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敦煌壁画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

在甘肃敦煌东南的鸣沙山与三危山之间的莫高窟中。莫高窟又名千佛洞,是四百多个洞窟的总称。始建于东晋,历经北魏、隋、唐、五代、宋、元等各代增修开凿,规模逐渐扩大。洞窟内保存有大量精美壁画、塑像,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长画廊。题材内容以佛、菩萨为主,多画本生故事与佛传故事以及显示佛法威力的因缘故事。虽属宗教艺术范围,但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社会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如《纤夫图》、《宴会图》、《马厩图》、《耕种图》、《乐队图》等。在继承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印度笈多王朝键陀罗的佛教艺术的技术成就和样式,规模宏伟,构图严谨,色彩绚丽灿烂,造型生动而具立体感。它是我国伟大的壁画艺术宝库。

☚ 克孜尔千佛洞壁画   须达那太子本生故事图 ☛

敦煌壁画

 古壁画
 自古琵琶上弹落的缤纷色彩, 自古舞裙上旋落的宛转线条,徐徐飘入
 但渐渐石化,石化成一个美丽的东方故事被一座座洞窟密封了多少世纪
 
 云的波纹、风的曲线,渐渐凋零
 长裙飘举的飞天,也千余年幽囚壁面
 阴光枯萎,月色冻结
 每一缕线条都波动着一个灵魂的痛苦史
 以四边为限,历史框定在一面剥落的古壁中
 
 凝固的微笑、凝固的舞姿、凝固的音乐
 数千年岁月反凝固为一瞬叹息
 烽火、狼烟、 尘埃、雨雪都渐渐退远
 退远为一幅幅历史壁画的全景背景
 血与汗与泪调为底色,五千年岁月
 神话与传说, 只是壁上蒸发干的缕缕浮云
 那土壁原是一块立起的土地
 本应该生草、生花、喷吐异香
 本应该向八方大敞阳光的洪流
 但却尘封洞暗。飞天难飞, 乐伎难唱
 
 岁月烟逝……
 以五千年历史为壁,以五千年曲折框边
 先民曾是一代代栖息于壁上的飞天幻影
 总飞不出四壁的限制
 于东方古原的躯壳中,脱壳飘出的飞天
 原是民族之魂
 以人心为始, 以太阳为终
 
 悠悠然自东方黄土中飘升
 一代代,冲开冰结的阳光与锈涩的空气
 其实人心与历史
 才是真正无垠之壁
 天风浩浩、日色晶晶、江山代变
 让一切年轻的梦从古老的壁上飘然飞出
 活的线条,活的色彩,活的想象
 才能彩绘一个民族深沉的悲欢
 

