抗元。景炎3年(1278),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为元将张弘范所俘,迭经威胁利诱,终于不屈被害。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伦理思想师承朱熹,主张天、道乃道德的本原,世间一切道德皆由天、道所决定。认为“人心之仁义礼智,刚柔善恶”来自五行,五行出自阴阳,阴阳源于太极,太极生于道,道生于天。他提倡的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忠心为国、坚守气节。认为“天下大势相维,所仗者义而已。若名义不著,大之不可以立国,小之不可以立家”(《与湖南大帅江丞相论秦寇事宜箚子》)。外敌当前,应该团结御侮,不团结不能巩固国防。重视君德的作用,要求君主加强道德修养。君主若用“道德感天心”、以“福禄胜人力”,则“国家绥静、边鄙宁谧”,因此, “君德足可以消弭变异”。他胸怀“得官须报国”(《海上》)、“须使生民见泰通”(《集英殿赐进士及第恭谢诗》)的抱负,斥责投降派“甘心卖国罪滔天”(《留远亭》),发誓“国存与存,国亡与亡”(《唆都》),表现出诚挚的忧国之情和崇高的民族气节。他始终坚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以身殉道不苟生,道在光明照千古”(《言志》)的信念,并在绝笔中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纪年录》)。其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历来为人们所推崇,至今仍然值得继承和发扬。

文天祥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生于1236年6月6日,卒于1283年1月9日。1256年中进士第一名。1259年开始任地方官职。1261年任秘书省正字,常受排挤。1273年出任湖南提点刑狱。1275年组织2万人到临安勤王。1276年与元使谈判被扣,后设法逃脱。1277年收复兴国等县,后转至潮惠地区。1278年封为少保、信国公。官至右丞相,在与元兵交战中,不幸被俘(1278年12月)囚于燕京4年。1279年1月写成《过零丁洋》。10月到大都后拒绝投降,在狱中成《集杜诗》200首。1283年1月9日被杀害。年仅47岁。今存诗800多首。其中后期作品激昂悲壮,感人至深,如《过零丁洋》、《正气歌》、《扬子江》、《金陵驿》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更是世代传诵的名句。有《文山乐府》传世。《全宋词》编录其词8首。

文天祥

113 文天祥

南宋大臣、民族英雄、文学家。怀抱爱国之志,刚直不阿,疾恶如仇。南宋末,元兵大举南侵,尽以家财为军资,组织勤王兵万人,保卫临安。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多处州县。1288年在五坡岭被俘后,拒绝元兵诱降,叹山河破碎,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名句。被押期间,持浩然正气,宁死不屈,不被宰相高官所诱,写《正气歌》表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思想,就义前的《自赞》反映他一生以仁、义为根本,以历史哲人为法师,死而无憾的心情。有《文山先生全集》。

☚ 叶适   陈亮 ☛

文天祥

106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祐四年 (1256)进士第一,1276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被拘,后脱险回温州,拥立端宗,力图恢复,转战南北。后被元军俘至大都(今北京),囚禁4年,始终不屈,从容就义。他的诗受江湖诗人影响,高度崇尚杜甫。所作诗、词、文多与时事密切结合,不拘字句声调,直抒胸臆,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和高昂的斗争意志。《正气歌》、《酹江月》、《指南录后序》等作,历来为人传诵。著有 《文山先生全集》。

☚ 严羽   辽金元作家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Wen Tianxiang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德祐元年(1275)元军进攻临安,率领义军救援。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营谈判,被扣。后从镇江脱逃,回温州拥立端宗。转战东南,景炎三年(1278)在广东被俘。押解大都,被拘四年,从容就义。文天祥诗文创作的精华集中于元军攻陷临安以后时期。所作《指南录》、《指南后录》集名出自其诗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指南录》的诗文记录了自镇江脱逃至温州九死一生的经历,《指南后录》及《吟啸集》收集了被俘及押解大都后所作诗文。记述了艰苦的战斗经历,表现了视死如归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气节。名篇如《过零丁洋》、《金陵驿》、《正气歌》、《指南录后序》等,为历代读者珍爱。有《文山先生全集》。

