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放风筝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放风筝 放风筝汉族工艺传说。流传于山东青州一带。相传皇子与名叫丰贞的宫女相爱。皇帝以杀掉丰贞相要挟,逼皇子与一位能诗会画的美人结婚。皇子权且应承。婚后皇子一直不理睬美人。皇帝便要杀死丰贞。美人得知后,向皇帝要来处斩丰贞的特权。行刑前,丰贞突然由窗口飞上蓝天,飞向了远方。美人带起一队宫女追到海边上。她拉过化装成宫女的皇子和丰贞,把他们推上了海边的小船。原来,飞走的是画上丰贞模样的纸人。其实美人早也爱上皇子,等小船走远后,她便纵身跳进了大海。后来皇子领着丰贞回来当了皇帝。为了怀念美人,他们每年春天都要学着美人的样子放风筝(丰贞)。 ☚ 青铜葫芦镇宝塔 汉族店铺传说 ☛ 放风筝 放风筝满族文学家传说。流传于北京。相传满洲族人规矩,每六年举行一次“笔试”,谁能考上“生员”或“武举”,就可当差或做官。乾隆七年,改为12年一举,颁布了十三经二十一史给全国各地,作为笔试的内容。后来考试名目越来越多,“赛马”、“玩鹰”、“笔帖”等也列入考试范围。乾隆十九年正黄旗“旗式”,考“放风筝”。春天,宛平县蝗虫成灾,有人糊了个纸鹞把蝗虫治了。哪料蝗虫又转移到北京来了。旗兵老爷命家家糊风筝驱虫,还悬赏说,谁驱虫有重赏。正黄旗有个孤老太万奶奶,携九岁孙子小顺儿前去求教曹雪芹。曹雪芹帮他们做了一只二尺长一尺五圆的圆筒。曹雪芹一拉一放地动着风筝线,小圈儿就径直往上飞去,钻进了风筝筒里。正在烧香拜神的都统见蝗虫被集拢,骂道:“蝗虫乃是天虫,烧天虫有罪呀!”曹雪芹说:“蝗虫既是天虫,就不该吃地上的庄稼,既然吃了地上的庄稼,就犯了天条,火烧是玉皇大帝定的刑法,我替天行道何罪之有?”都统见空中蝗虫渐渐少了,改口说,要带曹雪芹进京请赏。曹雪芹说这是万奶奶一家的功绩,自己无功。都统要曹雪芹的风筝,曹雪芹一抖腕子,拉断了拉线,风筝扶摇直上。都统因没得到这只风筝懊悔,百姓却为曹雪芹救了百姓而拍手称快。 ☚ 平湖秋月图 治骑人 ☛ 放风筝 放风筝民歌的一种。流行于河北、湖南及东北各省的民间小调。音乐轻松愉快,柔美流畅。 ☚ 采石号子 京东大鼓 ☛ 放风筝 放风筝满族民间故事。流传在北京市。这是一篇有关大文学家曹雪芹的传说故事。故事写满洲旗人考试花样繁多。有一年因为闹蝗虫,地方官府决定将考试改为放风筝,万奶奶只好求曹雪芹为其孙子做了一个风筝。其风筝的样子不美,但是却直飞云天,蝗虫群装入了风筝筒,将蝗虫消灭,保住了一方的百姓。都统老爷要拿着曹雪芹的风筝上京请功,可是曹雪芹却拉断风筝线,都统没了请功的证据,十分懊悔。见《满族民间故事选》。 ☚ 放牛沟 放蚕姑娘 ☛ ![]() ![]() ![]() 放风筝fàng fēng zheng车辆,特别是人力车仰倒,也说“打天称”。 放风筝 婉指说离题、不着边际的空话。喻指。 字数:20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狼来了 放烟幕弹 ☛ 放风筝 放风筝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也称“放纸鸢”、“放鹞子”。它历史悠久,据宋高承《事物纪要》记载:“纸鸢俗谓之风筝。”风筝以细竹扎成骨架,上糊薄棉纸,造型以各种动物为主,有蜈蚣、老鹰、龙、蝴蝶、飞燕及鱼等,亦有制成人物或飞机的。放时系以长绳,利用风力牵动使之升上高空。飞得高、动作灵活、造型优美等作为评选最佳风筝的条件。 ☚ 踢毽子 跳皮筋 ☛ 放风筝汉族传统民歌。流行于东北三省各地。内容歌唱一群年轻姑娘春日郊游放风筝的欢乐情景,歌词描绘细腻、生动,语言通俗、朴实。曲调来自“剪靛花”,音乐轻松、欢快、舒展流畅。旋律中常加入垛句、叠句、衬句来活跃情绪,并采用花舌(得儿)等唱法,增加欢快气氛。 