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敦煌莫高窟壁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敦煌莫高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Dunhuangmogaoku bihua

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省西部敦煌县城东南30余公里的鸣沙山。至今保存有412个洞窟,其中有大量的壁画、彩塑及各种经卷。莫高窟修建于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其创作活动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延续到元代,历时1 000多年。其中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的壁画和造像最盛。莫高窟现保存壁画五千余平方米,这些丰富多采的佛教壁画,显示了中国古代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和伟大的创造精神。早期壁画,包括北凉、北魏、西魏、北周时代的作品。壁画内容有佛像,佛教故事,神话故事,供养人像,装饰图案等。多以单幅画,组画的形式出现。壁画变形巧妙,线描劲秀,色彩质朴,神态生动,体现了外来佛教艺术和中国本土艺术的初步融合。中期包括隋唐两个朝代的作品,与早期作品相比、佛传故事减少,经变故事增多,并以横幅对称的构133图形式出现。构图宏伟,规模严整,色彩灿烂,形象优美。晚期壁画包括五代、宋、西夏、元四个时期的作品,由于“丝绸之路”的衰落,这时莫高窟壁画的创作活动逐渐减少,其艺术水平也赶不上前代。

敦煌壁画·狩猎图

☚ 永乐宫壁画   李贤墓壁画 ☛
敦煌莫高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壁画

敦煌莫高窟,位于中国甘肃省敦煌县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断崖上,开凿于苻秦建元二年(公元336年),一说开凿于西晋永和九年(353年),历经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一千多年间凿窟建寺活动从未间断。现存洞窟492个。敦煌自张骞通西域始,就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汉武帝时在此设郡,行使管辖权。东西方可以自由交往。成为印度健陀罗文化、希腊文化和中原文化三大文化的会合地。因此,敦煌石窟不仅是中国艺术宝库,也是世界艺术的宝库。敦煌石窟是敦煌郡境内诸窟的总称,包括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东千佛洞,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内的五个庙石窟等。其中以莫高窟规模最大,建窟最早,内容最丰富,其余诸窟,均系莫高窟的分支。
莫高窟壁画内容丰富,大体可分为: 佛菩萨及天神像、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及与此有关的因缘故事、佛教史迹故事、经变故事、供养人、装饰图案和建筑图等。早期(北周以前),壁画主题侧重宣扬忍辱、苦修,无原则的施舍和自我牺牲,即以六度为基本内容。主要包括萨朵那舍身赐虎,闪摩迦深山奉亲,月光王以头施人,尸毗王割肉贸鸽,楞竭梨王身斫千钉,虔遮尼婆梨王剜身燃千灯,微妙比丘尼现身说法,沙弥守戒自杀,五百强盗成佛,须摩提女请佛等。系佛教本来的传统题材,与隋唐壁画以表现西方极乐世界的净土为主,宣扬欢乐和幸福的主题大相径庭。壁画的表现形式,早期简单,后期复杂严密。技法演变,大致是隋以前用铁线描,土红线打轮廓,赭石色晕染明暗面,再赋色,最后用墨线提醒。晕染主要采用西域式的凹凸法,即以明暗关系表现立体感,富有光影效果。隋代时间虽然短,但其壁画的时代风格很明显,趋向细致繁丽。人物形象出现重染两颊、眉楞,突出鼻梁、下颌的染色法。又有了浅染五官四周,甚至纯白面颊的作法,显然已经从十六国北周以来在底色上赋亮色的白鼻梁,白眼睑,凡肉体突出部位加白光的染法脱离出来。已把西域的凹凸晕染法与中原的染色法结合起来,孕育了唐代的新画风。唐以后出现兰叶描,土红线打轮廓,墨线提醒,着色浓重,丰富而华丽,画面显得金碧辉煌。唐及其以后也有以线条为主体的,充分显示出线描本身的美感。宋元壁画又出现折芦描和钉头鼠尾描,线描的适应能力进一步加强,宋元壁画的色彩又趋向冷瑟单纯,突出线描的表现力。

☚ 放牧图   尸毗王割肉贸鸽 ☛
00003079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3:0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