 敦煌壁画是我国石窟艺术中的瑰宝。一提到敦煌, 人们就会想到鸣沙山,想到凿于鸣沙山东麓断崖上的莫高窟(俗称千佛洞)。那洞窟多达492个,分为上下五层, 自南至北,绵延1600余米。远远望去,高低错落,鳞次栉比,蔚为壮观。其中,各种彩塑,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自不待言;单就那绘有佛像、佛教史迹、经变、神话等题材的壁画来说,就有45000多平方米,若按两米高排列开来,竟可构成一条长达25公里的画廊。如此丰富的艺术宝库,曾引起多少鉴赏家的惊叹与赞美!然而作为一个诗人,章德益别具慧眼。他在《敦煌壁画》一诗中,不讴歌,不颂扬,而是借画评史,提出一个变封闭为开放、化凝固为发展、从而复活民族之魂的话题。
 诚然,那壁画是富于艺术魅力的。它有缤纷的色彩,那色彩是从“古琵琶上弹落”的;它有宛转的线条,那线条是从“古舞裙上旋落”的。这弹落的色彩、旋落的线条“徐徐瓢入”古壁画,便构成了古壁画的瑰丽与柔美。然而, “徐徐飘入”的过程也就是“渐渐石化”的过程,一旦完成这“石化”,密封进一座座洞窟,那云的波纹、风的曲线以及长裙飘举的飞天女神,便都以四边为限,“框定”在剥落的古壁中。这情形,不正是古老神州闭关锁国的写照吗?
 封闭的结果是凝固。本来, “那土壁原是一块立起的土地/本应该生草、生花、喷吐异香/本应该向八方大敞阳光的洪流”。但是一经变成壁画的“载体”,却凝固了微笑,凝固了舞姿,凝固了音乐,使“飞天难飞,乐伎难唱”。想想中国近代由于内部腐败、外敌侵略造成的科技落伍、经济衰退,那一幅幅“框定”的壁画不正是停滞不前的中国社会的缩影吗?
 岁月如烟,五千年的中华历史,也曾是一道墙壁,我们的先民就是“栖息于壁上的飞天幻影”。他们代代相继,幻想着飞入一个极乐世界,这幻想,乃是我们的民族之魂。然而飞了一个世纪又一个世纪,到头来,何尝飞出过四壁的限制!时至今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门之外已有人登上月球,并把眼光瞄向广袤的宇宙。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怎能一直沉缅于古老的幻梦呢?
 天风浩浩、日色晶晶、江山代变
 让一切年轻的梦从古老的壁上飘然飞出
 活的线条,活的色彩,活的想象
 才能彩绘一个民族深沉的悲欢
 这是诗人审视敦煌壁画得出的结论。如果说,先民曾以丰富的幻想创造了灿烂的敦煌艺术,却又不幸将它演化为一段封闭、凝固的历史,那么今天我们却应该从古壁走向现实,紧追当今世界之潮流,在历史的无垠之壁上彩绘出一幅幅新时代的飞天图!

敦煌壁画

中国古代壁画。主要指敦煌莫高窟的壁画。位于甘肃敦煌县城东南25km鸣沙山上,上下5层,南北长1600多m,保存洞窟480余个。始建于366年,至唐代达到繁盛的顶峰,共存唐窟200多个。现存各代壁画45000多m2。画面如按2m高排列,可构成长达25km的画廊。作品反映了5~14世纪的社会生活。其内容分为佛像、佛经故事、传统神话、经变、佛教史迹、供养人、装饰图案等7类。代表作品有:第257窟,北魏时所作《九色鹿王本生》,96cm×385cm;第220窟,唐代时所作《维摩诘经变》,75cm×74cm;第156窟,864年所作《张议潮统军出行图》,130cm×830cm,绘人物100余名。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

古代绘画。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石窟内的壁画,有时也专指莫高窟壁画。敦煌壁画上起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共延续1600多年。保存至今的壁画有50000多平方米,其中莫高窟就有45000多平方米。敦煌壁画在石窟内的分布主要是在前室诸壁、通道、主室四壁、中心柱四面及窟顶的藻井、平棋和四披等部位。其内容可分为七大类: ❶佛像画。包括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药师佛等各种佛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各种菩萨;天王、龙王、夜叉、乾闼婆(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摩睺逻迦(大蟒神)等天龙八部。
❷中国传统神话题材。如东王公、西王母、方位四神、雷公、霹电、风伯、雨师以及伏羲、女娲、羽人等。
❸佛教故事画。有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
❹经变画。又称变相。常见的有《法华变》、《维摩变》、《药师变》、《弥勒变》、《涅槃变》、《阿弥陀变》、《劳度叉斗圣变》等等。
❺装饰图案。主要有变形的植物纹、动物纹、天象纹、几何纹等纹样。
❻佛教史迹画,又称佛教感应故事画。主要有《张骞出使西域》、《大夏佛迹—晒衣石》、《佛图澄神异》、《东晋高悝得金像》、《隋文帝迎昙延祈雨》以及各种瑞像图等等。
❼供养人画像。供养人画像属功德肖像画。重要作品有《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曹议金夫妇出行图》、《于阗国王及皇后供养像》等。敦煌壁画以中国传统的线描为基础,采用装饰性构图、工笔重彩的敷色手法。在艺术风格上,北朝初期以西域样式为主,人物比例短粗,面相丰圆,以土红色为基本色调,粗犷厚重。自北魏后期开始,江南“秀骨清像”的佛画样式传到敦煌,与西域样式同时并存,并逐步融合,形成了较前期轻松明快的风格。隋唐时期是敦煌壁画发展的最高峰。人物比例适度(1:6—1:7),个性鲜明,形态生动,色彩丰富艳丽。宋代瓜沙曹氏政权建立了敦煌画院,创作了规模巨大的洞窟和壁画,形成了统一的院体风格,但日趋僵化。西夏时期,显宗、密宗内容同时进入壁画,艺术风格上以继承曹氏院体和唐代“吴装”为主。元代壁画不多,但同时存在着密宗和中原的白描淡彩两种风格,成就十分突出。明、清之后虽有不少增补,但艺术水平拙劣,不足为道。

