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博事业概述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博事业概述

文博事业概述

在旧中国,壮族地区的文博事业几乎为空白,偶尔发现的一些古物信息,也只是作为地方趣事传闻而已。1935年,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的裴文中、杨钟健等人到桂林、武鸣等地进行洞穴调查,发现一批古人类文化遗址并采集到一批打制石器。他们是最早对壮族地区古代文物进行科学调查与研究的专业学者。本世纪三十年代,广西已设置了省立博物馆,但当时人员与藏品极少,设备简陋,研究成效甚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文物、博物馆工作。1950年4月1日,在桂林成立广西文物馆筹备委员会,接收前广西省通志馆和广西科学馆移交的一批文物和石刻拓片。1952年7月成立广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同年,广西文物馆筹备委员会改为博物馆筹备处。1956年8月,广西省立博物馆在南宁市人民公园正式开馆。1958年以后,梧州、柳州、桂林市先后成立了文物管理委员会。1959年,梧州、柳州市博物馆成立。60年代,则有百色右江、田东右江革命纪念馆和桂林市博物馆筹备处相继成立。从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广西文博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自1978年起,文物保护机构得到迅速发展。到1985年止,已有市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文物管理所50个,工作人员达167人。区内的博物馆24个,文物藏品约6万多件。其中一级藏品约140件,工作人员达3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如今广西所设立的博物馆已有28个,其中综合馆有17个,专题陈列馆有4个,革命纪念馆有7个,工作人员40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约有40人,中级职称约有100人,共有文物藏品13万多件,一级藏品约317件;文管会和文管所有67个,文物藏品约3万件,工作人员285人。云南文山和广东连山分别建立了革命纪念馆和民族博物馆,各县有文管所。
文物普查与征集是文博事业的基础工作。1951年,已在广西各地征收到大批文物、图书资料。1953年起,开展全区性的文物普查工作。内容涉及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名胜古迹、太平天国革命、民族文物、革命文物等各个方面。1987年后,在全区又进行更广泛、更全面的文物复查、登记,时间长达三年。参与的各级专业与业余人员达3000人,耗资达30万元,所调查的村庄已占全区村庄总数的85%以上。调查登记不可移动的文物点有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和摩崖造象、近现代史迹、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其它重要文物点等共700多处,共收集文物标本约2.3万件。经数十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了壮族地区的大量文物遗址,其中最著名的有柳江人、西畴人、百色盆地旧石器、甑皮岩洞穴遗址、贵县汉墓群、花山崖壁画、大王岩画及武鸣马头、元龙坡西周春秋墓等,为深入研究古代壮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实物依据。
在文物保护方面,国家与广西各级人民政府先后调拨上千万元专款,用以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维修工作。自1961年来,国务院、自治区和市、县人民政府公布的保护单位近千处。其中属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金田起义地址、花山崖画等7处;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有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26处,石刻14处,古遗址32处,古墓葬33处,其他7处,共14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达800多处。这些文物点基本上得到妥善的维修、加固,划定保护范围及管理责任。
随着各级文物机构的日益完善,文物的宣传工作和科研也得到了加强。据不完全统计,到1990年止,广西已举办了各种陈列展览215个,观众近百万人。许多文物古迹和革命旧址已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和文化教育场所,在传播历史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现在,文物科研工作正向纵深发展。许多重大的文物考古发现及发掘,已陆续编出研究报告公开发表。专业人员研究的题材相当广泛,所撰写的大量论文涉及考古学、历史学、民族学、博物馆学、古生物学、体质人类学等领域。仅广西文物管理委员会、广西博物馆出版的重要专著就有《广西出土文物》、《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广西左江岩画》、《广西铜鼓图录》等。

☚ 广西文献资料索引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 ☛
0000475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5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