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教育投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jiaoyu touzi指用于教育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其中财力是人力和物力的货币表现。通常包括国家财政拨款的教育经费和教育基本建设资金,集体投入的教育费用(包括基建资金)、个人负担的教育费用以及其他投资和资助。在我国,国家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承担者。我国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渠道有: ☚ 经费定额包干 教育经济效益 ☛ 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Jiaoyu touzi用于教育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称。其中的财力,是人力、物力的货币表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投资就是教育费用的投入。教育费用包括国家拨款的教育经费,集体投入的教育费用,个人负担的教育费用。在资本主义国家,把教育投资称为教育资本。在中国,国家是教育费用的主要承担者。因此,教育费用的投入通常又是指教育经费的投入。由于不同时代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不同,其投入教育部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也不同。如1950年美国每100元的固定资本投资,需要16元教育投资来推动。1965年需要31元,1970年需要34元,1974年需要37元。从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看,办教育是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劳动力的再生产,“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劳动能力在生产过程中会创造出超过自身价值的新价值。教育是提高社会生产率,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根据美国舒尔茨的计算方法,日本在1936—1955年的20年间,在国民收入增长部分中,约有75%是由于增长教育投资取得的。美国由于教育投资而增加的国民收入,约占国民收入总额的35%。中国对于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要求是: ☚ 教育资源 教育发展战略 ☛ 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一定时期内社会投入到教育领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和的货币表现。包括国家财政预算总支出中拨给教育部门的经费、集体投入的和个人投入的教育经费。教育投资主要用于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费,前者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维持教育经常活动的进行,后者用于更新、扩大和购置教育固定资产、改善教育物质技术装备条件。目的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和后备劳动力,发展智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教育成本 个别差异 ☛ 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一定时期内社会投入到教育领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总和的货币表现。包括国家财政预算总支出中拨给教育部门的经费、集体投入的和个人投入的教育经费。教育投资主要用于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费,前者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以维持教育经常活动的进行,后者用于更新、扩大和购置教育固定资产、改善教育物质技术装备条件。目的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和后备劳动力,发展智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 教育成本 个别差异 ☛ 教育投资对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它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非生产性投资、社会福利性投资。由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因此教育投资同时也是一项生产性的支出。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影响教育事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确定教育投资的比重,是由社会各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同样的投资比例、同样的教育经费,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教育基础不同、人口素质不同的国家里,就会有不同的效果。发展中国家确定教育投资的比例,既要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又要了解、熟悉本国经济发展的目标以及对各类人才的需求状况,做到既能保障教育事业的需要,又要使各级财政有支付的可能。 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指用于发展教育事业,使人们不断提高文化素质、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一切费用。它包括: 各级学校的教育经费,扩大和发展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费用,仪器设备费用; 成人业务教育经费; 受教育者交纳的某些学杂费;以及创办和发展各种文化事业的费用。其中兴办学校、发展教育事业的经费是最主要的教育投资。教育投资是生产性投资,其经济效果具有间接性、长期性、持续性、综合性和高效性等特征。 ☚ 智力投资 教育结构 ☛ 教育投资 教育投资一国投入教育部门、教育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总和。是开发智力、发展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我国的教育投资,通常分为教育经常费用、教育基本建设费用两部分。前者主要包括教职工工资、福利费,人民助学金、奖学金,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 后者主要是建设、购置校舍、大型设备的费用。其资金来源有: 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企、事业单位支出的教育费用,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支付的费用,社会团体、人民群众集资。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投资一般是递增的。 ☚ 集团购买力 综合财政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