放风筝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80~150m,宽80~100m,每条道位宽10m,长80~150m,每个道位两端各有一个宽10m,长15m的留空计时区。比赛时风筝只能利用自然的空气动力由人工操纵升高。比赛以鸣枪开始,进入留空计时区后开始计时,允许未进入留空计时区的风筝重新起飞,但每失败1次扣5分,3次失败即取消资格。评分标准分为工艺分和放飞分。工艺分中又分造型5分,扎制工艺15分,裱糊工艺5分,美化工艺15分,共计40分;放飞分中又分为起飞10分,留空时间20分,30s测角10分,放飞技巧10分,空中效果5分,印象、鼓励5分,共计60分,由各评分组裁判员评分以总分计成绩。 放风筝 放风筝即放纸鸢。宋高承《事物纪原·纸鸢》:“俗谓之风筝。”金显宗《风筝》: “心与寥寥太古通,手随轻籁入天风。山长水阔无寻处,声在乱云空碧中。”之所以称风筝,据明陈沂《询蒭录·风筝》解释,因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故俗呼风筝。 ☚ 放纸鹞 斗鸡 ☛ 放风筝 放风筝即放纸鸢。宋高承《事物纪原·纸鸢》:“俗谓之风筝。”金显宗《风筝》: “心与寥寥太古通,手随轻籁入天风。山长水阔无寻处,声在乱云空碧中。”之所以称风筝,据明陈沂《询蒭录·风筝》解释,因于鸢首以竹为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故俗呼风筝。 ☚ 放纸鹞 斗鸡 ☛ 放风筝 放风筝汉代传统娱乐活动。风筝,古时北方称为“纸鸢”,南方称为“鹞子”。用细竹扎成骨架,糊以棉薄纸,并系以长线。放风筝时利用风力使其上升高空。一般做有禽、鸟、虫、鱼等式样。五代时在纸鸢上系有竹哨,风入竹哨,声如筝鸣,故称风筝。唐代张鷟《朝野佥载》 中有 “鲁般 (班) 者……尝作木鸢,乘之而飞”的记载,可见春秋战国时期已有风筝。宋代苏汉臣的 《百子图》、明代方氏墨的《九子图》等中,都绘有小儿放风筝的情景。 ☚ 射覆 放花灯 ☛ 放风筝 放风筝Fang fengzheng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放风筝的传统早已闻名遐迩。风筝是用细竹扎成骨架,再糊上纸或绢,系以长线,利用风力升入空中。风筝讲究扎、糊、绘、放。“扎”要达到对称,左右受力要平衡;“糊”要保证全体平整,干净利落;“绘”要做到远眺清楚, 近看有真实感;“放”要会依风力调整“提线”的角度。风筝式样很多,有禽、兽、虫、鱼, 也有人物。它主要分“硬膀”和“软膀”两种。“硬膀”的翅膀坚硬,吃风大,起得高;“软膀”风筝飞不高,但飞得远。待到放飞的时刻, 禽鸟虫鱼以及其它图卉的风筝竞相斗艳, 蓝天中 “孔雀开屏” “鹍鹏展翅” “蝴蝶起舞”“鱼跃龙门”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美的享受。 ☚ 抖空竹 抽陀螺 ☛ 放风筝中国民间传统体育活动。始于五代以前。宜春季开展。风筝由细竹扎成骨架,糊上薄绵纸,系以长线,借风力升空。种类分硬翅和软翅。式样有禽兽鱼虫和人物。以飞得高、动作灵活、造型美为佳。已流传各国。中国潍坊市1984年起每年4月举办国际风筝会。 放风筝 放风筝用以体育运动或娱乐的玩具或比重大于空气的腾空装置。用轻质材料做骨架,上面糊纸、塑料或布,牵在手中或卷在线轴上的线上,利用风力放到空中。风筝的起源,有说是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科学家阿尔库塔斯所发明的,但亚洲很古以来就有风筝了。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风筝,公输般制作的木鹊,实际就是风筝的前身。另外,据《独立异》记载: 南北朝时的侯景带兵围困梁武帝于台城,军事谋士羊侃给梁武帝想了个办法,在城里放风筝,把求救兵的告急文书通过空中的风筝送了出去。不久,援兵赶到,解了梁武帝的重围。宋朝时期,在风筝装上火药,导火线上缚一段燃着的香火,把风筝放到敌营上空,燃烧爆炸,扰乱敌军,争取胜利。