☚ 张炎   宋诗别裁集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宋代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 (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宝祐四年 (1256年) 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进攻临安(今杭州市)率领义军救援。次年任右丞相兼枢密使,不受,以资政殿学士出使元营谈判,被扣后往镇江,后逃归。至温州,任通义大夫右丞相枢密使,督领各路军马,与南下元军继续作战。景炎三年 (1278年)在广东兵败被俘,押至大都(今北京市),被囚四年,至元十九年十二月 (1283年元月) 从容就义。文天祥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文创作的精华集中于元军攻陷临安以后时期。所作诗、词和散文,多与时事密切结合,不拘于字句声调之工而直抒胸臆,表现出坚贞的民族气节和昂扬的斗争意志,慷慨悲壮。代表作有 《指南录》、《过零丁洋》、《正气歌》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诗句,成为千古传颂的佳句。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

☚ 元好问   前七子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第一。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围攻鄂州(今湖北宜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躲避,他上书请斩董宋臣,主张抗蒙御敌,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德 佑 元 年(1275),在赣州任上组织抗元武装,入卫临安 (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枢密使,被派往元军中议和被拘,后逃脱。至福建、广东一带坚持抗元,收复多处州县,后被元军所败,被俘。坚拒元将张弘範诱降, 书所作 《过零丁洋》诗以明心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佳句。至元十九年 (1283) 被处死于大都 (今北京)。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 韩侂胄   韩德让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Wentianxiang

南宋末抗元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为宁海军节度判官。开庆元年(1259),蒙古军攻宋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劝理宗迁都,他上书反对,并提出御敌之策,未被采纳。后历任刑部郎官,知瑞州、赣州。德祐元年(1275)二月,元军东下攻临安(今浙江杭州),文天祥组织各族抗元武装万余人,赴临安勤王。次年正月任右丞相兼枢密使,赴元军营中谈判,被扣留。临安陷落,被押解北上,拘至镇江。乘夜脱逃,经真州(今江苏仪征)、扬州、通州(今江苏南通)至温州,与皇室赵昰、赵昰及抗战派陆秀夫、张世杰会合。五月,拥赵昰为端宗于福州,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赵昰死后,文天祥、陆秀夫等复立赵昺为帝,流徙于崖山(今广东新会县南海中)。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在与元将张弘范的战斗中失利,被俘于五岭坡(今广东海丰县境内)。张弘范劝他投降,并命他作书招降张世杰,均被拒绝。作《过零丁洋》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诗明志。次年,被押解大都(今北京)。囚禁3年,元朝又百般劝降,他宁死不屈,遂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1283年1月9日)在柴市口(今北京市府学胡同西口)被杀害,时年47岁。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在大都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人所传诵。

☚ 郭守敬   黄道婆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Wentianxiang

南宋末抗元名臣,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 (今江西吉安) 人。青少年时期, 南宋正处于蒙古军队的包围之中,亡国危机迫在眉睫, 而南宋统治集团却依旧醉死梦生,政治更加腐败。他素有救国理想和抱负, 理宗宝祐四年(1256),参加进士考试,在殿试中,申诉积郁多年的救国主张, 指出国家非改革无以求生存,并提出改革政治的具体主张,中进士第一。理宗开庆元年 (1259),蒙古军攻宋,进围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劝理宗迁都四明(今浙江宁波),他上疏请斩董宋臣, 以安民心,并建议御敌之策,未被采纳。后历任秘书省正字,刑部郎官,知瑞赣等州。帝𣊡德祐元年 (1275), 闻元军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兵, 入卫临安 (今浙江杭州), 德祐二年(1276)以右丞相兼枢密使名义去元营谈判,因抗争被扣留。同年元月,元军进入临安,南宋投降,他不惧威胁, 坚决不降。遂将其押解大都, 至京口 (今江苏镇江)时脱逃、自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道南下至福州,重新组织抗元武装。端宗即位于福州(1275),拜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同年率部北上江西,景炎二年(1277年),履胜元军,收复州县多处,但终因寡不敌众,退至广东,转战于南岭、海丰等地阻击元军,次年因叛徒引兵袭击,在五岭坡兵败被俘。他拒绝元将张弘范的诱降,次年被押至大都(今北京)。他认定自己是宋朝的“状元宰相”,必须一死以尽忠。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初)在柴市被杀害。他一生所遭险难及战友事迹,都作有诗歌,题名《指南录》。其中《过零丁洋》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句,为人千古传诵。《正气歌》亦有名。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他反对蒙古贵族民族压迫,坚持抗元斗争,坚守民族气节,为世人敬仰和赞颂。