☚ 榆林窟壁画   莫高窟本生故事壁画 ☛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

古代绘画。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包括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安西*榆林窟等石窟内的壁画,有时也专指莫高窟壁画。敦煌壁画上起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共延续1600多年。保存至今的壁画有50000多平方米,其中莫高窟就有45000多平方米。敦煌壁画在石窟内的分布主要是在前室诸壁、通道、主室四壁、中心柱四面及窟顶的藻井、平棋和四披等部位。其内容可分为七大类: ❶佛像画。包括三世佛、七世佛、释迦、多宝佛、药师佛等各种佛像;文殊、普贤、观音、势至等各种菩萨;天王、龙王、夜叉、乾闼婆(飞天)、阿修罗、迦楼罗(金翅鸟王)、紧那罗(乐天)、摩睺逻迦(大蟒神)等天龙八部。
❷中国传统神话题材。如东王公、西王母、方位四神、雷公、霹电、风伯、雨师以及伏羲、女娲、羽人等。
❸佛教故事画。有本生故事、因缘故事和佛传故事。
❹经变画。又称变相。常见的有《法华变》、《维摩变》、《药师变》、《弥勒变》、《涅槃变》、《阿弥陀变》、《劳度叉斗圣变》等等。
❺装饰图案。主要有变形的植物纹、动物纹、天象纹、几何纹等纹样。
❻佛教史迹画,又称佛教感应故事画。主要有《张骞出使西域》、《大夏佛迹—晒衣石》、《佛图澄神异》、《东晋高悝得金像》、《隋文帝迎昙延祈雨》以及各种瑞像图等等。
❼供养人画像。供养人画像属功德肖像画。重要作品有《张议潮夫妇出行图》、《曹议金夫妇出行图》、《于阗国王及皇后供养像》等。敦煌壁画以中国传统的线描为基础,采用装饰性构图、工笔重彩的敷色手法。在艺术风格上,北朝初期以西域样式为主,人物比例短粗,面相丰圆,以土红色为基本色调,粗犷厚重。自北魏后期开始,江南“秀骨清像”的佛画样式传到敦煌,与西域样式同时并存,并逐步融合,形成了较前期轻松明快的风格。隋唐时期是敦煌壁画发展的最高峰。人物比例适度(1:6—1:7),个性鲜明,形态生动,色彩丰富艳丽。宋代瓜沙曹氏政权建立了敦煌画院,创作了规模巨大的洞窟和壁画,形成了统一的院体风格,但日趋僵化。西夏时期,显宗、密宗内容同时进入壁画,艺术风格上以继承曹氏院体和唐代“吴装”为主。元代壁画不多,但同时存在着密宗和中原的白描淡彩两种风格,成就十分突出。明、清之后虽有不少增补,但艺术水平拙劣,不足为道。

