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所讨论的一种文化现象。一定的文化在一组条件下发生,而当条件消失时,仍然坚持存在一个时期的现象。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先使用。认为一些好象不合理的风俗和信仰,是早期合理行为的遗迹。要把保持其作用或意义的风俗同那些已经失掉效用的风俗相区别,后者已与文化的其余部分勉强融为一体,故称为文化残余。
文化残余
文化变迁中的一种文化现象,即一种不再具有原始的功能但仍然继续留存着的文化特质。这种文化特质在特定条件下发挥某处实际效用,当条件流失时,这种效用随着条件的变化而逐渐失去,但由于它是传统的或具有某种装饰之用而留存下来。此术语是由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首先使用。他认为,一些看似不合理的风俗和信仰,如农民的迷信,是早期合理行为的遗迹. 他把仍保持其效用或意义的风俗同那些已经失掉效用的风俗区分开,后者被认为与文化的其余部分勉强融为一体,故称为文化残余。马林诺夫斯基否认这个概念,认为根本不存在任何文化残余,而只有失去了旧功能,获得了新功能的文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