现在美国华盛顿空间技术博物馆中,有一块说明牌上写着:“最早的飞行器是中国的风筝和火箭”。这说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制作风筝的国家。风筝式样很多,有禽、鸟、虫、鱼等。在中国主要分“软翅”和“硬翅”两大类。南方盛行软翅风筝,特点是吃风小,飞得远; 北方盛行硬翅风筝,特点是吃风大,飞得高。风筝制作需要很高的技艺,好的风筝本身就是精美的工艺品。放风筝是一项有趣的活动,深受中国人民及各国人民的喜爱。现在欧美、日本、朝鲜、东南亚等各国仍有放风筝的习俗。在朝鲜,放风筝是古老的民间游艺。农历正月,城市和乡村的人们都尽情的放风筝并进行风筝比赛。在汉城以南,人们在新年后连续放两个星期的风筝; 在汉城以北,人们喜欢在秋收后放风筝。朝鲜人放风筝有一种玩法,叫风筝战,即同时放起几个风筝,让它们在天空互相撞击,乃至破损坠落。风筝比赛一般是比高度和技巧,使风筝在空中翻筋头或大幅度的升降。按照朝鲜人的风俗习惯,正月十五这一天,放风筝的人一般都要把风筝“放飞”,让风筝随风飘走,因为朝鲜人相信飞去的风筝能够把自己的愿望带到理想境界,也还可以驱除厄运。放风筝还是朝鲜男女青年传达情意的一种手段。朝鲜风筝的形状各式各样,风筝的大小因地而异,在海滨地区大如门扇,而内陆则较小。日本每年都要举行几次大规模的风筝大会。在这里可以看各式各样的风筝,有十几米的巨型风筝,也有几公分的微型风筝,甚至还有重约2.5吨,需要200人用巨大绞车和滑轮才能拉牵引的超级风筝。日本人认为风筝是吉祥物品,是赠送孩子的好礼品,放风筝有祝贺孩子一帆风顺、 顺利成长之意; 他们还认为风筝是天和地的媒介,对神的祈求可以通过放风筝的线传达给神,而神通过风筝线带给人们运气。因此,日本人习惯在新年前放风筝,把自己的心愿写在风筝上,以求神保佑他来年财运亨通,事事如意。日本风筝可分为: 北方系,来源中国,风筝着重写实,制作精巧,如蜈蚣风筝等; 南方系,来源于东南亚地区,风筝多呈正方形,构造简单;本土系,来源于日本古老传统,多是角形,只是色彩和画面多有变化。在马来西亚,人们的家里常常悬挂着各式各样的风筝,以示平安吉祥之意。就连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的徽记,也是一只风筝图案。美国每年五月都要举行风筝比赛。1980年第九届“波士顿风筝节”,观众达五万多人。因为美国视海鸥为吉祥鸟,所以非常爱放海鸥风筝。智利每年11月1日举行风筝节,地点在首都圣地亚哥郊区的萨卡杰别斯村。每年这里都有许多人带着自制的风筝参加风筝节。青年男女可以在风筝节期间谈情说爱。如果小伙子能成为风筝节的优胜者,他就会赢得姑娘们的爱情。新西兰的毛利人在村子上空放风筝,是表示平安无事。如果风筝飘走了,就意味着运气不佳,村里会派出许多人寻找,不管多远,也要把风筝找回来。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的一个岛上,当地人每年春播前都要集体放风筝。他们把装有粮食种子的小布袋拴在风筝上,等风筝飞高后,便把风筝线剪断,意在求天神保佑这一年风调雨顺,粮食丰收。在危地马拉的印第安人,他们把风筝当作祭礼品。每逢11月1日诸圣节,印第安人就到附近的小山上,把自己准备的各种色彩、图案的风筝放出去,以表达他们对死者的怀念之情。 ☚ 泥人张 放爆竹 ☛ 放风筝 放风筝中国传统民族体育活动之一。风筝是以细竹条捆扎骨架,用纸或绢裱糊而成。放飞时栓上长线,迎风奔跑,利用空气升力将风筝升入空中。风筝起源于中国,传说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制出木制的鸢型风筝放飞上天,后以纸代木,使风筝制作的更加精巧。2000多年来,风筝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风筝可制成各种形状和造型,大的有可达数丈长的龙型风筝十分威武壮观,小的有只有一两寸大小的小飞燕风筝,十分小巧玲珑。