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训练也要改革
邓小平为了搞好教育训练,为了增强教育训练的生机和活力,为了使部队适应现代化条件下的作战情况,提出了怎样搞好教育训练,提高军队的战斗力这一问题。他指出: “过去是在战争中训练,从战争中学习,而且那个学习是最过硬的。但是现在,即使有战争,不经过学校学习也不行,因为装备不同了,指挥现代化战争需要多方面的知识。”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9页)为此,他提出要把教育训练从制度上加以考虑,要 “作为一个制度问题加以解决。” (《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89页)加强教育训练的体制、制度建设,对保证教育训练的战略地位,促进教育训练长期、稳定地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邓小平认为,通过改革,要建立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符合我军实际的教育训练内容体系,逐步做到技术训练与战术训练相衔接,合成训练与军兵种训练相配套,院校教育与部队教育训练相结合。但目前情况不容乐观。在军事教育训练的理论建设方面,还缺乏深度,有的甚至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训练实践中,有的认为技术是硬指标,战术是软指标,因而产生了重技术,轻战术的不良现象。有的领导机关偏重于抓那些 “环数”、“个数” 等容易见效的有形的东西,而对部队的合成训练、战术训练重视不够,战术训练、合成训练的内容体系也不尽完善、科学。因此尽快建立起适应现代化战争需要,符合我军实际的教育训练内容体系,是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严格监督、考核、奖罚,增强教育训练的生机和活力,这是军队教育训练改革的又一项重要内容。教育训练要最大限度地、长时期地调动广大官兵从事教育训练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一心想着教育训练,把浑身的劲往教育训练上使。把教育训练作为广大官兵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增强本领的主要阵地,把教育训练办成合理竞赛,比学赶帮超、显本事、出人才、出成果。要通过教育训练造就大批治军打仗的人才。要通过扎实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从受情况刺激、带着现实敌情练兵的状态,转变到主要靠树立并不断强化的国防意识来促进练兵。这是从思想上提高对教育训练的认识,推动训练发展的动力源。同时也需要加强对教育训练的监督和考核。要严格考核,赏罚分明,要根据工作成绩的大小、好坏,有赏有罚,有升有降。总之通过加强责任制,通过严明的赏罚,在各条战线上形成你追我赶,争当先进,奋发向上的风气。
教育训练还应进一步开放。邓小平认为,军队的教育训练,一是要向地方院校开放,学习、吸取地方高等教育、普通教育的先进经验、教材、教法等等。二是要向外军开放,走出去,考察、学习外军的教育训练经验; 请进来,请外军专家、学者来讲学、授课,进行学术交流,互派受训进修人员,应聘教员任教等等。
要提高军事教育训练的整体效益。效益,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付出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与所获得的效果之间的比值。军事教育训练效益的提高,实质上就是要求军队整体战斗力提高。战斗力的概念,主要是指在一定固力的基础上军队的作战能力亦即攻击力与防御力的总和。国力主要是指经济力与人才。所以要从整体上提高我军的战斗力,从根本上需要我国经济的高度发展。但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物力、财力都很有限,因此,就不能以巨额军费、庞大投资来进行教育训练。教育训练的计划要建立在国力、军力许可的基础上,切忌追求不切实际的高、精、尖、全。同时在训练经费的使用上,要改变过去那种按级拨款的供给制做法,实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对不同的训练课题分配给不同数的经费。另外,要加强教育训练理论研究,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提高教育训练的管理水平和质量,不断改进训练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