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木简
新莽。木质。简长23.5厘米,简宽1.5厘米,简厚0.2厘米。1979年10月在敦煌县马圈湾出土汉简1217枚。纪年简上自宣帝本始三年(公元前71年),经元、成、哀、平,下至王莽地皇二年(公元21年),共历时92年。现藏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这批汉简中包括隶、草(章草)、行(介于真、草文间的书体)三体书。是西汉中期至新莽之间、敦煌境内日常应用的最主要的字体。此木简为书记简,章草体。用笔婉转自如,奔放流畅,有连绵之势,开启了后世“狂草”的意韵和体势。是汉简中圆融一类的章草书法。结体宽绰、具有大家风度。木简的草法巧妙地融合了居延汉简的草法,使早已规范化的章草更加完善。书简内容有诏书、奏记、檄、律令、品约、牒书、爰书、符传、簿册、书牍、历谱术数、医药等,极为丰富,为探讨汉代玉门关故址提供了最新的资料,是很难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