☚ 朱熹   王阳明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 (今江西吉安)人。理宋宝祐四年 (1256)进士第一。历任刑部郎官,曾做瑞州、赣州等的知县。德祐元年(1275)元军东下,乃组织义军,保卫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营谈判,被扣留。后在镇江脱险,回温州拥立瑞宗,力图恢复,转战东南。景炎三年(1278),在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囚于大都四年,因坚贞不屈,在大都柴市口被杀害。
文天祥前期的诗歌多是应酬之作,元军攻陷临安后,他的作品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精神和艺术风格,以反映宋灭亡前后动乱的社会面貌为主,表现出坚定的民族气节和昂扬的斗争意志,慷慨激昂、沉郁悲壮,被称为史诗。他的《正气歌》、《金陵驿》、《过零丁洋》等都是极具艺术感染力的名篇。其中《正气歌》写于大都狱中,诗中遍举古代胸怀“正气”的人物的高风亮节以激励自己,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崇高气节和至死不变的坚定意志。他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更是人们所传诵的千古佳句。
他的词留传下来的不多,但内容和风格也一如其诗,直抒胸臆,激越沉痛。代表作有《酹江月》、《满江红·代王夫人作》等。其散文《指南录后序》记录了他出使敌营谈判被拘,以及逃归的过程,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和《正气歌》一样,历来被大家所重视。
著作《文山先生全集》20卷、《指南录》4卷、《指南后录》4卷。

☚ 王沂孙   司马光 ☛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抗元名臣,文学家。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佑四年状元。恭帝德佑元年(1275年)元军进迫临安,他在赣州组织民兵万人,北上勤王。次年以右相赴元营议和,因不屈被扣押,胁持北上,至镇江逃脱,辗转海道至福州,与张世杰等拥立赵昰为帝(端宗)。后进兵江西,号召人民继续抗元,兵败退守广东。祥兴元年(1278年)于五坡岭(今广东海丰北)被俘,书旧作《过零丁洋》诗斥元将张弘范。后被囚大都(今北京),于狱中编《指南录》,作《正气歌》。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就义。有《文山先生全集》,其诗多叙及险恶经历,气势豪放,允称诗史,其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句,尤为后世传诵。参见“文学”中的“文天祥”。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2

南宋诗人。民族英雄。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历任秘书省正字、刑部郎官、秘书监等官职,并出任湖南提刑,知瑞、赣等州。德祐元年(1275),元军围临安,他发文告,募义兵,组成万余人抗元武装。次年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入元营谈判时,慷慨抗辞,大义凛然。被扣留,解送北方时,由镇江出逃,历尽艰险,回温州拥立端宗,图恢复,转战东南。终因孤军无援,力量悬殊,兵败被俘,拘囚燕京四年。他严词拒绝诱降,敌人软硬兼施,威逼利诱,始终不屈,元至元十九年(1283)在今北京宽街附近壮烈就义。他的前期诗歌受江湖派影响,主要是咏物感时之作,佳篇较少。南宋亡国之变和其抗元的斗争生活,使其诗风大变。《指南录》、《指南后录》、《吟啸集》所收后期诗作,多与时事密切结合,既记录了他抗元斗争的生活,也表现了他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激昂奋发,悲壮慷慨。其中古体诗《正气歌》、《过零丁洋》等为千古传颂。其名句“俯仰经行处,死生谈笑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垂训千古,为后代仁人志士的座右铭。他后期特别热爱杜诗,有著名的《集杜诗》200首,所做诗歌也主要学杜甫,具有杜诗悲凉沉郁的风貌。有《文山先生全集》20卷。

