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经济学 主要责任者: 陈元刚,孙平,刘燕 责任方式: 主编 出版者: 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地: 重庆 字数: 205 千字 页码: 1-187 开本: 16 中图分类号: G05 语种:中 定价:29.00 出版时间:2017-01 丛书多卷书否:否 书目简介:本册工具书共收录37条词条。 被引频次:18文化经济学研究文化领域经济关系和文化经济活动及其规律。文化指生活条件、物质和精神价值、思想和知识的总体。主要内容有:1.基础研究,包括文化部门的性质和特点、经济规律在文化领域的反映、文化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文化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2.应用研究,包括文化发展规划、文化部门的效益评价、物质技术条件的最优使用、文化部门的经济管理及方法等。 文化经济学研究文化领域利用经济规律的形式、特点及社会的文化需要与社会物质基础相互关系的科学。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部门是由教育、科学技术、艺术、文学、宣传、宗教、出版等多种部门构成的组织机构。因而,文化经济学具有既综合,又独立的学科性质。一方面,不能将它与诸如劳动经济学、科学经济学等只研究国民经济中个别生产因素的分支学科等同;另一方面,也不能只从文化领域各部门(如电影经济、戏剧经济、图书馆经济)的角度来探讨其经济问题。但从服务过程的特殊经济条件出发,文化经济学也同卫生经济学一样,是一门非生产性劳动经济学。学科任务是探讨经济规律在国民经济文化领域中的内容、作用及其作用的条件,促进文化领域从人力上、物力上和财力上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而努力。 作为一门学科,文化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所必需的国民经济手段,包括文化建设的范围、质量、结构及相应的经济效果,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文化领域各部门的政治和经济目标,国民收入中生产与使用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等。(2)文化对社会经济的作用和影响,包括文化的社会经济功能,文化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等。(3) 文化部门经济关系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包括文化领域社会劳动的高效率,物质技术基础(建筑设施,设备)的合理使用,经济效益和耗费的测定等。 苏联,东欧国家的学者对文化经济学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发表了一系列的论文。如民主德国经济理论月刊 《经济科学》1982年第8期刊载的《文化领域经济学的迫切问题》的文章,就论述了文化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 我国对文化经济学尚处于一般的介绍阶段。 阅读书目: 《日本文化の經濟学》[日]並木信义著,东京ダィセモンド社19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