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稱“放火”。舊俗有元宵節張點花燈以爲娱樂之習,故稱。宋·蘇軾《諫買浙燈狀》:“内廷故事,每遇放燈,不過令内東門雜買務臨時收買。”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田登作郡,自諱其名,觸者必怒,吏率多被榜笞,于是舉州皆謂燈爲火。上元放燈,許人入州治遊觀,吏人遂書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明·王世懋《閩部疏》:“閩俗重歲首……尤重元宵,十三日始放燈,數步一立表,一表輒數燈,家聯户綴燦若貫珠,如是者至下弦猶不肯撤。有司禁之,縉紳先生不平見顏色。”《古今圖書集成·歲功典》卷二十八引《北京歲華記》:“元夕,官裏放燈假五日,夜行不禁。”參閱宋·王栐《燕翼貽謀録·罷張燈》。