造型有禽、兽、虫、鱼人物。类型分硬翅和软翅二种。风筝不但在中国广为流传,同时早已传播到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并于1989年4月 1 日在中国山东潍坊成立国际风筝联合会。中国于1980年5月23日成立了第一个风筝学会一北京风筝学会,1984年在中国山东潍坊举办了国际风筝节。以后每年举办一届。中国风筝协会主席季明焘出任国际风筝联合会主席。每年春季3、4月间在中国风筝之乡山东潍坊还举办全国风筝邀请赛。江苏省南通市也曾举办紫琅杯全国风筝邀请赛。 ☚ 射弩 跳绳 ☛ 放风筝 放风筝传统体育项目。湖南风筝活动历史悠久,传统剧目花鼓戏《放风筝》流传至今。1933年4月省民众教育馆在长沙协操坪举办全市首届风筝比赛,并制定出全国最早的风筝比赛章程。参赛风筝有108节的“蜈蚣”、“一片瓦”、有升空达2000米的立体“提桶”、散传单的“飞机”、“燕子”、“蝴蝶”等异彩纷呈,吸引观众达5000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南的群众性风筝活动再度兴起,特别是80年代以来,在各级体委和有关单位的倡导下,风筝比赛蓬勃开展。1986年4月,长沙市举行了首届中、小学生风筝比赛,此后,还相继举行两届全市风筝比赛。同期,益阳、株洲、安化等地也举行了风筝比赛。长沙、湘潭还举办了风筝制作和放飞学习班。1989年成立了省风筝协会筹备组,并组织湖南风筝代表队参加全国性风筝比赛,均获好成绩。风筝制作代表者有株洲张开云,他制作的风筝平面“蝴蝶”有两张竹席大两层楼高,能将两人带向空中。蜈蚣风筝达226节,放飞时需20人协助。 ☚ 舞龙 射箭 ☛ 放风筝 放风筝湖南民间小歌舞剧目。解放后由湘潭花鼓戏老艺人廖春山整理。描绘一个少女游春后放风筝的场面,在载歌载舞中表现大自然的秀丽景色和少女思春的情绪。全剧唱、做结合,音乐颇具地方特色。该剧曾于1956年参加全国第一届舞蹈调演。1959年由周乙歧、欧阳濂协助廖春山整理后收入湘潭市文化局、湘潭市文化馆合编的《戏剧集》。 ☚ 郑玲诗选 孤鸾曲 ☛ 放风筝 放风筝湖南民歌小调。主要流行于衡山、湘潭等地区,以姑娘们春日闲暇无事,到郊外游放风筝时所见人物、风景所发的感想为歌唱内容,抒发了姑娘们愉快的心情。其音乐轻松愉快, 柔美流畅, 夹有垛句和 “哪哈𠵱嗬”等方言衬词,运用“花舌”和弱拍起句,栩栩如生地展出了放风筝时的形象和情趣。 ☚ 八哥洗澡 鹧鸪飞 ☛ 放风筝 放风筝体育游乐活动,流行于全省。用竹篾扎成各种形式的框架,上糊纸或绸布做成各种各样的风筝,如蝴蝶美人图等,用线绑住,玩者手持系线,逆风奔跑,趁风放入空中,然后手拉系线一紧一松地使风筝凭借风力越飞越高。 ☚ 刹龙 闹田灯 ☛ 放风筝 放风筝中国传统民族体育活动之一。风筝是以细竹条捆扎骨架,用纸或绢裱糊而成。放飞时拴上长线,迎风奔跑,利用空气升力将风筝升入空中。风筝起源于中国,传说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人制出木制的鸢型风筝放飞上天,后以纸代木,使风筝制作的更加精巧。2000多年来,风筝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体育活动。 ☚ 射弩 跳绳 ☛ 放风筝 放风筝清明习俗。以潍坊风筝会为最。风筝,古称“纸鸢”。乾隆七年《昌邑县志》:“清明日,插柳踏青,好事者为风鸢之戏”。光绪十年《临朐县志》:“斯时芳草鲜美,儿童放纸鸢于村郊”。此俗后演为春天游戏。民国二十四年《临朐续志》:“正二月间,儿童辈以竹为胎,糊作鸢形、蝶形、筝形之类,系以长线,放之空中。” ☚ 鱼头敬长者 放海灯 ☛ 放风筝flying(/letting out/sending up)a kite 放风筝比喻放任自流,不受拘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