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文化与人格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文化与人格

文化与人格

美国人类学中一个以心理分析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分支学科,后发展成人类学与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心理人类学。它涉及的主要问题是: 人类社会文化系统得以延续和创新的心理条件是什么?它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 文化是怎样影响个体的性格的?个体变成他们自己文化的成员,其行为过程是什么?本世纪30年代以前,人类学家们所关心的主要是文化进化和民族文化的历史重建等问题,没有注意到文化传统的传递、延续和创新的心理过程。后来人们在作野外调查时发现,要想更深入地研究文化如何通过个人而存在,又如何经过个人的学习、接受等心理过程而传递、延续下去,必须借助于心理分析的方法。在新弗洛伊德主义学派代表人物H·S·沙利文,E·艾里克森的直接影响下,E·萨丕尔、R·本尼迪克特、M·米德等人最早将心理分析方法引入人类学研究。以后又有C·杜博依斯、C·克拉克洪等人积极参与文化与人格的研究,又以R·林顿和A·卡迪纳的合作研究为发展高潮,形成一种基本人格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社会的过程是个人与文化传递的根本问题。它利用惩罚和奖励、儿童对父母人格的内化以及社会迁升的欲望,使所有的社会成员都纳入文化所期望、要求的轨迹之中,形成同样的人格结构——基本人格,每代人都成为前代人的复制品。早期文化与人格的研究者大都是遵循上述划一的基本人格结构理论而进行的,换言之,这些学者研究的基本前提是认为同样社会文化所产生的人格大都是相同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文化与人格以国民性研究为主要研究项目,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一书是这项研究的代表作。50年代末期,心理人类学家A ·华莱士、M ·斯皮罗等人对同样的社会文化产生大体一致人格的理论提出质疑。他们认为,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的心理状态非常复杂,社会成员由于所处的阶层、团体不同,年龄、职业、生活经历各异,其行为与动机之间是有距离的,因而下一代人不可能成为前代人的完全复制品。J ·惠汀和I ·蔡尔德等人采用泛文化比较方法研究文化和人格,他们企图利用人类学家在不同地区搜集的各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两人合著的《儿童教养和人格》是研究儿童教育和人格关系最成功的著作。1961年休 (HSU) 出版了《心理人类学——研究文化和个性的方法》,标志着心理人类学的建立,文化与人格研究开始了新的发展方向。

☚ 文化融合   文化与人格学派 ☛
00002592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5:4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