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教育统计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jiaoyu tongjixue

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既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通过数据为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规律提供一种科学方法。其应用范围很广,既可用于普通学校教育的研究,也可用于业余教育、成人教育的研究;既可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的研究,也可用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既可为教育机关科学地管理人、财、物提供必要的数据,也可给心理实验结果以统计检验。教育统计过程一般包括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研究资料三个阶段。其研究方法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计算法、统计检验法和统计资料图示法等。教育统计学是在统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然统计工作,自古就有,但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是近代的事。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比利时的统计学家凯特勒(1796—1874),他首先提出以概率论为基础确立统计研究方法。德国的韦特斯坦于1867年第一次提出“数理统计”一词。英国的高尔顿首先应用统计学方法于心理学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桑代克于1904年发表《心理与社会的测量》一书,可算作教育统计的第一本专著。我国的心理与教育统计,是在辛亥革命以后随着欧美各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一起被介绍进来的。1949年前教育统计学的专著主要有:《教育统计法》(薛鸿志,1925)、《教育统计学》(周调阳,1925)、《教育统计学》(朱君毅,1930)、《教育统计学讲话》(沈有乾,1946)等。翻译的作品有麦柯尔的《教育实验法》(薛鸿志译,1925)、瑟斯顿的《教育统计学纲要》(朱君毅译,1933)、葛雷德的《心理与教育之统计法》(朱君毅译,1934)等。当时的教育统计、心理测量等都作为高等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必修课程。50年代以后,教育统计课程一度停开,在教育研究中一般也不应用教育统计方法。1978年以后,教育统计学逐渐恢复和发展。这方面的专著有: 《心理与教育统计》 (张厚粲等,1981)、《教育与心理统计》(郝德元,198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左任侠,1982)、《教育统计学》(叶佩华等,1983)、《教育统计学基础》(曹延亭,1984)、《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孟庆茂、冯伯麟,1988)等。

☚ 教育经济学   教育管理学 ☛

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jiaoyu tongjixue

参见教育科学部分“教育统计学”。

☚ 测验等值   统计表 ☛
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Jiaoyu tongjixue

教育学与数理统计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是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它把统计学的方法应用于教育实际工作和教育科学研究,通过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以便更准确地掌握教育情况,从而为探索教育规律、制订教育方案、检查教育效率,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方法。教育统计学于本世纪初形成。1904年,美国心理学家E·L·桑戴克以心理学和统计学为工具研究教育学,写了《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一书,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有关教育统计学的专著。其后,美国的大学先后开设了这方面课程,并出版教材。40年代以后,欧美各国比较普遍地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心理与教育问题,所用教材增加了小样本理论、统计估计、统计检验等主要内容。教育统计学以所要研究的人或事物的全部个体而不是以零碎的个别事件为研究对象,它与教育测量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而且相互为用。实验统计学的兴起,使得统计学的内容大为充实。欧美在教育统计学方面的主要著作有:L·瑟斯顿的《统计学纲要》(1925)、H·E·加勒特的《心理学与教育中的统计法》(1926)、E·F·林奎斯特的《教育研究中的统计分析》(1940)、W·J·波帕姆与K·A·塞罗蒂尼克合著的《教育统计学——应用与说明》(1973)、J·P·吉尔福德与B·弗鲁奇特合著的《心理学与教育中的基础统计学》(1978)等。辛亥革命后,教育统计学才被引进我国。当时的大学教育系和中等师范学校都把教育统计学作为必修课程,并出版了一些专著。如薛鸿志著的《教育统计法》(1925)、朱君毅著的《教育统计学》(1930)、沈有乾著的《实验设计与统计方法》(1947)等。50年代以后,教育统计学停开,1979年后恢复。1983年出版了叶佩华主编的《教育统计学》,作为全国通用教材。教育统计学可分为两大类:一是描述统计学,任务在于研究简缩数据和描述这些数据;二是推断统计学,任务在于利用数据进行统计检验、统计分析和非参数统计法作出决策。近年来,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和实验统计学的发展,教育统计学将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删简一些实用性不大的内容,如分组频数分配,而对许多必要的统计方法加以引进,如多元统计分析法。

☚ 教育经济学   教育管理学 ☛

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Jiaoyu tongjixue

用数理统计学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学科。即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也是教育科学的一个分支。它通过统计分析教育研究中采集的数据,为探索教育规律提供一种科学方法。其应用十分广泛,即可用于教育事业发展规模、速度的研究,也可用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即可用于普通学校教育的研究,也可用于业余教育、成人教育的研究;即可为教育机关科学地管理人、财、物提供必要的数据,也可给心理实验结果以统计检验。教育统计过程一般包括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和解析数据三个阶段。教育统计学不仅用于分析统计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可以为科学地规划、设计研究方案提供科学的方法。其研究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计算法、统计检验法和统计资料图示法等。教育统计学是在统计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为统计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英国的高尔顿首先将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心理学的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桑代克于1904年发表的《心理与社会测量》一书,可算作教育统计的第一本专著。我国的心理与教育统计,是在辛亥革命以后随着欧美各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一起被介绍进来的。1949年前教育统计学的专著主要有:《教育统计法》(薛鸿志,1925)、《教育统计学》(周调阳,1925)、《教育统计学》(朱君毅,1930)、《教育统计学讲话》(沈有乾,1946)等。当时的教育统计学是高等和中等师范学校的必修课程。50年代以后,教育统计课程一度停开,在教育研究中一般也不应用教育统计方法。1978年以后,教育统计学在我国逐渐恢复和发展。这方面的专著有:《心理与教育统计》(张厚粲等,1981)、《教育与心理统计》(郝德元,1982)、《教育与心理统计学》(左任侠,1982)、《教育统计学》(叶佩华等,1983)、《教育统计学基础》(曹延亭,1984)、《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张厚粲、孟庆茂、冯伯麟,1988)等。

☚ 教育测量   描述统计 ☛

教育统计学

探讨以统计方法研究教育问题的一门学科。应用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美国心理学家E.L.桑代克于1904年所著《心理与社会测量导论》是这个领域最早的专著。研究内容分为两类:1.描述统计学。整理、研究实验或调查的数据,找出这些数据的分布特征、集中趋势、离中趋势或相关系数等,显现其中所传递的信息。2.推论统计学。在描述统计基础上,推断未知,应用于更广泛的范围。

教育统计学

教育统计学

王孝玲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共14章。分为描述统计和推断统计。是中国心理学和教育学教学中使用最多的教育统计学教材。

☚ 中国心理学史   西方心理学的新发展 ☛
000016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1:4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