☚ 辛弃疾   苏门四学士 ☛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将领。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水)人。宝祐四年(1256年)状元。咸淳十年(1274年),元军再犯,举兵从赣州入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以右丞相兼枢密使入元营谈判,被扣押解往元大都(今北京)。途经镇江时逃脱,经通州至福建南剑州(今福建南平)重举抗元大旗。景炎二年(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赣州和吉州属县。祥兴元年(1278年)进兵海丰潮州,兵败被俘。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宋亡后,被押元大都。在狱中3年,始终不屈,写下《正气歌》。至元十九年十二月(1283年1月)从容就义。

文山集/文山先生全集/文山先生文集/文文山文集/文天祥全集

☚ 癸辛杂识   文山集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佑四年(1256)中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瑞、赣等州。德佑元年(1275)闻元兵东下,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奉命赴元军谈判被拘,后脱险,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曾于景炎二年(1277)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不久兵败,于广东五坡岭被俘,拘囚三年,坚贞不屈、被害于大都(今北京)柴市。长于诗,后期所作《指南录》、《指南后录》中的诗作,表现了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堪称诗史,以《过零丁洋》、《正气歌》尤为后世所传诵。亦能词,文天祥的散文也写得笔墨酣畅,气势磅礴。《正气歌序》、《指南录后序》等乃是其代表作。有《文山先生全集》20卷存世。

☚ 王炎午   林景熙 ☛

文天祥wén tiān xiáng (1236-1283)

《本草纲目》木部第43卷龙脑香(1)。人名。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 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经进士。官至右丞相。因抗元被元重兵所败,坚持抵抗,次年在五坡岭被俘,坚决拒绝元将的招降,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其志。次年被害。在大都狱中所作《正气歌》尤为世所传诵。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大臣。字履善,又字宋端,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 人。南宋宝祐四年(1256) 中进士第一名。历任刑部郎官,知瑞 (今浙江温州市)、赣等州。德祐元年 (1275)元军东下,他在赣州组织义军万人,入卫临安 (今杭州市)。次年任右相兼枢密使。出使元军营中议和,遭扣押,被拘至镇江后逃脱,由通州 (今江苏南通) 人海至福州,与张世杰、陆秀夫等拥立赵是为帝,即端宗。景炎二年 (1277) 进兵江西抗元,收复州县多处,后被元重兵所败,退入广东。次年十二月在五坡岭 (今广东省海丰北)被俘。拒绝元将张弘范诱降,书《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押送至大都(今北京),囚禁三年余,屡被威逼诱降,誓死不屈,所作《过零丁洋》诗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义凛然,千古流芳。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 (1283年1月9日) 于柴市就义。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 钟相、杨么起义   合州之战 ☛

文天祥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民族英雄、诗人。字宋瑞、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四年进士。曾为湖南提刑,知瑞赣等州。德祐元年,元军渡江后,他以家资扩兵,入卫临安,官右丞相兼枢密使。后加封少保信国公。景炎三年被俘,慷慨就义。有《文山先生全集》20卷。其《指南录》、《指南后录》中的诗文纪录了他的艰难经历和斗争生涯; 其中《正气歌》写囚牢生活,反映了高昂的爱国精神和不屈的民族气节。《过零丁洋》、《金陵驿》、《扬子江》等诗亦都奋发激越,沉郁悲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传诵。其词今存不多,风格如同其诗,毫无委靡之色,如《满江红·代王夫人作》、《念奴娇·驿中言别友人》等,都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吴文英   张炎 ☛

文天祥1236~1283Wen Tianxiang

patriot,court official and man of letters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also named Wenshan.Works: Passing by Lingding Sea,Song of the Rectifying Force,Record of the Compass,Latter Record of the Compass,Complete Collection of Wenshan,etc.

