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坊曲
由教坊掌管的乐曲。教坊是为宫廷燕乐服务的音乐机关,在唐宋两代曾多次设置。唐玄宗开元二年(714)设立左右教坊,其原因是:“以太常掌礼乐之司,不应典倡优杂伎,乃更置左右教坊,以教俗乐。”故教坊曲实即荟萃于宫廷的民间乐曲,它标志着宫廷燕乐的进一步俗乐化和非仪式化。教坊曲影响最大的时候是唐玄宗在位的40多年间(714-755)。据崔令钦《教坊记》记载,当时可考的教坊曲名至少有343名。就这批曲调的音乐族属看,以汉族歌曲为多;就其所配歌辞的形式看,以联系于杂言的曲调为多;就曲名所反映的歌曲题材看,以表现牧羊、采桑、摸鱼、拾麦等劳动生活,以及念家、归国、想夫、望远等民众感情的曲调为多。通常所说的教坊曲,即指这一批乐曲。日本所传的唐代乐曲,主要是教坊歌曲;敦煌写本中所见调名,绝大多数也见于《教坊记》。故教坊曲是唐代最流行的一批乐曲的集合,是宋词音乐的直接来源。据任半塘先生所撰的《教坊记笺订》统计,《教坊记》所载343曲中,有131曲演变成了宋代的词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