☚ 榆林窟壁画   莫高窟本生故事壁画 ☛
敦煌壁画

057 敦煌壁画

即甘肃敦煌石窟壁画。敦煌石窟包括莫高窟(又称千佛洞)、榆林窟和西千佛洞等处,其中以莫高窟最大。它位于敦煌东南25公里的三危山与鸣沙山麓之间。该窟早在前秦建元二年(366)开始建窟,后经十六国、北魏、北周、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不断增修,共开凿了一千多个洞窟,其洞窟像蜂房一样,上下五层,十分壮观。现尚存492个洞窟,存有塑像2415尊,壁画总面积约45000多平方米。内容多属宗教范围,也有反映现实生活题材以及精美的图案装饰等。这些作品反映了我国从4世纪至14世纪的部分社会生活及历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情况。它是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艺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画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87年将其列入 “世界遗产清单”。

☚ 宗教壁画   萨埵那太子舍身饲虎 ☛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中主要的艺术形式。在敦煌石窟艺术中以莫高窟为最,壁画也以莫高窟保存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年代最久远,艺术质量最高。敦煌壁画的制作从公元三世纪的西晋起,宋元终止,历时千年,各个朝代均有创制。手法,风格也随时代变迁而各有千秋,但主要内容始终是以佛、菩萨、佛传、本生故事及供养人为主。除此,描绘在门楣、佛龛、藻井上的图案也是十分精美的。在现存莫高窟的492个石窟中,壁画总面积达45000多平方米,近代虽遭帝国主义文化强盗多次盗窃,现存的壁画无论其数量与质量,仍称得上是世界文化史一颗灿烂明珠。

☚ 永乐宫壁画   李贤墓壁画 ☛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

敦煌壁画是敦煌石窟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莫高窟、榆林窟、东、西千佛洞等石窟内的壁画,有时也专指莫高窟壁画。敦煌壁画起始于十六国时期的北凉,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延续1 600多年。保存至今的壁画有50 000多平方米,其中莫高窟45 000平方米。其内容大体可分为7类:一、佛像画。描绘佛教崇拜的各种神像,包括各类佛像、菩萨像和天龙八部等。仅莫高窟就存各种佛像12 208身,说法图933铺。二、故事画。以佛经为依据的独立连环画, 包括佛传故事画、本生故事画和因缘故事画等。三、经变画。又称变相,即将一部佛经描绘成一幅画。这是我国佛教艺术的独创形式。四、佛教史迹图。描绘佛教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佛教圣地和灵应事迹。既有真人真事,也有想象虚构。五、传统神话题材。描绘中国传统神话传说中的东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娲、四神、羽人等形象,是佛教同儒、道家思想结合的产物。六、供养人像。属功德肖像画。七、装饰图案。有变形的植物纹、动物纹、天象纹和几何纹等。敦煌壁画以中国传统线描为基础,采用装饰性构图,工笔重彩笔敷色手法。在艺术风格上,北朝初期以西域样式为主,人物比例短粗,面相丰圆,以土红色为基本色调,自北魏后期开始,中原秀骨清像的佛画样式传到敦煌,与西域样式并存相融,形成了较前期轻松明快的风格。隋唐时期是敦煌壁画发展的高峰,人物比例适度,个性鲜明,形态生动,色彩丰富艳丽。宋代曹氏政权统治瓜沙期间,出现了规模巨大的壁画,形成统一的画院风格,但趋于公式化和僵化。西夏和元代壁画,内容贫乏,但出现了一批具有独特风格的密宗壁画。明清壁画以重装前代洞窟为主,虽有不少增补,但艺术水平拙劣,不足为道。敦煌壁画虽受到佛教内容的束缚, 但其反映现实生活的面仍十分广阔,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宗教、风俗、服饰、建筑、音乐、舞蹈、民族关系、中西交通等各个方面,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 敦煌遗书   敦煌石窟建筑 ☛
0000344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0:0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