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敌伪时期的教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敌伪时期的教育 敌伪时期的教育指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期间(1931—1945)在其占领区实施的奴化教育,东北论陷区的教育,通称为伪满教育,华北、华东等沦陷区的教育,通称为汪伪教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日本侵略者对各级学校,尤其是大、中学校进行了疯狂的破坏,封闭了全部高等学校,一半以上的中小学被停顿,并进行所谓思想整肃,逮捕屠杀爱国师生。在课程方面,提出“日满一体、共存共荣”,宣布各校暂用“四书”、“孝经”讲授,并把“建国宣言”、“诏书”、“敕语”“仁德天皇”“靖国神社”等内容,塞进教科书。1934年恢复了113所中学和少数高等学校,如奉天医学专门学校、日语专修学校等。1937年5月伪满公布新学制,建立了系统的奴化教育体系。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和师道教育、实业教育两个部门。初等教育六年(四、二制),中等教育四年,分为农、工、商、水产、商船五种,高等教育三年,程度相当于高中或专科学校,体现了殖民地教育学程短、程度低的特点。中小学课程极为简单,主要是进行奴化训练,泯灭青少年的民族意识、国家观念,把中文称为“满语”,而把日语定为“国语”。物理、化学、生物合在一起成为每周二到四学时的“理科”,代物、三角、解析几何合并为每周二到四学时的“数学”,中国的地理,历史压缩为“地历”后取消。1941年后,为适应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在学校实行“终日实习”、“终日训练”等课,强迫学生进行各种劳务和军训。汪伪教育指以大汉奸汪精卫为首的伪国民党政府教育,它是在中国内地沦陷区所实施的奴化教育,主要内容和实施状况与伪满教育大致相同,但是,教育方针和各项重大教育措施却由日本的兴亚院及其在中国设立的联络部文化局制定。 ☚ 解放区的革命教育 近代著名学校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