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放生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放生 放生明代寓言。赵南星著。《笑赞》:鹞子追雀,雀投入一僧袖中。僧以手搦定曰: “阿弥陀佛,我今日吃一块肉!”雀闭目不动,僧只说死矣,张开手时,雀即飞去。僧曰:“阿弥陀佛,我放生了你吧!” ☚ 周人不遇 盲者说 ☛ 放生 放生中国古代笑话。北使李谐至梁,武帝与之游历,偶至放生处,帝问曰:“彼国亦放生否?”谐曰:“不取,亦不放。”帝惭之。 ☚ 庖厨 放屁文章 ☛ 放生 不杀生的观念在印度由来已久,其传统可以追溯到《奥义书》时代(前六世纪—前一世纪)。《歌者奥义书》曾把它和苦行、慈善、真诚联系在一起,认为不杀生同真理是密不可分的。印度教的经典《往世书》则将不杀生人格化,称之为正法之妻。但是,把不杀生的原则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并加以推广的,却是佛教和耆那教。在这两种宗教的“五戒”中,不杀生都居首要地位。以后身体力行,积极宣传,千方百计努力推行的,则是佛教君主阿育王(约前272年—前232年在位)。他以不杀生为理论基础制定的正法政策,曾为战争频仍的古代印度带来了数十年和平,使她的经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佛教传入中国后,它也很快主宰了中国佛教徒的道德生活。放生观念无疑是不杀生原则的进一步发展。《列子·说符篇》说:“邯郸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鸠于简子。简子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这可能是有关放生的最早记载。《列子》一般认为系魏晋间人伪托而成。放生之说或即佛教影响的结果,亦未可知。梁武帝曾造放生池,称“长命洲”,放养收赎来的鱼龟螺蚌等水族。天台宗实际创始人智者又立放生之法。据说他曾大批购买鱼具,一时竟无人再在江上捕钓。天台山国清寺至今犹有放生池,名“鱼乐国”。唐肃宗也于乾元二年命各临江之地置放生池,共建成八十一处。放生既为佛徒善举,有故事将它与神迹相附会是很自然的。下面就是这样一则。 放生池(江苏常州天宁禅寺) 唐玄宗天宝年间,有两个渔人,刘成和李晖,从当涂贩鱼到丹阳去卖。一天船泊某地,李上岸办事,刘坐船留守。忽见一条大鱼跃出水面,振翅摇尾,口念阿弥陀佛。刘大惊,急奔上岸,又发现江面上还有万条大鱼翻腾跳跃,称念佛名,声音之大,震天动地。他害怕起来,忙把船上的鱼全部倒入水中。李返回后,不肯相信刘的话。刘只好倾其所有,赔偿李的损失。次日,他偶然在岸边苇丛之中发现一万五千钱和一张条子,条子上写:“我等已往生净土,这是还给你的鱼资。” 放生 放生释放羁禁的动物,使之生还。始见于《列子·说符篇》:“邯郸之民正旦献鸠于赵简子,简子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后佛教徒(或信徒)多以此示慈悲、不杀生。例同上。 ☚ 拜送纸马 求签 ☛ 放生fàng shēng旧时常在庆寿、许愿时,买鸟、鱼等放归大自然,行善祈福寿。〔例〕“——罢了,放了生,倒也免你的灾。”说着,果然将那雀儿放了,一顿把那笼子拆了。 (红398)∣礼毕,又是众家下媳妇。然后各房丫鬟。足闹了两三顿饭时。然后又抬了来许多雀笼来,在当院中放了生。(红835)∣京城四月十五是“放生节”。每到这一天,一些豪门富户都要买些鱼鸟撒放,还要赏赐佣人一些财物,借以图个吉利收买人心。(英88) ![]() ![]() ![]() ![]() ![]() ![]() ![]() ![]() ![]() 放生fàngshēng放掉捕获的动物;特指信佛的人买来活物,放归自然。 放生;放声◉ 放生fànɡ // shēnɡ 动 把捉住的小动物放归自然。特指信佛的人把别人捉住的鸟、鱼等买来放归自然。〈例〉~池/ 两个比丘尼用自己的积蓄买来小鱼去~/ 她将三只小鸟放了生。 放生(反)杀生 放生fàng∥shēng把抓来的或买来的鸟雀等放走,表示仁慈积德:然后又抬了许多雀笼来,在当院中放了生,贾赦等焚过了天地寿星纸,方开戏饮酒。(七一·1737)费一二两银子买他来,原说解闷,就没有想到这上头。罢,罢,放了生,免免你的灾病。(三六·829) 放生;杀生○放生fàng shēng(动)把捉住的小动物放掉,特指信佛的人把被别人捉住的鱼鸟等买来放掉:佛教徒把~看作是一种善举|性慈善,喜~|将这尾活鱼~了|买田鸡~。 ●杀生shā shēng(动)宰杀牲畜、家禽等生物:佛教十恶之首是~|以修善慈心为主,不~|~害命这种事,从来没有想过。 杀生←→放生shā shēng ← → fàng shēng杀生:宰杀牲畜、家禽等生物。 放出 放出放(~人;~掉;施放) 释(释放) 纵(纵出) 另见:释放 ☚ 交出 倒出 ☛ 放生fang sheng(of Buddhist) free captive or bought animal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