文天祥1236—1283

南宋大臣、政治家、文学家。字履善,一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宝祐进士第一名,因父丧未受官职。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忽必烈率军攻鄂州(今湖北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他上疏请斩董宋臣,并进御敌之计,未被采纳。后历知瑞、赣等州。咸淳六年(公元1270年),因草拟诏书,违贾似道意,被罢斥。咸淳九年(公元1273年),任湖南扑刑,旋改任知赣州。德祐元年(公元1275年),元兵东下,他在赣州组织义军,入卫临安(今浙江杭州)。次年,任右丞相,派往元营谈判,被扣留。后于镇江脱逃,自通州(今江苏南通)由海道南下至福建,与张世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进兵江西,收复州县多处。不久,为元重兵所败,退入广东。次年,被叛徒引元兵袭败,在五坡岭(在今广东海丰北)被俘。他拒绝元将张弘范的诱降,书所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志。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 迭经利诱威逼, 始终不屈。至元十九年十二月九日 (公元1283年1月9日),在柴市(今北京菜市口)从容就义。他在狱中所作《正气歌》,表现他英雄气节,尤为世所传诵。遗著有《文山先生全集》。

文天祥1236—1283

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宋吉州庐陵(江西吉安)人。十九岁,策讲士第一。考官王应麟称其卷为“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开庆元年(1259),元军攻宋,宦官董宋臣上言迁都,人莫敢言其非。他上言: “乞斩宋臣,以一人心”。德祐元年(1275),元军沿江东下,他尽以家赀为军费,募万人武装入卫临安。除知平江府,明年,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赴元营议和,被伯颜拘留。夜亡入真州,几死。后辗转高邮,泛海入温州。端宗即位,拜右丞相,以都督收兵入汀州。后移师漳州、梅州,出江西,入会昌、兴国,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兵败被俘。元将张弘范令其致书招降张世杰,乃书《过零丁洋》诗与之,以表不屈心迹。后被押送大都(今北京),途中绝食八日,不死。忽必烈使人劝降,他答以“国亡,吾分一死矣。”被押三年,誓死不屈。狱中作《正气歌》,大义凛然。临刑,南面而拜,不忘故国,从容就义。后人辑有《文山先生全集》。(参考图432)

文天祥

(南宋·端平三年——元·至元十九年 1236~1283)吉州廬陵 (今江西吉安) 人。字宋瑞,一字履善,號文山。弱冠進士第一,咸淳九年 (1273) 拜湖南提刑,轉知贛州。元兵入侵,國事告急,天祥奉勤王之詔,涕泣起兵。德祐年(1275)升右丞相兼樞密使,奉旨使元,與元相伯顔抗争,被拘執。密奔真州,泛海入温州,再起兵于江西。與元軍戰於空坑,大潰,收殘兵奔循州,駐南嶺。衛王立,加少保,封信國公。進屯潮陽,亦潰,為元拘燕 (北京) 三年。元世祖知其終不屈,至元十九年(1282)斬於燕京柴市。天祥臨刑作“正氣歌”以見志,從容謂吏卒曰: “吾事畢矣!”南響叩拜而死。元主嘆為“真男子”。謚忠烈。天祥善屬文,能詩,工書。張翥云:“公精忠偉烈,古今震耀,翰墨光芒,垂示百世。”王鏊云:“公精忠大節,焯焯天地間。而字畫精妙,雖紙墨之微,亦皆不苟。”張丑云:“信國書體清疏挺辣,其傳世〈六歌〉等帖,令人起敬起愛。”天祥高風亮節,頗為古今贊仰,而書名被覆。有《文山集》、《文山詩史》等。其“正氣歌”廣為日本人愛誦。在幕末維新變動時期 (即十九世紀中期明治維新時期),使日本頗受鼓舞。


文天祥書 (局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